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

时间:2022-08-09 11:53:27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

用SVAR与VEC模型研究发现,通过投资、消费、外贸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在短期与长期存在差异性。短期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占比,适当扩大政府消费占比,有效抑制进出口增长速度等方面;长期调整的重点应集中于有效提高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上。由于我国消费和外贸结构调整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突出,因此,需要通过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国内消费需求来改变消费、投资和外贸结构,以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实现。

关键词:国际收支;经济结构调整;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作者简介:徐仲昆(1971―),男,河南郑州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肖继五(1977―),男,湖北黄冈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17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2―0027―05 收稿日期:2011―07―22

引言

国际收支差额与国内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之间存在密切联动关系已被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一般而言,当本国经济增长偏重于投资驱动时,会压迫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收益留存并压低劳动报酬,从而引发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为维持本国经济保持必要的增度,国内相对过剩的商品和服务只能通过不断扩大的出口需求进行消化,由此便会引致本国经济出现投资与消费结构的失衡(余甫功,2010)、对外出口依赖性的增强导致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顺差(Hsiao et al,20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出口导向政策和结构性失衡的作用下,我国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17年出现顺差,国际收支出现特有的“双顺差”格局。在“美元本位制”和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持续性的“双顺差”加深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程度(Chiu et al,2011),造成经济内外失衡不断加剧,并造成货币当局在实现调控目标时出现多重困难(Reuven et al,2000),突出表现在:由“双顺差”所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人民币汇率调整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Dilip,2009);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强烈,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被不断压缩;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强化。因此,如何通过结构调整来化解内外部失衡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焦点。遗憾的是国内外现有文献都未曾从经济结构调整视角来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问题。考虑到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不但能够反映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且这三者之间占比结构的调整还会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对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差额及其结构发生改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利用消费占比、投资占比以及净出口变动作为测评依据,探讨短期非均衡与长期均衡条件下通过结构调整来促进国际收支实现基本平衡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上一篇: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 下一篇:解决欧债危机的关键在于财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