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国际投资的发展变化分析

时间:2022-08-12 08:02:05

中国境内国际投资的发展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投资的新动向及中国境内国际投资的发展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直接投资 独资跨国公司 金融危机 产业结构

20世纪末及21世纪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国际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投资自由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大大提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对中国境内国际投资而言,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国际投资的整体概况和新动向

(一)国际投资的整体概况

目前国际投资的状况是: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跨国公司暂停或放弃海外投资的计划,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2008年国际直接投资下降21%,2009年又下降39%,其中发达国家吸收的投资下降41%,发展中国家下降39%。另一方面,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从总量上来看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据《2008世界投资报告》,发达国家吸纳的FDI,无论是从流量,还是存量上看,一直占绝大部分比重。2007年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达到12476.6亿美元。虽然发达国家在全球FDI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企业逐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创下约5000亿美元的新高,转型经济体国家的FDI流入量相较于2006年也激增50%,达到859亿美元。2007年金融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显现。尽管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金融和信贷危机,但在三大类经济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经济体,它们的FDI流入量都在继续增长。然而,受美国经济减缓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冲击流动性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体FDI流入量和流出量双双下降。并且,全球并购活动明显减速,2008年上半年的并购交易金额比2007年下半年下降了29%。

(二)国际投资的新动向

1.国际投资加快向服务业的拓展速度。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向及其存量中,金融、基础设施等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将继续增加。相比之下,制造业的所占比例则继续下降。而其中矿产、石油等自然资源领域正在成为吸收国际投资最多的领域之一。随着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国际直接投资有向高技术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以及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国的投资比较明显地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2.国际投资依然看好亚洲新兴经济国家。在全球发展中地区及转轨国家中,南亚、东亚及东南亚是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中国依然继续居发展中国家引进国际直接投资之首。在拉美,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随着其经济稳定增长,跨国企业在巴西市场的盈利正在逐步增加。进入2008年后,尽管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额有所减少,但流入亚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不减反增。

国际投资发展变化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国际投资发展变化的原因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缩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数据,2008年全球直接投资流量为1.66万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5%。跨国并购交易也锐减,2008年并购交易额同比下降29%。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力下降,投资意愿也明显减弱。据调查,目前全球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的跨国公司比例从2007年的32%下降为21%,减少投资的企业比例由10%上升为16%。由于许多新投资项目被暂时搁置或取消,2009年全球直接投资进一步下降30%至40%。另一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不少国家进一步放宽对外资准入的限制,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各国在吸收外资时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此外,为维护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对实体经济重视回升,采取财税等措施吸引跨国公司资金回流,对外转移制造业的进程将放缓。同时,跨国公司为了度过危机,大幅重组其全球投资,导致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相应减少,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制造业投资甚至会撤离,国际资本流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另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主要股市的不断下跌、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的结束、跨国公司“少而精”的全球投资战略都是导致国际投资发展变化的原因。

(二)中国境内国际投资新变化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外商对华的长期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进程,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同时,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

外商在我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国带来了不少较为先进和实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促进我国企业或通过技术贸易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自主创新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逐步形成了产业群,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水平、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境内国际投资新变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跨国公司独资化趋势带来的弊端。一方面,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对于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严密的保护,这就使我国的产业在技术上过度依赖于跨国公司,而不能进行主动创新,更无法赶超。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生产实行纵向垂直的全球化分工协作,实行一套完整的生产质量体系,但是这样会降低其在华的子公司与我国产业的前后关联度,不利于我国各产业的均衡发展。

2.投资第三产业分布不均。虽然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投资的亮点,但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房地产、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利润较高、回报周期短的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过度扩张,特别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长此下去,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挤出效应”,并对我国产业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积极引导外资转向发展落后的部门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外资的进入,对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产业结构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这种外资过多集中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的状况给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他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以在今后的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外商逐步减少对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的投资,而转向其他相对发展薄弱的部门。

(二)避免跨国公司独资化带来的弊端

一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外国资本控制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外商控制我国企业股权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和限制。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并购我国比较有前景的同行企业或龙头企业进行监控和适当限制,防止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被边缘化。

二是要扶持民族企业的成长,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提高本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控制和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主动打破垄断格局,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可以加快实施对外国际投资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应参照国际惯例和WTO的要求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建立相关的商务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依照法律维护外商的权益和监督外商的合法经营活动,同时重视解决其生产经营困难,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共渡难关。密切关注形势发展,认真研究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证我国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祝金龙,解志韬,李小星.FDI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3)

2.潘益兴.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3)

3.易正容.浅析外商直接投资中国进入方式的转变[J].当代经济,2008(3)

4.张国辉.外商直接投资新趋势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3)

5.王靖微.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4)

上一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品牌生态管理的特征与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