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健康知识应注意“五不要”

时间:2022-08-11 12:59:16

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健康知识应注意“五不要”

摘 要:针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知识的问题,从教师的具体教学操作出发,提出“不要华而不实、不要杂乱无章、不要错失良机、不要小题大做、不要喧宾夺主”等5个注意点。这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知识;渗透;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38-02

将科学锻炼身体的健康知识巧妙地渗透到每堂体育课中,是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然而,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健康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渗透健康知识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以下“五个不要”。

一、不要华而不实

健康知识的渗透不是抽象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是必须注重与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体现出健康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如果不注意渗透知识的实用性,一味向学生渗透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的知识,效果必定适得其反。如,学生较为关注的“怎样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教师如果滔滔不绝的就抽象的生理指标知识,包括血压、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渗透给学生,就会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表面看好像很有知识内涵,可是学生听了以后却不知所措,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以后紧接着渗透健康知识可能更具有实用性,比如选择在一个身体动作练习、一项学习内容、一节课堂教学完成后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中学生的身体练习体验、课后学生生活中所需的健康知识,如睡眠质量、饮食习惯、运动欲望等。如果学生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吃得香,睡得熟,虽然运动后肌肉有轻微酸痛,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就能够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乏力,头昏脑胀,吃不香,睡不好,易出汗,不想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需作适当调整。再比如教师渗透消除疲劳的方法时不必要说什么水疗、针灸、推拿等放松方法,只需要强调洗一个热水澡好好休息就行了。

所有的这些知识都是与学生平时运动密切联系的,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更好的运用好这些知识。

二、不要杂乱无章

学生身体练习的内容与渗透健康知识的相关知识点,在同一水平教学内容中都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在渗透时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一点说一点,而要做到系统有序。首先,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健康知识内容进行排列。其次,选择其中适合本次课教学内容的健康知识进行渗透,并根据需要确定每个知识点的渗透时机,形成一个包括“健康知识”和“渗透时机”相关的计划,并根据该次课的教学内容将健康知识渗透在其中。在具体操作时,需从以下三个主要时间段着手。

第一,课的开始部分。利用课的开始时机,教师可用1分钟左右时间,渗透一些与即将进行的身体练习有关的健康知识。这时的渗透是利用本次课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渗透,学生在将要进行的身体练习中会得到充分的体验。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耐久跑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耐久跑能促进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大肺活量,培养人顽强的意志品质。第二,课的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时间较长,会有多次身体练习的转换,可利用这个时机来渗透一些健康知识。但此时,最好要结合学生已经进行的身体练习内容或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渗透。比如:学生在身体练习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为此,教师应在开始参加运动时,量要小一些,以后逐渐增加;如果酸痛已经产生,可适当减轻运动量而不必停止运动;如果酸痛较厉害时,可以采用局部热敷,按摩或用活络油揉擦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肌肉内乳酸的排出。第三,课的结束部分。一堂课教学完成需要小结,此时是最佳的渗透健康知识的时机。如采用“当你上完体育课后感到特别累,为什么?”“运动消耗了大量体力,你认为哪些食物能够尽快为你补充能量”等的提问方式进行渗透。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向学生渗透运动恢复等相关知识。如在运动后我们的肌肉有酸疼的感觉,这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的活动跟不上骨骼肌活动的需要,供氧不足,使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刺激到感觉神经末梢,从而产生酸疼之感。此时若食用蔬菜、甘薯、柑桔、苹果之类的蔬果,由于它们的成碱作用,可以消除体内过剩的酸。

系统地渗透,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在身体练习中,通过各种方式来验证该健康知识的科学合理性,其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获得的锻炼效果会更好,体验也更为深刻。

三、不要错失良机

抓时机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时机,把握住时机。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渗透的时机有许多,发现时机是经验,更是教师的智慧。

在体育课中渗透健康知识,教师要在课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素材化处理,确定渗透的内容,预设渗透的时机。如,在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时,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这时,应向学生阐明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适当举例不这样做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再如,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时机,渗透夏天预防中暑和冬天预防感冒的知识等。体育课堂教学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良好的渗透切入点,教师应该抓往此时机,将之活化成体育教学的健康知识。如,有学生在耐力跑后晕倒,教师应该立即向学生渗透“重力休克”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应立即将患者平卧,足部垫高,并注意身体保暖,同时可做自小腿向大腿方向的按摩,以帮助血液回流心脏。体育教学中偶尔会有突发事件,而作为教师就要适时渗透相关的健康知识。如,在一次足球课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踝关节,肿起了一个“包”,同学们都围上来,帮他脱鞋脱袜,打算又揉又捏。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渗透扭伤后的处理方法,告诉学生扭伤后应及时进行冷敷处理,在24~48小时后,等到患处的出血和肿胀停止,才能对受伤部位进行热敷、按摩和药物治疗等,并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时讲明治疗的原理。

四、不要小题大做

教师对有些健康知识的渗透不要过于复杂,只要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讲清楚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就行了,切不可小题大做。如,当耐久跑中出现腹痛时,可告知学生应适当减慢跑速,按压疼痛部位并加深呼吸,同时坚持有节奏的慢跑,一般就可以缓解。如仍不见效果,甚至越来越厉害,就应停止运动,请医生诊治。可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故弄玄虚向学生传授更为深层次的知识,比如进行“新针疗法”。如上腹痛,可用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如果下腹痛可以针刺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位;如果脐周痛,可以针刺天枢、气海、足三里穴位等等。此形情之下,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原因是该老师对运动中“腹疼”这个问题小题大做了。试问有多少学生家里有穴位针,又有几人带在身上,即使有若非经专业医学培训学习的人又有几人敢用。再比如运动中腹痛问题,有些老师往往夸大事实,动辄打电话给120救护车送医院。其实,腹疼是运动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只须及时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健康知识,讲明是因为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骨骼机能迅速转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的惰性较大,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性遭到了暂时的破坏,出现了“极点”现象,这是人的身体机能作出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五、不要喧宾夺主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教材内容设计其所能承载的健康知识,将其渗透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之中。渗透的内容要适度,对学生行为上要有指导,情感上要有触动,切不可喧宾夺主。

有些老师为了渗透知识,在课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安排了知识渗透。比如教师在渗透“合适的运动量”这一问题时,其实只要渗透“运动的频率可因人而异,但至少每周三次为佳,最好达到每周五次,每次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就可以了。或者说“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慢跑两千米”,学生记忆就很深刻了。而有的老师却要详细地把运动心率要控制在每分钟多少次为好,接着教学生测量脉搏,如何找寻颈动脉和腕动脉,男女老少的运动负荷怎么确定,春夏秋冬怎么运动,并就运动中出现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有针对性讲解……虽然讲得很“用心”,学生听得很认真,渗透的知识点很多,可是当他刚一讲完,下课的铃声也响了,而学生还没开始活动,汗还没有流一滴。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体育课堂上应该进行的身体练习内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对于教师来说,把相关的健康知识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渗透到各次课中,远远比喧宾夺主的满堂灌式渗透效果更为明显。

体育课中渗透健康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能够把握好渗透中应注意的“五不要”,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同时也掌握了进行该项运动锻炼身体的能力,这就是学习知识的升华。

上一篇:理性思考规划 花式“玩转”课课练 下一篇: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