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2:14:44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1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就必须从理解反思的含义出发,真正弄清楚反思的对象、目标以及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呢?在此谈谈本人的探索与研究。

一、在知识回顾中指导反思方法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听中有所思考,在思考中有所感悟,并且在听讲中学会如何捕捉能够引起自己反思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语句排序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排序方法,在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后,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为什么这种思路我没有想到?别人的排序与我的有什么不同?主要问题在哪里?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哪种排序是正确的,理由是什么?通过集体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的思想,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在不断的反思中,掌握对语句排序的多种技巧及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更有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反思机会

在课堂中的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师所讲授内容、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例如,在每节课预留5-8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对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反思。在这一节课里,自己是否用心听讲呢,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呢?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学到了什么内容?通过课堂的作业及课后练习,提高了自己哪一方面的能力?习题融合了哪些课堂知识点?在这篇文章中,自己还有没不懂的地方?如不懂,该用什么方法去弄清楚?和同学讨论?请教教师?为什么同一篇文章的学习,别人能够理解得很好,而自己却是一知半解呢?是否是学习方法不对呢?学完文章,自己最大的感触与体会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日记或随笔的形式,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记录下来,并详细分析原因。同时可以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之处,给出自己的建议,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通过学生反思反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能够促使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在课堂作业中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在作业中反思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师批改完作业发还给学生后,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论,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自己出错的地方进行反思。写出自己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写出分析过程与解题思路,并对此进行分析、质疑,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且将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便于以后巩固复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反思过程写出来,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反思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总结,查漏补缺,同时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四、在考试总结中提高反思能力

在学生考试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考试成绩进行自我反思,这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该先认真地反思: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选择题的丢分,是不是因为语文基础知识不落实?文言文丢分,是不是因为上课时没有用心学习,而且没有好好的复习,教师讲过的题目根本没有记?古诗词默写丢分,是不是因为自己该背的没有背,没有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作文丢分,是不是因为平时阅读少,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写,导致文章废话连篇,泛泛而谈,毫无新意,语言既不优美也不简练?在挖掘了考试是被的根源之后,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前阶段的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督促自己学习?这样,学生在反思考试成绩的过程中,可以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2]岳亚军.兵法策略与语文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知识面 思想

一、做好高中语文考试的专项题型复习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将是其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影响今后整个人生规划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考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查,所以,高考语文的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近几年所出的题目都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的题目一般都是以一个知识点为载体,辐射很多其他的知识点,所以要想把这种综合性的题目做好,首先必须要对各个分知识点进行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第二轮复习时所进行的专项复习。只有把各个分知识点都理解透彻,掌握牢固了,才可以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清看透,从而更好地掌握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方法。比如,阅读理解的题目,它所考查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读的能力,还涉及字词、语句、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很多的知识面。在进行专项题型的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高考的思想,抓住高考出题的命脉,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每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选取的都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者作文所设计的体裁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内容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和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探索解题规律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掌握知识。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在做好各专项题型复习的同时,更进一步地顺应高考出题的大潮。

二、保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尽可能地扩展知识面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而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综合性题目。比如,阅读理解、作文就是综合性较高的题目类型。这种命题范围的广泛性就决定了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复习,不能只复习考点,而对一些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的知识点忽略掉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整理,以考查知识重点为主干,其余知识点为枝干,不仅侧重单个知识点的复习,更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题目处理能力,为学生的高考复习保驾护航。

三、对待模拟试题要有正确合适的认识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题海战术,但是,题海战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并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因为模拟试题并不是真题,对所学知识的涉猎有时候会有所偏颇,而且高中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仅仅依靠做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在做这些模拟试题时,首先,如果选择大量的模拟试题进行解答,势必需要很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上。其次,要弄明白题型以及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经过解答题目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总之,与其去大量地解答模拟试题,不如选择几套典型的真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利用其他时间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考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四、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改进

要想在高考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因此,高中语文的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反思与改正的过程。学生经过反思与改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掌握的知识点更全面了,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提高了,这样我们复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反思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概括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取得应对这一题型的正确方法。二是经验型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之后,要弄明白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是混沌不清的,为以后的题目解答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错误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题目,要进行深刻而透彻的分析,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解答题目的道路。四是创造性地反思。主要是说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运用对比、联系等方法对所解答的题目进行扩展,以求自己能够因此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复习高中语文知识时,只要能够做好反思,并且相应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讲评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做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试卷进行讲评之前,教师首先要自己先把试卷做一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议。教师精准的讲评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六、总结

总之,做好高考语文科目复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但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地为教学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语文科目的高考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晓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 田海英.高考复习经验浅谈[J].华章 2009年13期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一、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个人教学水平,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有效。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反思哪些内容呢?

