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截胡

时间:2022-08-07 05:41:35

中国重汽截胡

中国重汽此举,抢下了上海汇众的核心资产,只给潍柴动力留下一个空壳,可谓一箭双雕。

9月21日下午,德国汉诺威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展览会期间,就在中国重汽(下称中国重汽,000951SZ)董事长马纯济与他的德国大股东――曼集团的多位高层们举杯庆祝时,马纯济的项目团队在距离汉诺威1万多公里外的上海,敲定了对上海汽车旗下的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汇众)重卡业务的收购。

此前,外界一直流传的是“潍柴动力(下称潍柴动力。000338SZ)准备以6500万元的评估价格收购上海汇众重卡业务”,不料中国重汽抢先一步,从潍柴动力手中闪电抢下汇众。

目前中国重汽已与上汽草签收购协议,让潍柴动力吃了个空心汤圆。这样,曾经对簿公堂的两大山东车企巨头――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因为争购汇众再次对立起来。

横刀夺爱

在中国重汽出现之前,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收购上海汇众重卡资产的传闻早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

9月中旬,成都车展期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称上汽)副总裁肖国普曾表示,正在与潍柴动力洽谈出售其重卡资产业务事宜。肖国普同时强调,谈判依然在进行中。有消息称,董事长谭旭光曾派出以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项目组,与上海汇众进行评估协商,就在9月初,潍柴内部已经开始洋溢起即将收购成功的喜悦。据报道,当时收购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约90%,基本就差双方正式签约了,只剩下最后的报价。

而在业内,潍柴动力有意收购上海汇众重卡业务已经不是秘密,潍柴一直看好汇众。作为独立的发动机企业,潍柴动力一直在寻求进入整车制造业的机会,拓展产业链。2005年,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后,接手了湘火炬在上海浦东的办公大楼。并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如果将上海汇众重卡业务收归旗下,潍柴动力将拥有一家真正为自己掌控的重卡企业,此前设立的研发中心将与产能达万辆的汇众制造基地起到协同作用,一举改变潍柴系重卡“北强南弱”的局面,董事长谭旭光近年来苦心谋划的黄金产业链拓展将迈出重要一步。因此,不久前曾传出的潍柴动力母公司山东重工与上汽密切谈判,欲以6500万元接手上海汇众重卡业务消息属实。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行业人士认为潍柴拿下汇众重卡业务板上钉钉之时,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高于潍柴动力500万元的价格抢购上海汇众重卡的消息便接踵而至。到手的鸭子飞了,潍柴动力的重卡整车匹配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豪门宿怨

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抢购上海汇众重卡之所以如此挑动业内人士的神经,与这两家山东车企巨头此前的恩恩怨怨有关。

潍柴动力本是中国重汽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2004年3月,潍柴动力成功赴香港上市,这被视为“潍柴独立”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沃尔沃重卡发动机国产落地的事件,叉进一步加深了潍柴动力与当时的母公司――中国重汽之间的矛盾。

2004年3月,中国重汽、一汽集团与沃尔沃三方签署生产发动机合作框架协议,潍柴动力非常希望中国重汽能将沃尔沃发动机国产项目放到潍柴。但未能如愿。

到了2005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重汽想将潍柴动力纳入香港整体上市的资产中,遭到潍柴动力拒绝。同年,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间接持股陕西重汽、法士特、汉德车桥三家企业,开始打造自己在重卡领域的全产业链。

随后,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因为争夺杭州发动机公司的控制权彻底闹翻。2006年,潍柴动力停止向当时的最大客户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并正式与中国重汽脱离关系。

分道扬镳的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分头弥补自己的短板。中国重汽不得不投资10亿元开建新的发动机工厂,香港整体上市计划也推迟到了2007年10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仓促上马发动机项目的中国重汽因发动机的数量与质量而受影响。

