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农村发展经济形势研讨

时间:2022-08-07 11:07:03

地方农业农村发展经济形势研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由于全年整体气象条件比较有利,农业灾害属正常到偏轻状态,使得广东省呈现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全省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均实现平稳增产,进一步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对农产品需求的有效供给。同时,国家对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进一步提高,也使得省内农产品价格上升加快,从而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生产效益的稳步提高,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12011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1.1主要农产品实现生产稳定,产量增加

2011年,广东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供给,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资源日益短缺以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下,粮食、蔬菜、水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均实现了种养稳定、产量增加。其中,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042万hm2,比2010年下降0.1%;糖蔗种植面积14.058万hm2,增长3.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4.334万hm2,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20.850万hm2,增长2.4%(表1)[1-2]。产量方面,除肉类产品因生产成本增加、疫情及前期补栏偏少等因素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其他产品产量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其中,全年粮食产量1360.95万t、增长3.4%,是1997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增产;糖蔗产量1202.69万t、增长6.0%,油料产量91.90万t、增长4.2%,蔬菜产量2859.96万t、增长5.2%,水果产量1210.43万t、增长7.2%,茶叶产量5.81万t、增长9.0%,全年肉类总产量434.58万t、下降1.5%。其中,猪肉产量270.97万t、下降1.6%,禽肉产量150.28万t、下降1.8%。全年水产品产量762.14万t、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265.57万t、增长6.6%,淡水养殖331.47万t、增长5.3%(表2)[1-2]。

1.2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生产效益提高

近年来,受国内宏观政策对农业生产更加有利等综合因素影响,广东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农产品品种优化、质量提升,农业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部门相关快报显示,2011年,广东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377.28亿元,比2010年增长3.9%[3]。其中,农业产值2040.32亿元,林业产值204.04亿元,牧业产值1146.82亿元,渔业产值841.9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4.18亿元。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达2659.83亿元,比2010年增长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0%。

1.3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生活持续改善

在各级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措施的实施效应和经济逐步回暖的形势下,今年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环境好转,政府惠农政策措施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广东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比2010年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图1),增幅创1983年以来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比8年来首次降至3以内(2.87∶1)[3]。农村居民生活方面,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比2010年上升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6.0%。农村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0.73m2。农村最高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0292.35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3379.01元,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农民人均纯收有所改善[2]。全省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农合政府补助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157.6万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和梅州等地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2存在问题

2.1农资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产品供给存在压力

2011年,因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不健全,加之受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广东农产品价格依然延续了2010年的价格高、波动大等特点,供给抵消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不强。如肉类、蛋类、蔬菜类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波动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水平持续高于2010年同期,6~7月生猪出场价、总肉批发价和猪肉零售价涨幅分别达82%、44%和54%;鸡蛋零售价比2010年上涨16.72%;水产品价格也明显上扬,其中原条鲮鱼、原条草鱼、鲈鱼、黄鳝、原条鳙鱼、开刀草鱼零售价分别比2010年上升了24.67%、11.49%、10.51%、9.07%、8.1%、8.09%。农资推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全省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造成了一定压力。

2.2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生产依然依赖物质投入

从农业各要素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程度来看,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重要的贡献份额。2011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18%,但物质费用投入仍是广东农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广东农业生产依然依赖物质费用投入,一方面与物质费用弹性系数本身较大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仍显不足,尚未实现全面的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因此,面临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广东应根据自身区域优势,加快农业科技研发,进一步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从而加快实现传统生产资料的可替代产品推广,将有效降低物质费用弹性系数,提高各区域投入产出比。

2.3价格水平持续高位运行,民生成本增加

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物价指数逐月上升,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几个月高于5%,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然略低于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也处于高位,物价上涨导致农民生活费用支出急剧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高达26.5%,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了隐患。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超过8%,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4]。

3对策建议

3.1创新农业生产流通方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统筹规划全省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推进全省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打造农产品产供销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全程信息管理及追溯技术研究,建立安全农产品产供销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追溯,减少农产品供需波动。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整合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资源,建立全省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联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使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3.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强省

以推进建设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强省为契机,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逐步构建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大力推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强省建设[5]。重点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振兴现代农业教育、深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9个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3.3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政策,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农惠农政策等。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6]。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农村贷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上一篇:中亚水资源运用的国际法障碍 下一篇:高校生电子商务创业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