(一)反思教学理念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新课标语文教学,要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加强语文积累和整合,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进而扩展语文学习范围,最终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如在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时,笔者先让学生细细品读第1节中的三个“轻轻的”,感受徐先生对母校的万千离愁,然后再让学生品读第2至6节,感受徐先生对母校的舐犊情深,最终引导学生感悟第7节中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与第1节中的“作别西边的云彩”遥相呼应,一气呵成,达到领悟徐志摩先生“诗化人生”的境界。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是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教师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即将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反复的改进和完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反思。课中反思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所作出反应的反思形式。由于课前完善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适用,所以在课堂运用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要主动、及时地作出调整。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再创造。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教师要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课时安排为2课时,因为这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所以计划是第一课时简单介绍鲁迅先生,以及让学生通读课文,先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但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在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无法领会课本中的意境,因此,教师临时决定调整内容安排,让学生停下自读,由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境。这样虽然缩短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时间,但对学生理解全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达到不需要老师讲解就能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效果。学生真切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创作心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教学方式

社会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长期以来,高中语文的教学以精读精讲、反复做题为主,虽然教师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但很少主动提供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多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学,至于阅读效果更是“没有时间”关注。高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高考制度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意识地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典阅读以及考察学生阅读面和阅读品味。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全文表达了一名黑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的渴望,极富感召力,很适合让学生朗诵。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在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并给学生提供几本类似的参考书和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并鼓励学生与阅读到的类似文章进行对比。由此一来,整节课进行地激情澎湃,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前所未有地迸发,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真切的感受,在培养学生感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反思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会学习,为他们走更远的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知识的反思和对试题的反思。

(一)对知识的反思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虽然各自独立,但它们之间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毋庸置疑,构建知识网络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如李白的《蜀道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上,教师在讲解时遇到以前讲过的词或句式,可进行知识巩固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的认识。

(二)对试题的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带动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在高考试题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学生正确解答语文试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做过的试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学会找出解答试题的关键点。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阶段小结,或是学期测验,教师都要精选试题,既要注重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又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每次练习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对此次练习作小结,在不断地练习和总结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无论是教师反思还是引导学生反思,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新课程理念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教或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原因;对策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学习兴趣也相继减弱,甚者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成绩难以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教学的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换了新面貌,但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似乎更多于形式上,而忽略了其实效性,加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让语文常常处于尴尬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中国语文集哲学、历史、政治、文艺等于一体,具有情感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色,尤其是中国古诗文,此种特色表现更突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习者不仅能够品位中国文化,而且能够感受古人的丰富情感。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文章的情感,而将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语的解释,将文章饱满的情韵剔除,学生获得的也只是词意,而一堆似懂非懂的词句无法勾起学生兴趣,更无法达到与古人感情的交流,在无法达到共鸣的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高。

2.忽视了教学的生活营养

生活滋养着世界万物,当然也滋养着所有的文化,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而文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现如今学生的生活一般都为集中在学校,接触生活几何少,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正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让学生的语言缺乏生气,写出的文章缺乏真实感,甚者完全按例文的套路,无自我的思考。如此的学习也违背了《课标》指出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初衷。

3.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气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反应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路“擦出火花”,有时候笔者会将这些学生的反应完全作为全班同学的统一反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很好的照顾到学习稍差的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从跟不上到应付再到放弃。比如有次在学习《鸿门宴》时,翻译“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有几个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回答,笔者就简略的带过去,但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又重新问起,这才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忽视。

二、高中语文问题的成因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分析如下。

1.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从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让学生陷入了纯记忆中,虽然其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但人文精神却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过多于侧重考试的教学点,过多于侧重分数,过多于要求学生以标准答案为准。

