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

时间:2022-08-09 01:09:35

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

3月31日和4月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21个航班发生“集体返航”事件,从天气原因到“人为因素”,东航前后说法不一,舆论一片哗然,引发网上大讨论。东航方面在事件发生后马上成立网络舆情监督小组,监控网上的负面消息。据东航云南分公司党委给民航云南安监办的第三份报告显示:为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云南分公司党委办公室按照云南分公司领导的要求,立即成立了网络舆情监督小组,24小时轮流值班,监控网上的负面消息,同时积极加强与地方媒体的联系,主动与各大媒体进行沟通协调,尽量缩小影响范围。

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体现出企业、政府的应变能力。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危机时期,由于危机的风险性和难以预测性,使得任何决策都会具有超常规的风险,政府决策系统必须有政治权威,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

200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大事频频,期间尤以各类社会事件影响最大,从当年的“孙志刚”到2007年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再到今年的网民自发倡议“抵制家乐福”行为,无不以互联网特有的方式轰动一时,网民就是这些网络事件的主角,他们借助Web2.0时代迅速兴起的各类个人在线产品与服务参与事件、发表言论,不仅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的进程与走向,更显示出网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互联网的个人传播时代真正到来了。

危机的到来,各种消息会以不同的渠道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很容易造成恐慌或混乱。领导者的当务之急是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开放真实的信息。而互联网提供了政府与公众间交流的平台,按照新闻传播的优势对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因此,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与建设,通过网络搭建了一条新的互动渠道,网络也正成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在我国,互联网政治还是新生事物,对领导者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接受网络的挑战,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的高度,因势利导地推进互联网政治的健康发展。

网络大国的民意生产力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网民数已达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在2007年底,这一数字为2.1亿人。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网络的“舆论场”作用,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据《半月谈》报道,除了高层领导亲自上网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每天会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供领导人参考。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专题学习内容,就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他指出,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第388期发表题为《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文章,指出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掌握主动,要把互联网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互联网政治”首次公开出现。

网民所议所提虽然都是个人的意见、个人的说法,但是他们提出的主张,发出的心声都是来源于生活,出自于社会,他们代表着一个群体,代表着一定的意愿走向。听取大多数网民的意见,无疑听取了广大民众的意见。我们坚决反对不健康的网络格调、恶意诽谤的人身攻击、与互联网有关规定条例相悖的言论。但网民中正直人士不乏其人,他们大都是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人民的安康献计献策,不管是粗言是苦药,不管是牢骚是怪话,去除其粗粕,吸取其精华,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网络重大舆论事件正在给新时期群众工作,尤其是舆论引导带来巨大挑战。在挑战面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仅要适应新的形势,还须掌握网络突发事件的引导规律。对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网络突发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事件发生,如何正确引导群众舆论,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和引导机制。

随着互联网和网民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我们正在跨进一个新的时代――“网民时代”。互联网如何把各地不同的人们连接在一起,把有共同兴趣的人能够建立一个社区,比如通过对网友发现并揭露CNN对问题歪曲报道图片以及造假事件、CNN主播辱华事件等进行分析,如果跟十年以前,或者五年以前相比,互联网从原来的非主流媒体到今天已经成为了彰显民意的主流媒体和渠道。十年前互联网的公信力是比较差的,但是今天不一样。网民也越来越成熟、理性,互联网公信力因此得以提高。我们要警惕互联网浪漫主义,但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给我们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让公民权更加灵活,机动,发展的健康对政府,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和谐都是有益的。

