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规划 花式“玩转”课课练

时间:2022-10-02 10:06:11

理性思考规划 花式“玩转”课课练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究法对课课练的实施进行研究,提出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课课练回归课堂这一话题,引导出课课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急需创新实施方法,并通过研究教材,推导出“模块课课练”和“变形课课练”的创新模式,将其做法归纳和总结,用来补充课堂教学,扎实学生体能根基。

关键词:课课练;身体素质;体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33-02

新课程实施后,课课练逐渐淡出了体育课堂,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伴随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课课练”又不得不回归体育课堂,学生的身体迫切需要“课课练”的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结合教材内容整体规划课课练,课课练的变化更新激发学生身体内驱力。

一、模块课课练

笔者翻阅江苏省编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丛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各年段各项目单元教学计划,以水平二(三年级)教材为例,对照五项身体素质简单梳理:速度素质——跑和跳;耐力素质——跑;灵敏素质——跑、体操、小足球、武术、韵律活动;力量素质——跑、跳、投掷、武术;柔韧素质——各项目均有涉及但不全面(表1)。

从表面上看,教材的内容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然而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水平一降再降。这两者的矛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教学的落脚点主要放在掌握技能、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和习惯上,虽然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身体得到锻炼而发展了相应的身体素质,但是并没有针对这些身体素质作出提升和强化,因此身体素质发展不够明显,反而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借助课课练这一有效手段作为补充练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但是实际安排课课练内容的过程中,又存在杂乱而重复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想课课练的功效落到实处,必须视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将课课练进行模块划分,为此,笔者进一步分析教材内容发现,按强度大小和身体素质发展与否可将课课练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内容为跑、跳跃、小足球,此模块内容强度大,主要欠缺上肢力量和柔韧素质的发展;第二模块内容为体操、武术、韵律活动,此模块内容强度小,主要欠缺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的发展;第三大模块为投掷,此模块内容强度小,除上肢得到发展外,其他身体素质均无改善。

综上所述,在设计课课练时,可以根据模块特点设置序列化的活动内容。将模块内的教学内容进行穿插教学,每项教材内容进行1课时教学为一个大循环,个别教材内容多余课时教学为小循环,第一模块可进行5个大循环和3个小循环,每个大循环安排2次上肢柔韧练习和1次上肢力量练习,每个小循环柔韧和上肢力量练习间隔进行;第二模块可进行5个大循环和1个小循环,每个大循环实行速度、耐力、力量素质练习间隔进行,小循环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本模块强度小,加练一次耐力);第三模块为单独一项内容,依次将提升下肢力量、下肢柔韧、速度、耐力、灵敏各素质的练习安排一次,因为本模块强度也小,加练一次提升耐力素质的练习。如此安排,课课练内容突现整体性、针对性、多样性,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变形”课课练

模块课课练只是针对教材补充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将课课练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但是如果设计的练习内容不受学生喜爱,那么课课练依然会回到课改前,并将再次失去“市场”。因此,课课练的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1.课课练结合游戏创编体现趣味性

过去式的课课练内容比较简单死板,例如:快速高抬腿、纵叉横叉、“8”字跑、立卧撑等,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和机动性,而且与教材内容缺乏延续性。如今的课课练应当多以游戏的形式回归课堂,带有机动性和可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翻阅教材发现,小学阶段除了主教材内容外,还要进行一个游戏教材学习,游戏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为主教材服务,以游戏的形式促进学生巩固提高,于是课课练融合游戏的想法孕育而生,不但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也能使教学连贯流畅。

例1:跑教材:将游戏《绕物往返接力》改编为《拉车往返接力》,从一人变至两人一组,模仿拉黄包车的姿势,前一人拉着后一人的双手向前跑,返回交换角色进行接力。此课课练不但能巩固跑的练习,而且发展了上肢力量素质。

例2:体操、武术、韵律活动教材:第二模块教材的游戏有“印刷机”、拉绳角力、“炸油条”等,可以将此类原地性的游戏结合在一起,分别作为一个个“训练营”,运用耐久跑的形式完成训练任务,此课课练不但巩固了主教材技术,而且发展了耐力素质。

例3:投掷教材:这类教材常用游戏为《比谁投得远》,可以改编为《你投我追》,从一人投掷变成两人比拼,一人投一人追投出去的球,此课课练用游戏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素质。亦可以改编成《你投我接》,一人投一人接住来球,此课课练又发展了灵敏素质。

2.课课练利用场地或“骰子教具”体现选择性

根据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准绳,课课练也应当与时俱进,不再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选择课课练的内容。但是,学生人数过多成为这一措施实施的最大难题。笔者就这一难题归纳总结两条实施方法:

方法一:划分区域选择练习。可以将上课场地划分设置多个活动点,并在每个活动点布置相应的练习内容,学生可以以“旅游”的形式参与练习。教师要预先培养一些学习骨干,无论这些骨干身在何处,都要起到组织其他学生练习的作用,教师加强巡视管理。这样,学生既能参与多个练习,又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

方法二:投掷骰子选定练习。教师预先用纸、泡沫块等工具自制一个正方体,可将可选择的课课练内容写在骰子的六个面上,进行练习时,利用投骰子来选定练习的内容。开始先由教师自己投,观察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奖励投掷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

3.课课练渗透师生交流体现互动性

设计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若没有互动就是一滩死水,内容再丰富的课课练没有互动也会失去功效,因此,师生互动也是课课练重要的催化剂。摒弃过去式简单的指挥者和被练习者的关系,教师应当学会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方法一:问答式。你问我答这种形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比较多的“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我们将其改编为“春天春天桃花开”用于课课练柔韧素质练习中——师说:“春天春天桃花开。”生问:“桃花桃花几人开?”师答:“N人。”学生迅速找到伙伴拉手成圈后仰成花状发展腰腹柔韧素质。此类问答既能不断创编,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积极参与其中。

方法二:接龙式。朗朗上口的接龙语言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热情,并结合动作反复练习。例如投掷教材课课练发展下肢力量时,组织学生进行蹲起练习,简单的蹲起学生做几次就不想再做了,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我们将学生分成“香蕉组、草莓组、苹果组、橘子组”,教师带头指挥“香蕉蹲”,香蕉组的学生立即做蹲起练习并呼号“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苹果蹲”,以此接龙练习,学生不但不会厌烦,反而会积极投入练习。

方法三:比赛式。学生最喜欢的比赛对象就是老师,课课练正好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展开练习。例如体操教材课课练发展腰腹力量时,学生早已厌倦了仰卧起坐,而且需要准备大量的垫子,既不经济也不实效。那么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席地而坐,双手向后撑地,把双脚抬起来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比赛。如此,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激烈的比赛中并发展了腰腹的力量素质。

三、小结

在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背景下,面对学生的体质滑坡,课课练的实行正面对强大的挑战,让课课练更科学、更有效地受益于学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责任。本文立足于实践和实效,主要通过对三年级教材内容的研究,提出课课练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的思想,从整体上针对教材规划课课练安排,并简单阐述如何在模块形式下实行课课练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两部分内容的浅谈旨在把杂乱繁多的课课练进行有机整合,以学生感兴趣的新形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参与热情,激发练习兴趣,让课课练真正走进孩子的身体里,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目的。上述均为笔者的思考,在此与体育同行交流探讨,希望能为学生体能和素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吕朝远(整理).体育教学“课课练”之我见[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2]倪云雅.例谈初中女生体育“课课练”的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13,12.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巧用差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下一篇:高中体育课中渗透健康知识应注意“五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