2.学生认知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高中语文考试,其题多与课文无关,因此学生容易认为语文可听可不听,听了也没用,考试也不考,尤其是语文基础稍好的学生,此种行为更为突出。而他们并不知道,对课本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对词语辨析、文章阅读和写作的练习,就无法在日后的考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学生学习态度的漠视

对于语文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对其态度比较漠视,想听就听下,想做就做下,甚者有学生在语文课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多数原因为语文题目答案模糊,做题无成就感,而理科的题目既能带来刺激,又能带来成就感,因此学生更喜欢做此类的题目,从而对语文越来越“冷淡”。

三、高中语文教学调整对策

语文既难学又好学,只要用对方法,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文字绽放出生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能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热情。

1.灌注“情”,铸就语文“魂”

心里学家认为:情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也无所谓智慧。常言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并非“无情物”,它也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只要教师将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教学就能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2.注入“味”,深化语文“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也无时无刻不激荡着我们的感情,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教师若能将生活有效的融进课题,必能引起学生心情,再次激发起学习高潮。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通过网络收集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美,这样就能够将无形的美化为有形,让学生感受更深。对于作文,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如何达到“下笔如有神”是每个学生的向往,而实际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挤牙膏”。要想“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读万卷生活之书,学习生活语言,才能具备说好话,写好文章的基础。

3.引入“新”,定位语文“向”

任何学习都应与时代接轨,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与时代相联系,特别是作文,往往是社会的热点,而作为学生,由于其生活圈的单一性,往往缺乏对这类问题的关注,更无法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论述缺乏力度。因此,老师可以将新闻、热点等“新鲜事物”引入课题,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社会的变更,同时也能够活跃其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学园:教育科研 ,2010,10(18):88

[2]陆小斌.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都市家教:下半月,2009,5(6):98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即将结束它的第一轮历程,面对这个“第一”,非常有必要对它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只有冷静而客观地认识到这个“第一”的成功与不足,才能有新课改理念的真正贯彻和有效落实,才能取得属于新课改的丰硕成果,也就能实现新课改的美好教育愿景。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高中语文新课改下的选修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由此产生的迷惑,试图进行反思和探究,以期能起到微薄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新课标

轰轰烈烈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理论引导、教学实践中一路摸索着走到了现在,走到今年这第六个年头,该是要对这第一次新课改的全程进行验收、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第一次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第二次就应该依据第一次过河者的得失经验设置航标,以引导后来者更顺畅、更快捷地达到目的地了。所以,笔者在此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情况及问题进行反馈、反思与探讨,希望借此来为课改的理论家们、执行者们作一点参考。

回顾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笔者认为五个必修模块中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两部分的内容和目标,与新课改前六册教材有很大的沿承性;新增设的“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两部分,也只是将以前教材中需要老师总结和补充的隐性知识,改革为由师生一起(尤其以学生为主)来探究、归纳的显性知识课题,也就是说,这两部分的教学重、难点及目标都没变,只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已。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在内容上没有太大变动,但在课时安排上却有较为明显的紧缩。课改前六册教材有近六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而课改后五个必修模块要在二个半学期内就完成,课时几乎被压缩了一半。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主要是新课改的另一处大手术――选修课程的设置――带来的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选修课程的增设,使高中语文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当选修课成为显性课程之后,其地位陡增。不仅课时几乎与必修课平分秋色;而且,从经济学的“二八法则”――关键的少数决定着大部分的结果――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决定着课改成败的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选修课的实施效果,更为直接地影响着整个高中语文课改的成绩效果;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精神上,选修课怎么上、上什么,比必修课怎么上、上什么,具有更重要、更关键的意义。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意图主要通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情况的反思,来表达对新课改的一些探究式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现状

笔者从亲历的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有如下几点问题:

1、选修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定,许多地区都是以教育部门的行政决定或以学校教师的选择,代替了学生根据自我特长、兴趣、发展需要而实施的选择权力。许多学校都是将高中语文五大选修系列中每一系列的各种课程都不加选择、取舍地全盘拿来,十二本选修教材,内容庞杂地一古脑全都堆发给学生。由于课时紧张、短时内学校教师知识资源有限等原因,致使许多学校的教师即使是拼命赶进度,也最多只能统一选讲六本选修教材;学生忙于应付新课知识,其它选修教材几乎是连看都没仔细看一眼就都被束之高阁了。这种既不根据学校的课程资源,也不顾及学生的需求的教育盲目且独裁的做法,造成了财力和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效果不佳。