领导上网有益

在注重网络舆论、加强下情上达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改善上情下达工作。“网上议政传递了一种公众的意见,不能轻视这个平台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良表示,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正是整个社会活动的投射,网络是大众的,公众舆论是平民化的,涉及到整个国民的素质。郭良长期致力于中国的网民和互联网的使用状况研究,他指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很难单纯通过网络来了解,还需要很多其他手段,比如进行科学的民意调查等等。网络建立更加便捷通畅的沟通渠道,推动问题的解决,为国家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互联网政治早已是一种国际现象,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在我国,各级领导也针对网民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应,大多数地方领导干部有了利用互联网的主客观条件,但如何提高利用互联网,如何提高驾驭能力还是一大难题,当然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 就必须要有新的思维,需要有创新工作模式。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上任不久就考察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红网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湖南在线、华声在线等网站,2007年2月15日,张春贤在红网论坛用实名注册,发帖向所有红网网友拜年!帖文发出不久,立刻引起了红网网友关注,网友们反响热烈,积极评价这一亲民之举。在帖文中,网友们表达的最多的意思是感动和祝福。有评论认为,在网络影响日益增强、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的明天,领导干部到网上“拜年”将不再谓之创举,而是常规动作了!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上任不足两个月。就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习、研究、熟悉互联网。苏荣表示,经济越发展,文化就显得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就是一种软实力,必须要研究文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将我们的文化引向一个更广的空间,网络无疑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重视文化建设,“对于互联网,要学习它、研究它、熟悉它,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这也是领导的一种能力,是一门学问,是领导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今年“两会”期间,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就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媒介推进政府工作等问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每天坚持看互联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本省的东西,但不发帖子。其实,宋秀岩是在倾听,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倾听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宋秀岩指出,“网络是新兴的媒体,和过去的报纸、广播、电视一样,这些所有的新闻媒体传播工具都起到了沟通政府和人民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了解民意、了解民情,从而不断地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改进政府工作。”

网络给许多网民提供了直接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诉求的渠道,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当然也应该通过这种渠道了解方方面面的问题。互联网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已经并将继续介入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已成为青海省省长宋秀岩日常工作的一个必备工具,成为她“公开做事”、“让群众参与”的一个互动平台,是值得称赞的。

在网络日益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学习和掌握上网操作技能,懂得网络语言,在百忙之中拨出时间,经常点击鼠标上网,在网上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为民解忧排难。用好互联网,关注网络民声,是领导干部关注民生值得重视的重要新渠道。

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重视网络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更要善用网络。江苏省宿迁市81名官员开博客,由此成为全国“官员博客”最集中的城市,内容涉及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全民创业、城市建设、高效外向农业、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说,自己开博客并倡导干部开博客,就是为了“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为宿迁发展服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干部素质,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网络”。宿迁众多“一把手”开了博客,当地群众不仅可以在其中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还可以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直接与干部交流沟通。我们希望更多的领导干部来光顾这片真实的天空,常常上网,对正身正已,对国对民都有益处。

舆论场考验官员

网络的民意作用日益彰显,网上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的“舆论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个畅所欲言的场所,在这里气氛宽松,民主空气浓厚,人流量大,是最好的民主生活会的会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佳场地,对国计民生大事的关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议很多是切中要害、切实可行的。网民在网络上表达民意的代表性相当广泛,既有精英阶层言论,又有来自平民或其他阶层的声音,所以,地方党委和政府都不应当忽视网络民意。

4月12目,奥一网联合南都数字报、碧海银沙网共同开始湛江史上第一次、国内也还未见记录的县委书记向市委全委会述职的网络直播。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表示,此次引入网络媒体的力量,让述职更加透明公开,这次述职的观众将不再只是市委全委会的考官,还包括隐匿于网络江湖的芸芸众生,对干部队伍又一次具有突破性的洗礼。

据了解,湛江11位县委书记网络述职料早在4月9日就挂到网上接受网友拍砖,“只要是工作范畴的,都可以提意见”。《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奥一网CEO任天阳说,让县委书记面对网络,通过网络面对全体市民、网友,鞭策监督激励他的施政,对于书记、城市、网络都会有所收获。

“这一次网上直播,让我看到了湛江地区腾飞的希望。”一位网友认为,湛江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批好的领导干部,“网络确是一条畅所欲言的渠道,领导干部要多听取民间的意见,多看看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些网友的留言尽管不好听,但却是真话、实话,他们都非常关心湛江的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大,网络的力量不容低估。辽宁西丰公安进京抓记者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等等,都因网络“穷追猛打”改变了一些人预先设计的结果,引起了人们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甚至是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深刻反思。《南方日报》就湛江11位县委书记网络述职发表评论认为,面对时有沸腾的网络民意能否虚心纳谏,这取决于官员是否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网络,从网络上听民意、察民情,把网络作为理性执政的平台。

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公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亦无需阿谀奉承,谁都可以斗胆直言,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曾在今年青海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表示,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作为地方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有必要养成上网的习惯,让上网成为“第五习惯”。这“第五习惯”正是现代官员履职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网络素质。

