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09 05:20:48

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本文对目前高职学校在国际金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对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国际金融教学 教学改革

一、当前高职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相较于普通本科学生来说,高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人生目标不清晰,更不愿意尝试,接受不了失败与打击,在教育接受方面比较敏感。从结果反向来看,他们未能考上普通本科学校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适合,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有所欠缺,来到高职学校后,周围缺少了以往人群中优良的学习氛围,更难以改变过去的习惯,自制力不强。针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以往普通的填充式教学方式或者单调的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针对性不足

如今,高职学校在国际金融方面多是采用与普通高校一样的教学课本,虽然课本本身是在一定的科学编排下的优秀教材,却缺乏针对性。高职学校与普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不同,普通高校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与理解为主,高职学校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需要在课堂讲授方面更加偏向于职业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能力,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来源及其研究方向的意义并不做过多要求。这种教材的不同学校一体化现象严重缺乏针对性,对于高职学校在国际金融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分配不均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偏向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平时教育中,除教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外,还侧重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主干技术,重视实际应用和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当前教学中,往往将学生困在课堂上,困在课本中,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很少有实务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锻炼机会。持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与职业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违“为学生创业服务”的办学宗旨。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要侧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切实有用的职业技能。

二、高职金融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调的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以实用性、职业性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比如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发展等金融类机构的产生渊源要加以适当简化,对于金融工具的使用如股票、基金、期货和期权及金融战略的应用方法要更加侧重教授。总之,要沿袭以实用性为主的教学原则,减少纯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案例的讲授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技术方法传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高职教学以实用性为主的教学特点,学校与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比如可以在学校周边与一些金融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建立一定的联系,更多组织学生前往该单位进行实践性学习与参观,鼓励学生参与实习等类似的实践活动。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就可以建立一些模拟交易实验室,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体验与职场极其类似的操作环境。还可以创建一些金融社团,设立模拟炒股大赛和金融创意大赛等,以丰厚的奖励吸引学生参加,在比赛中锻炼自身,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调整教学手段,变更教学辅助工具,不仅适用于高职学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更适用于整个教育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取代了过去单调并且枯燥的课堂讲授课本的“黑板”模式。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了粉笔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还利用生动、新颖的音频、视频等方式带给了学生更丰富的体验,使学生对所学的国际金融课程有了更深刻更切实的体会,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大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这是中国式教育的特色,虽然这种考核方式确实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方面有所欠缺。在学生已经过了有高考压力的学习阶段,我们应当对传统的知识考察方式进行改革,将单一的试卷型考试改为综合型考察。比如,我们可以将社会实践、实习、金融类比赛按照一定的比例列入考察范围,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廖福英等.基于外贸业务员T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改革的探讨[J].市场论坛,2010.(2):88-89.

[2]廖福英.涉外经贸类产业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2009(2):40.

[3]张永辉等.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高校专业课教学创新探索――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论坛,2009(11):45-47.

[4]鲁桃珍.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在高职国际金融教学中的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165.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下一篇: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