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

时间:2022-08-11 05:05:54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研究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要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关注课堂的生成。文章从峰回路转――教学中化“险”为夷,顺水推舟――教学中推“波”助澜,无心插柳――教学中节外生“枝”等方面,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关键词: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58-01

对于一堂好课来说,成功的因素不只是完美的预设、问题的设计,还有课堂随时的生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关注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的音乐感受、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抓准契机,适时地进行启发,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峰回路转――教学中化“险”为夷

【资源一】捕捉学生的表现需求促进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教师如果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变措施,就可以化“险”为夷,让随时迸发的智慧火花点亮音乐课堂。比如学唱《小儿垂钓》,在纠正第四乐句“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发现一个四分休止符学生唱时很容易抢拍。为了突破难点,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怕得鱼惊不应人,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是怎样的神情呢?”学生纷纷表示声音要很弱,不能和路人说话,怕惊动水里的鱼。学生按照要求唱,声音是弱了,但还有少数学生会抢拍唱。就在此时,班上一位男生大声“嘘”了一声,还用手在嘴边传神地做出闭嘴动作。他的这一举动,引发同学们纷纷效仿,一时间课堂喧闹起来。不过,这个男生却给了教师灵感。教师立即肯定他的创意,惊喜地说:“怕得鱼惊而不应人,食指放到嘴边,做一个闭嘴的手势,但能不能大声发出‘嘘’声呢?”同学们纷纷表示此处应该无声胜有声。接着教师和这个男生合作示范,在四分休止符处边唱边加入手势表演,赢得满堂掌声。可见,教师要机智地将课堂中的意外小插曲及时化解,要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目标,根据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得课堂峰回路转,进而将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

二、顺水推舟――教学中推“波”助澜

【资源二】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生成

教师必须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以恰当的方式把“意外亮点”当作生成的“课眼”,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领和点拨。比如教唱《甜甜的秘密》,第一乐段悄悄地送“秘密”,引导学生感受如何用声音来表达。学生表示“送‘秘密’要悄悄地,声音唱得弱些”。“歌曲中多处出现八分休止符,它们的音乐表现作用是什么呢?”教师随即问道。有的学生说,表现孩子给老师送“秘密”时神秘激动的心情。有的学生说,表现藏秘密、走路时动作要轻。还有一个学生说,有点做贼的感觉,蹑手蹑脚,左顾右盼,生怕被发现。这个答案,引发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做了手势让学生安静下来,顺着学生的思路说: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虽比喻不够准确,但表达还是很形象的,表示演唱休止符时要唱得轻巧有弹性。教师随即示范演唱第一乐段。学生通过演唱,了解到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感受“悄悄”送“秘密”的情感体验。可见,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当学生有了思维的“小波澜”时,教师不要因为自己事先固有的预设而无动于衷或加以否定,而要抓住契机,推“波”助澜,让学生在体验与感受中理解音乐,实现情感体验的共享,教学生成的升华。

三、无心插柳――教学中节外生“枝”

【资源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生成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延伸教学,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也促使学生“节”外生的“枝”有朝一日长成创新的大树。比如教唱苏北民歌《李玉莲调》时,教会学生歌曲之后,可尝试让学生用家乡方言演唱。扬州地处苏北地区,学生用地道的家乡方言演唱歌曲还是游刃有余的。班上有位来自河南的男孩举手说:“老师,我可以用河南方言演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毛遂自荐颇让教师意外,其他同学也想听他唱一唱。于是,教师就让他先用河南方言读歌词,同学们听了意犹未尽。教师趁热打铁,让他教其他同学用河南方言读几句歌词,并让大家说说河南方言和苏北方言发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河南方言发音带有儿化音,且重音突出,明快利落。接着,教师让这位男孩尝试用河南方言演唱《李玉莲调》,他落落大方,演唱还是很具有河南味的。教师顺势问道:“他唱得中不中啊?”学生开心地应和着:“中。”无心插柳也要让柳能成荫,随即教师总结道:“民歌艺术的精髓在于它的地方语言,而这首苏北民歌要用苏北方言演唱,才能表现出歌曲‘原腔原调原生态、野滋野味野风情’的韵味。”通过对比,学生真正体会到地方民歌用当地方言演唱才更具有地域特色。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既要关注“有心栽花花齐放”的预设实现,更要在意“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动态生成。面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意外”,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让这些“意外”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朱春晓.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01).

[2]夏小玲.论音乐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J].音乐时空,2011(09).

[3]周伟英.音乐课堂中生成教学的尝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05).

上一篇:开展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研究 下一篇:中专电子技术专业电子实训课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