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8-12 12:30:16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如果说20世纪的教育改革是宏观地对教育体制框架的构建,那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则是微观地对教学的革新。而作为我国母语的“语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前行,是目前摆在语文教育界面前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

【关键词】语文 课改 认识 措施

一、要正确对待高中语文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使语文的教学改革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种种原因,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老问题仍未改观。

1、语文教学目标即高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高考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的高考习题训练课。

2、语文考试的分数等于语文水平

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难于掌控,还没有大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仍用一张考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几乎没有其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时是看成绩,领导评价教师时往往也是凭借教学成绩,社会评价学校时也是看成绩。这样就把语文教学引向了唯考试是重,而无暇顾及其它。

3、语文教法就是课堂热闹

现在的语文课堂很热闹。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可以改变语文课枯燥难上的现象。但这种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空洞和肤浅,形体上的热闹决不等于思维上的活跃,这是把课改的要求庸俗化了。

4、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是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具体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这固然体现了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很难听到一个客观而真实的声音,那么科学哪里去了?真理哪里去了?

在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思维的今天,在反思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时,其中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传统教育中的求同思维,一时间,大家都耻谈对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张扬求异思维。不可否认求异思维的重要性,但作为思维的方式之一,求同思维就这么一无是处?我认为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异应以求同为基础。

二、要注意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1、更新教学理念,做“引导型”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变化很大,语文作为一门课程,自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由“为教而教”转向“为学而导”为重心的轨道上。高中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适当时候进行必要的引导。

2、提高自身素质,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在内容上把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作为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文学知识储备,注重潜性知识的积累。另外,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修养是学生的楷模,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富有爱心,热爱人生,追求理想。

3、不断实践、探索,做“研究实践型”教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新课标为指导,不断探索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法,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用于指导教改实践,增强科研意识。因为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始终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实践,教育研究又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素质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应逐渐由“教学匠”向“研究实践型”转换,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做到难度、深度合理,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既渴望挑战但也畏惧困难,既承受不了屡战屡败的打击,又容易产生一味成功所带来的骄傲自满。针对高中生的这一特点,课堂提问要注意好度的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知识的果实——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

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罗良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

[2] 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09.

上一篇:浅谈山区学生英语听说训练 下一篇:作文的灵感来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