2、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地位、作用的区分不明,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在课时量、教学方式、教学对象上几乎都是同等对待。

3、与新课改之前相比,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课时量没变,而现在必修和选修加在一起,教学内容却翻倍增多。对如此庞杂的教学内容的处理,各校普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唯高考方向是从式,即高考考什么内容、题型,哪些选修课程与高考考点有直接关联的就选讲这些,其余课程就束之高阁,不会去“浪费”课时和精力;二是选修为必修作嫁衣式,即教授完一个必修模块后,从选修课程中选取与该必修模块内容相关的课程进行讲授,将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意在巩固必修所学知识,或拓展阅读,选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相当于是必修课的教辅资料。

4、由于内容增多导致课时紧张,为完成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疲于奔命地赶进度。十周左右就要完成一本教材的教学任务,结果是必修模块的基础没时间落实和巩固,选修课的发展没时间展开和实施,整个教学都是处于一种“多、快、省”的式的浮躁和盲动状态,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贪多嚼不烂。

5、当前的选修课程仍只停留在唯本本主义的阶段,缺乏对课程的二度开发。

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症结所致:

1、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导致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不明晰。

高中语文教学向来是急功近利的。从高一伊始就关注高考新动向:考什么题型,就在教学中渗透训练相应的考点应试能力;考哪几部名著,就只需抱好这几只佛脚,全力围歼就能于此处得分无虞了;某位位贵言重的教授今天批了哪种文体、提倡了哪种文体,作文指导立即就跟风转向,天下文章如变脸一般,转瞬便是千文一面,尽是某某体……这些做法甚嚣尘上,使得教育的落脚点不是放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上,而是陷入了如何获取高考试题高得分的权谋泥沼之中不能自拔,从而迷失了教育的初衷和终极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同时,还认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须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因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课程目标。而我们惟高考是从、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行为,支离和片解了新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以高考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破坏了“两性”的和谐统一以及对学生素质提高的要求的整体性。这就如同一个园丁在培育花朵时,漠视甚而无视对气候、土壤、种子、肥料等整体和谐因素的调控和把握,而一心只想获取人们一时追求的花香、花蜜一样,终究会因植物没获得整体护理生长不良,而最终得不到优质的香料和花蜜,甚至于植物因此夭折而徒劳无获。

虽说高中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都已明确提出并充分阐释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但“县官不如现管”,再好的教育理念、设想、主张,都远不如直接攸关成绩的高考试题的导向性强,其作用影响都没高考试题来得立竿见影而且深入人心。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氛围,直接导致了教学惟高考是从的短视和盲动。为了应对高考,漠视甚至无视新课标中设置选修课程的教学理念、具体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及课程实施的建议指导:只选与高考范围有关的选修课程;只片面关注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而抛弃了它的多样选择性;只为增大学生在高考中能避难就易的投机得分率,而盲目地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所有与高考有直接关系的课程,泯灭了选修课程所具有的选择性、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性等特性。凡此种种,从理念到实施都是在曲解、甚至否定了高中语文新课标设置选修课的必要性。

因此,上述种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氛围及心态,使我们教育者们或自觉或被迫无奈地眼睛只盯着高考成绩目标,支离和片解了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的根本教学目标,而漠视甚而无视必修与选修设置的不同课程目标。然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晰,又何谈正确实施课程教学,更何谈有效地实现新课改选修课的理念及培养目标呢?

2、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不明晰导致教学内容的处理失当。

只以高考作为高中语文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指导思想的错位,使得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晰,从而直接导致了上节所列问题3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处理失当的种种错误做法。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设置选修课程的理念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要“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1]而且,新课标还对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中的每个系列都分别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这些理论指导我们教育者在处理选修课程时,应尊重学生依据其学习需求、兴趣及自我发展方向而对课程进行选择和取舍的权利,并基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结果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对象和方式。