今年1月,天涯社区有一个帖子《临高经济的发展,我来支招》,引起了海南省临高县委书记符永的关注并回复给予肯定与鼓励,随即引发了一场“如何发展临高经济”的大讨论,符永是在论坛注册实名制进行回复的,是海南当前惟一一位“不穿马甲上网的县委书记”,他直接与网友在网上“面对面”平等交流,这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因为他时常遭遇一些不理解的、冷嘲热讽的、甚至是偏激的声音,还被人误会为“作秀”――尽管如此,但符永始终坚持“不穿马甲上网”和网友们沟通信息、交流意见、讨论问题,代表县委诚心诚意听取网友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些对党委、政府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也受到采用。可见,他意识到网络凝聚民意作为主流渠道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他重视民意的沉勇决心;在他的带动下, 该县公安局长、招商局长等部门领导均“不穿马甲”――实名上网与该县网友交流,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曾指出,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由此而言,要想成为现代化领导,上网,重视网络建设,会利用网络,应是最基本的素养之一。

当然,领导干部仅仅会上网仍不够,还要重视网络建设,要会利用网络,首先要尊重网民,善于集中民智;其次,要勇于接受监督,要善待网民的曝光和“挑刺”;最后,要理性应对网络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不乏有“很黄很暴力”的东西,不乏有虚假信息,这些都不是主流。“于公于私,执政者都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是一位省委书记的肺腑之言。多大程度地重视网络建设、如何利用网络,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智慧。这次湛江市将政府官员工作述职的全程搬上互联网,接受网民的鞭策与监督,证实了这种“海纳百川”胸襟的存在。

如果一个新闻事件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那么这个新闻事件极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轰动。不少重大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初,是局部现象、个别言论甚至是普通民众间的纠纷,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无界性、互动性等特点,加之多重因素合成,直接使网络媒介形态本身成为高倍的“放大器”、快速的“传播器”。

现实社会本身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会在互联网上有所反应,网上舆论开始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关注点的变化与一些事件的发展动向,并且影响政府的决策。《t望新闻周刊》在今年2月撰文指出,在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征集民意,收集舆情,已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所运用。互联网上不能没有热点,也不可能没有热点。而这些热点高发区,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成为他们了解民情、舆情的重要参考。

网络民主推进民主政治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认识真理的工具,也是一种新的治理工具。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领导干部常上网看看有利于拓宽公众与政府机构的沟通,既为公众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又给政了解社会形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民众的所思所盼,确保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既为公众反映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又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营造了监督环境。

在网络时代,各级领导会不会上网也是一种执政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执政能力。领导干部重视网络民意,是关注民生疾苦的体现,更是政令畅通,保护民众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重视网络民意,实质是重视舆论监督。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查佐明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上得去”网很重要,但“下得来”更重要。上网了解情况属于认识问题、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进步。提倡领导干部常上网看看,并不是要求领导干部“困在网中央”。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民众的民主意识迅速增强,对话语权的要求日益强烈,如何对待网民的批评甚至骂声,成为对领导干部的极大考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应该是刻不容缓的追求,这是从十七大精神到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作出的要求。

几年前大家还在为“网络是不是卫生间的涂鸦”而争论的话,那么发展到了今天,网络在传递信息、集纳民意方面的作用已经无需赘语。可以说网络舆论常带有片面性,却无法否认它的确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意见――兼听则明,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不能漠视这里发出的声音。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网上舆论正深刻改变着政治生态。目前,不少地方党委政府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构筑民意表达平台、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及时了解舆情、促进科学决策,成为施政的亮点。愈来愈多的领导干部主动“触网”,关心“网事”,还有的直接上线与网民交流沟通,关注网上舆论,以此了解民意,改进工作。

领导干部上不上网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内在的核心是对待网络民意,有没有一个听取公意的姿态;对待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的诸多信息,有没有汲取的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对待网络批评,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智慧。

互联网在中国承载了很大的显示民意的功能,当民众对网络表达寄予厚望的时候,实际上非常需要各级领导从上往下的“对接”,需要从这里听取民声、获得民意。很多时候网络代表着一种信息,代表着一种开放的心态与视野,甚至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上一篇:火狐:今日的杰出表演,明天的复杂程序 下一篇:网友爆料凯迪网“真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