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日趋“混合化”

时间:2022-08-11 03:45:16

中国经济日趋“混合化”

如果中国的经济改革会导致市场化,那么是否意味着它背叛了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了呢?

过去20年,除国有企业外的其他形式的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20世纪80年代,经济扩张主要靠乡镇企业;90年代则主要依赖于私有企业的发展,过去10年里,所有形式的私有企业――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私有企业的增长不是国退民进的结果(前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运动的标志是国退民进),而是私有经济本身相对更快地增长的结果。它不仅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更多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新经济实体伴随着私有企业(或是公私合营企业)而诞生。如果中国的经济改革会导致市场化,那么是否意味着它背叛了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了呢?这还有待于观察。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企业的特征。和中国企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从官方的分类或是企业注册的名字,很难看出企业的类型。“集体企业”就是定义最不明确的一个,许多以“集体企业”形式成立并注册的公司,事实上都象私有企业一样运作。

股份公司和合资公司按理属于非公有经济,但从所有权意义上讲,称它们为混合经济体更准确,因为大多数这些公司都含有国有和集体资金。而事实上,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远不止直接拥有企业。所以,为了理解中国企业,越过这种分类,着眼于经营者的战略、经历和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最近做过一个有关“专业化”市场的调查。“专业化”市场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普遍,而上百个摊铺事实上却卖着相同的产品。以成衣为例,这个特殊现象存在于过去的国有纺织厂,摊主过去是纺织厂的工人。从表面看,似乎是家庭所有的和私营的摊铺取代了国有企业和成千上万的铁饭碗员工,似乎是市场化机构取代了计划经济机构。

事实上,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机构并未消失。国有企业既不招聘也不生产,但它作为法人实体仍然存在。它拥有厂房,收取摊主的租金以获取收益。厂长,也即摊主联合的秘书长,变成了市场部经理。工人们,有些已经在纺织行业中工作了好几代,正转变为独立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并且在工作中,保留了一些合作机制。计划经济形式并没有消失,它正适应着新的经济环境。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还应该更加关注历史传统――40年来社会主义以及1949年前的传统――因为过去沿袭下来的制度能够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西方,直到工业革命中诞生了取而代之的社会形式之前,个体公司一直作为基础经济存在。以公司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客观的法律和个体竞争基础上的。

18、19世纪,个体居民和个体公司是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国家设立法律机构以确保公民的政治权利,并确保他们拥有私人财产和与他人订立契约的经济权利。市场机制开始形成,许多多元化公司、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成为私有经济制度化的固定机构。

和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庞大的现代经济中,私人家族企业不是经济的基础单位,经济的基础单位是由地区间亲密关系所孕育的网络。这种网络形成了庞大的中国经济的组织结构,带来了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机会,因此,它不断扩张,并承担越来越多的商业行为。一旦这种网络不复存在了,那么当地政府和源于共产时代的关系就更有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充当主要角色。

许多对日本和东亚发展的错误理解源于错误地认为西方模式的资本主义将会盛行。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因为这不是一个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而是正在发生着混合化。

上一篇:中国如何制定贸易政策 下一篇:成长中的中国药品市场 你会成为一个角逐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