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时间:2022-08-12 06:56:4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对教师只有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被动地在教师事先设定的教学模式中转圈,而教师则处于主宰的地位。在这种缺乏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的教学也缺乏主动性,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

二、架设认知的桥梁,促进学生知识的正确迁移

知识的正迁移指的是学习活动中,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积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学习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同化”和“顺应”。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要检索自己认知结构中与新信息(知识)有关的信息(知识),使新知识在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固着点”进而达到“同化”新知识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的目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可以利用的相关信息(知识),而且要努力提高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对新信息(知识)的吸附、摄取和包容功能的有关信息(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度,从而“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固着点”,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对学生每堂课的作业批改通常是用这样方式进行的:学生做--教师批改--第二次课上教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方法。可是我们会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设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这方面,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意境。在新教材的编制上,都极力突出了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创设不同的学习意境。班里有部分同学,他们的父母在数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无关紧要,在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时,我结合教材内容,改编了一道求利润的应用题,要求同学们计算。此前,大家都不能求解。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后,大家外面做生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数学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不学习不但能求解,而且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五、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因校而宜、因课而宜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等内容时,单凭老师在黑板上的比画,既乏味,学生也难以理解。如果采用计算机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不但变换自如、快捷、形象逼真,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并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和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只有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知活动积极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利用“成功感”。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就意识和志向水平的高低与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又主要来源于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很小的).都将使他们进一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内动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数学奥秘的欲望.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参与各种数学学习活动,而且还要尽可能让他们获得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感),使之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上一篇:一个见义勇为家庭的8年风雨路 下一篇:谁该分管“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