尽管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既作了总体设计,又进行了细到每系列的具体目标定位,但实际教学操作却是因为教学定位、教学目标跟着高考试题风向走,而使得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因应试而被片解甚至抛弃,致使教学内容的处理失当:既然高考有涉及选修课程的内容,就“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有关高考考查范围的所有选修系列及篇目都得要对所有学生讲到、讲全。这种为求万无一失而采取大而全的教学策略,既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负担,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吃多嚼不烂的通病。本想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却是一个也没抓牢。教材是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却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3、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处理失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明确了设置选修课的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2]由此可见,新课标下的选修课程本是一种个性教育、特长教育、潜能发展教育。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失当的选修课教学内容处理,使得我们的教学又返祖到课改前的泯灭学生个性的所谓通才教育了。而且较之以前,要求学生所通之才名目更多了,大有把人人都培养成全能王的架势。

从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内容或者说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切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以及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而给以不同形式的教学引导、扩充和拓深,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人文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在教学目标定位受高考导向的扭曲之下进行的教学内容取舍,只会更多地关注高考,少量、甚至根本就不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真正需要。

这种教学内容的失当处理,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多门选修课的轮番强制轰炸中更加混乱而迷失;更甚至于由于这两种因素,使得学生在忙于应付繁杂的学习任务时身心疲惫,而对语文失去了耐性;以及由于强制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所有课程,而使得一些学生会出现因某些选修课程不喜欢或不擅长,而失去对语文的兴趣与激情。凡此种种都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与终极发展。

总之,急功近利地以高考为唯一价值取向的高中教学指导思想的错位,导致了教育者们对选修课课程目标定位的错位;选修课课程目标定位不清,又导致了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处理错位;而教学内容的处理失当,就最终会导致我们教育培养结果的错位,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贻害无穷。

尽管在这第一轮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选修课程的实施存在着上述缺陷与弊端;但是,新课改及新课标中对选修课的性质及其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设想,在顺应时展、切合学生成长需要等方面确有可取之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育者不可一叶障目、因噎废食,不可因为教育执行模式上有缺陷和弊端,而将好的教育设想及理念也一同否定和抛弃。我们应该抛弃的是先前挂课改之名行应试之实的伪课改的行径;我们应该中止先前必修、选修一把抓,对具体课程、不同教育目标不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盲目课改的做法;我们应该更鲜明地高举新课改的理念大旗,坚决地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探究选修课程改良的可行方向,真正协调好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在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实施的落实上,真正回归到选修课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此为突破,进一步推动语文新课改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更好地体现课改精神,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培育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改推行到今年,即将迎来它教学课改实验的第一轮纪念。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继续将改革进行到底,并且不断完善,诸如要打破一卷定终身的高考选拔模式,改革教育乃至社会的人才评价机制;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学习选择权,在选修课程中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以及要打破选修课程的唯本本主义,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使高中语文课程能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新课改在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尤其是教学理念上,都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视野,引发了语文课堂乃至教育者思想的改革风暴。一切都仍是方兴未艾,我们在这第一轮课改纪念之际,唯有以孙中山先生对改革的执著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共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7篇

1.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绝对化。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实用性、生活化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其教学内容复杂多变,教学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和发散性。当前,大多数中学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评价均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这过分强调了学科的共性,而忽略各学科的个性化特征。与此同时,在高考成绩论成败的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这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相违背。除此之外,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由上级文件、学校领导层以及学科组长决定,通常一线的语文教学老师并不能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不会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固态化。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没有长期的整体性规划,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语文期末考试成为教学评价的隐形方式。但由于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性,成绩并未能真正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学的语文教学评价多采用领导课堂听课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前者只对某节语文课进行打分,而不参与具体的评课,使得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后者只对语文老师进行被动打分,调查问卷表常年不变,且调查结果最终也未能完全反馈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当中去。

3.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教育部门领导、校领导、语文教学专家、学科组领导以及同行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大学经常将学生的综合评价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同,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评和学生的综评很少被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毫无疑义,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使得最具有发言权的两大评价主体被排除在教学评价体系之外,这极大的抑制了教学评价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优化策略

1.立足语文学科特色,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人文性,教学内容有可量化部分和非可量化部分,对于不可量化部分,要采取定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育。与此同时,既要考察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词汇阐释能力、技巧创新能力以及观点质疑批判能力的评价,真正将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相结合。

2.拓宽教学评价链条,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语文教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其教学效果很难立竿见影的表现出来,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性过程。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分阶段、划重点、看效果,要将语文教学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诊断性评价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点,以总结性评价为补充。通过不断拓宽教学评价的链条,增加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深度与宽度,进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纳入语文师生自评,丰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两大核心主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应有一席之地。通过将语文老师的自评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促使高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目的进行反思,继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改革意识,最终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将高中学生的自评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转变学生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被动性地位,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自身语文学习的效率。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8篇

