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浅见

时间:2022-08-11 06:19:59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浅见

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低,这一现象如何改变?针对这一问题经过多年的观察、实践和研究、总结,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些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正视现状,分析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1、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据了解,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教学中,老师随意性更大。一学期有只做一、二篇作文的,有做了足数的作文但只批二、三篇的,有临时有事,便到班上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还有平时不做作文,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

2、作文批改缺乏科学性

在作文批改中,一些老师死抠住标准不放,标准过于统一、呆板,对一些冒尖文则常常是一棍子打死。完全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生的作文,批改标准过高,往往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这种无视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3、脱离生活,缺少实践指导

一些老师脱离生活的纯技巧作文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因为即使有再绝妙的技巧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不可能激起写作的冲动,产生写作灵感的。

(二)学生写作的现状与分析

1、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文面不规范、不整洁:

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字迹潦草难以卒读、乱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以及繁体字和异体字的现象俯拾皆是。

写作兴趣不浓:

"作文作文,作得人头痛"这句在学生中颇为流行的口头禅形象地说明了部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从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过功夫,同时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写日记、周记的兴趣,没有练笔本。

2、"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

语言和思维的矛盾也是语言表述不清的原因。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清晰但语言贫乏、不丰富,造成了"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的现象,有的同学却是思维不清晰以致不知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述,不管怎么说,语言和思维的矛盾存在于我们学生中。

二、强化措施,走出困境

(一)强化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1、观察。要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对待问题要有感而发,坚决做到"我手写我口"。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搜集。比如"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一条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3、体验。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然后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在劳动中,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4、感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崭新宽敞的水泥路面,农业税的免除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教材的发放……这些都为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

5、阅读。"唐宋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努力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1、教师"下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是教师从自身的体验出发,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行文等等;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尽情交流的快乐,教师与学生登上同一个"舞台",给写作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三是教师敢于把自己的"下水文"拿进讲评课堂,与学生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挑刺,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理由。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写作思路。一方面,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通过续写、改写、扩写、情景想象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3、创新批改方法,激发兴趣。

(1)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得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三、把握标准,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断地去探讨,我们坚信,只要以学生为本,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灵活运用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农村作文教学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减少老师的过多干预,不断坚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就一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上一篇:拼音教学"趣"谈 下一篇: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制度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