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11 06:01:36

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造,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基础是具有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应当之无愧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那么,何为创新意识?我认为它是学生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它能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它表现为:学生不迷信权威与书本,不因陈守旧;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体验知识、观点和方法的产生过程,掌握基本规律;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适应当前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的指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明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应把“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教师个人的思维要定位在创新上。其次是转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心和学习方式的指导,善于和主动挖掘教材的内容,进行二次创编,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把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真正转变为指导地位,由教师唱“独角戏”向师生合作学习转变。第三是要做到课前有“人”,课中有“文”,课后有“仁”,把课堂教学过程演绎成具有生命活力、思想的过程,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提升为素质形成的过程,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做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积极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教师教学《金色的鱼钩》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过草地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纷纷议论,各抒己见。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对比—讨论”教学法。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对比—讨论”来教学。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如何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的?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多阅读,边读边想。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帮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周瑜与诸葛亮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进一步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猜想—表演”教学法。在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猜想法来进行,让学生敢联想,会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晏子使楚》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全文后,根据自己对事件的整体感受,结合教师呈现的历史背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晏子、楚王两个人物的表情、神态、语气进行形象具体而又合理的猜想。如:楚王第一次为难晏子时,双方的神态、表情、语气是怎样的?当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在学生猜想之后,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这种寓教于乐的阅读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又能使学生活学活用语文。

(三)组织自主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高明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所当然地抓住了最为有效的手段——朗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认读、转译、体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阅读教学进程中的二度创造。当然,阅读时学生需要教师的点拨及指导以激发阅读兴趣,需要教师把握适宜的时机组织阅读交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从而正确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不知不觉地与作者达成共鸣。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宽创新意识的面

个性特长的核心是创造性。加强课外阅读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地参与语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课外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为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独立、自由地展开想象,发展能力,从而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不仅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多维思考的习惯,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生活味,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大班额下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