(一)明确目标,导入情境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是否是高效型课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引入新课,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创建高效课堂开篇。

导语的设计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好的导语可以触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但是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性格气质,不同的兴趣喜好,不同的价值理解,导语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挑选共性主流的来导入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对导入进行精心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

(二)微观着手,整体感知

一篇优秀的课文必须从微观着手,只有决定了微观切入的角度,才能很好地从宏观上把握。老师引导学生应该从文体、作者、题目、题眼、文眼、线索、风格等几个微观角度去分析全文,只有把这几项分析好了,对课文形成一个局部细化的感受之后才能决定整体感知的动向。学生可以用略读方法在短时间内对课文主旨段落篇章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我阅读思考,生成个性化阅读,自主独立地进行思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个环节是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很重要的实施环节,决定了模式的方向和广度。

(三)教师点拨,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是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纵深环节和关键环节,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配合老师的点拨,可以形成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互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商量相互总结,有效地加深了对于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小组讨论、自由组合、三两搭对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自主完善、创新探索、综合提高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解惑求证交流体验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合作探究是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展开的关键环节。以往语文课重视课文背诵读写,轻视学生自我探究和审美过程的开发,高中语文课上成了数学公式课,枯燥无味,成为了纯粹应付考试的学习。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中,充分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交流生成,通过情感促进审美和探究能力的迁移,学生学习过程开心舒服,交流思考全面高效,感性和理性相互交织,以感性思考带动理性思考,从而理性思考水到聚成。师生之间的交流民主平等,课堂气氛积极融洽,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口语表达交流顺畅,鉴赏阅读水平猛进,写作角度发生变化,课堂发生质的变化。

(四)直奔主旨,优化情境

这个环节是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课程的圆满程度。优化情境是指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深度感知教材。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根据课文情况冷静分析决定采用哪种情境。按教学的功能,语文教育专家韦志成将语文教学情境划分为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推理情境、想象情境和语言情境五类(简称“五大情境”说)。直观情境指一种视觉、听觉的直观情境,比如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文内容;问题情境是设置科学合理的设问或疑问来引导课文的情境,比如老师层层提问的设置;推理情境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情境,在说理性散文中常常被采用;想象情境是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在诗歌文体中常被使用;语言情境即运用不同风格语言表述的情境,在各种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情境相互运用,协调大脑两半球的各种功能,直奔文章主题,找到全文的主旨“神韵”所在。

(五)反馈评价,师生反思

这个环节是本模式的收尾环节,是学生能力迁移的内化过程,是教师实践理论的升华和推广阶段,是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表现为教师通过同事和学生的反馈评价来理性认识教学,在课外反思教学成败之处。并且,老师给学生布置弹性作业,课外通过写作和多媒体现代手段理性反思,生成教学日志和博客,客观审视课堂的实践应用情况,总结模式的发展应用成功失误之处。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 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1)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听课。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课堂上或开小差,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而不会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

(3)不总结,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做错的习题不及时纠正与反思;对章节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再多的知识也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4)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的学生虽然整天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2. 课堂提问是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行为。

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与突破,学生的思维倾向、思维训练、语文素养发展,无不是在课堂提问中展开、形成的。正因如此,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倍受各科教师的关注。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论文、课题也是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教育文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方法之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也清醒地意识到有效提问的至关重要性,所以,长期以来,都在努力探究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现将自己一些浅薄之见,结文呈出,旨在引来方家之玉,以指点迷津,澄清视界。万望如愿!

3. 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独立。

4. 帮助学生确立具有个性的学习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高效的学习策略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统一方式。每个人的思维类型不一样,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及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

5. 教学目标准确、明确,且具有弹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一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目标要求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接,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应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6. 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升华。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升华。课堂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某位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读了一位学生构思新颖的文章。在读完之后就听到有学生大声地说,抄的别人的。这时候,同学们都把目光看向了写这篇作文的学生,他愧疚的低下了头。出现这种比较突然的状况,教师一时间也呆住了。然而经过短时间的反思之后,老师就把话题转移了,他要学生说一说此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评价完成后,老师又问到:“学生们今天大家可以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作文,最应该谢谢谁呢?”学生们似乎突然之间就清楚了老师的用心,为这位同学献上了非常热烈的掌声。老师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们每一周都摘抄一篇优秀的文章。在进行教学的过程里,发生了老师没有料到的状况,老师经过短时间的思考,改变了原定的教学计划,要自己的课堂教学顺利的继续下去,同时,老师在解决状况的时候始终都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这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非常成功的。

事实表明,有效的教学唯有在教学实践与反思后才可以实现。一个优秀教师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反思者。反思主要为了超越,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的明确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进行反思的老师其有效教学就会取得进一步的升华。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理念。我们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新课程,把教学的过程当作是交流、沟通、共享的一个过程,给学生自己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要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以及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0,(18):60.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在应试理念一统天下的格局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单一地选用灌输教学模式,完全成为应对考试的工具,教师教得非常吃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素质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广大教师要着眼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充分认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积极意义,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工作之中,笔者主要针对这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广泛借鉴成功教学经验作为基础

集聚他山之石为己所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多观摩。高中语文教师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各类活动中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将每一节课中所观察吸收的技巧运用到自身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2.多阅读。教师不仅要阅读语文教学刊物,而且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刊物,更要广泛涉猎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学科教学经验融合起来,形成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3.多浏览。网络是巨大的宝库,鼠标轻轻一点可以搜集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一些先进经验的介绍,都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丰富素材。广大教师应当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上网浏览教学网站,浏览知名教师的博客,搜集语文教学改革相关的内容,收集与整理并且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自身的教学工作。

二、立足教学实际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在认真听取他人教学课程、广泛搜集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理念,对他人的经验进行改造加工,使其更适应自身的教学。笔者经过认真的筛选、整理、感悟、吸收,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运用自主预习法。高中生在运行中必须养成课前自习的良好习惯,依靠课堂的45分钟显然无法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基础性内容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包括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等,这些方面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将预习作为首要环节,规定预习活动必须制订计划,做到目标清清楚楚,无论是基础知识内容还是课文内容理解,以及一些难点问题的思考,都要带着目标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每一次的预习活动结束后都要形成预习成果,包括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在预习方法方面有了什么新的感悟体会,久而久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运用课内探究法。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将语文课堂打造成自主探究的课堂。笔者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探究,将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有效融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任务通常被浓缩成一组思考题,前后连贯、逐层深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在学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这样保证学生在自主独立地开展思考和相互合作交流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课内探究法打破教师讲解为主的陈旧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拥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他们大胆交流表达观点,相互讨论完善学习成果,不仅有效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更兼顾能力的培养。

3.运用筛选递进法。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点非常丰富,每一轮的复习如果面面俱到,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在语文复习教学工作采取段段清的方式,每一种类型知识点复习之后进行阶段过关,将尚未解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工作,通过这样的递进筛选方式确定每一轮的教学重点,使前后教学环环相扣、依次递进,这是筛选递进法开展复习最显著的特征,避免已经掌握内容的重复学习,使时间的运用更高效精练。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模式组织开展复习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在自我复习的过程中也筛选提炼,师生同步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4.运用形象记忆法。高中语文学习内容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机械记忆,特别是课文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学生在这方面往往觉得难度较大。机械背诵就会前记后忘,笔者将枯燥的背诵活动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在一些课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过程中,将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框架,一旦思维出现停顿则迅速弥补,有效增强背诵记忆效果。另外,在语文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笔者还要求他们将机械的内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记忆过程中形成兴奋点,这对于增强记忆效果大有帮助。

5.运用自我总结法。定期对学习方式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拾遗补缺,同时进一步提炼和完善学习方法。笔者要求学生每周每月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学习的方式方法到学习效率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开展改进优化

在多样化教法运用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在运用过程中进行改进和提升。一是组织学生交流。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大家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总结的经验,在他人的经验介绍中吸取有用的内容,运用到自身学习活动之中。二是重视信息反馈。要通过当堂检测与课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信息,这样的信息最准确及时。三是及时调整改进。教师要从教学信息反馈中发觉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顾牡丹.走出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才智,2010(34).

[2]马炳德.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

[3]陈瑞芝.让生活的清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汩汩流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上一篇: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