失去中国重汽这个最大客户后的潍柴动力也不得不加紧拓展新客户。虽然潍柴动力间接控股了陕西重汽,但陕西重汽不满于被潍柴动力控制,并与发动机领域巨头康明斯成立合资企业,生产大马力发动机,与潍柴动力抗衡。从2007年开始,潍柴动力积极谋求增资陕西重汽,欲实现对陕西重汽的绝对控股,但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年初,潍柴动力还传出有意收购川江客车。向客车领域拓展的消息。

中国重汽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全产业链,其中一个主要战略就是“挖角”潍柴动力。首先就是潍柴动力的重要合作伙伴――曼集团。在与中国重汽合作之前,曼集团曾在2007年8月宣布将与潍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最后,各怀想法让合作流产。

而中国重汽从2008年2月开始接触曼集团,到2009年7月签订合作项目,马纯济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政府审批、外方谈判、港交所游说等一系列工作,与曼集团成功合资。这令潍柴动力恼怒不已。

回溯此次上海汇众重卡业务收购案。中国重汽在最后时刻横刀夺爱、截胡潍柴动力,成为最后的胜家。这一围绕上海汇众重卡业务的争夺战,让中国重汽在和潍柴动力原本引人注目的角逐中再下一城。

一箭双雕

但据了解,目前,中国重汽只是收购了上海汇众模具等资产,而非收购上海汇众重卡的全部资产。马纯济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中国重汽确实收购了上海汇众的模具、技术等主要技术资产,并表示中国重汽与上汽集团双方约定,近期不会正式公布此事。马纯济解释道,之所以购买上海汇众的重卡技术,是因为上海汇众的重卡技术来源于韩国双龙,而韩国双龙的重卡技术源自于德国奔驰的重卡技术平台。“有些技术确实很不错”。

如果是这样,上汽集团将上海汇众重卡的核心技术资产卖给中国重汽之后。剩下能卖给潍柴动力的只有厂房、生产线、生产资质等资产。类似于当年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竟购英国罗孚汽车,上汽集团抢下主要技术资产,南汽集团最终买到的只是工厂厂房、生产设备等硬件资产。

从中国重汽近期的市场布局来看,四川和福建的生产基地都偏向于中卡甚至是轻卡,对中国重汽相对紧张的重卡产能来说,缓解作用并不明显。汇众重卡被收编之后,其生产基地可能会继续生产重卡,被潍柴动力看好的生产设备也将为中国重汽提供不少助力。同时,上海的地理位置也将为中国重汽节省一些物流成本。目前中国重汽在济南和成都设有生产基地。在绵阳设有专用车基地,如果把上海汇众收入囊中,配套杭州发动机,不仅能有效减少成本,而且能实现部分“销地产”,一举数得。另外,鉴于华东地区对高端产品的接受程度和需求量以及沿海城市港口运输需求的增长,都能为中国重汽的高端产品提供市场切入点。

但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以发动机为主业、近来努力向下游拓展产业链的潍柴动力对上海汇众重卡业务似乎更感

兴趣。而对于已经在重卡领域取得强势地位的中国重汽来说,年销量数百辆的上海汇众则意义不大。重卡不像微车、轿车那样量很大,不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建生产基地。中国重汽在重卡方面已经做得很大了,汇众的技术和销量不会有什么吸引力。

因此,中国重汽参与抢购上海汇众,意在搅局――打破潍柴动力整合产业链的美梦,抢下核心资产,给潍柴动力留下一个空壳,可谓一箭双雕。

但从行业角度考虑,此次汇众重卡业务终归中国重汽,其影响不如被潍柴动力收购大。这是因为,对于蓄势已久且具备深厚基础的潍柴动力来讲,一旦强势进入重卡领域,将对市场格局带来不小的挑战,有可能进一步加快整车厂自建动力体系的步伐。

汇众重生?

中国重汽接盘上海汇众重卡业务,对于上海汇众而富,无疑是一次重生的契机,因为汇众的重卡之路,多年以来一直坎坎坷坷。

曾经发誓要进入行业前三名的上海汇众重卡,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销量2595辆后,产销量一路下滑,与看上去红红火火的重卡市场渐行渐远,2008年下降到1286辆,2009年竟萎缩至694辆。

而在过去的10年间,上海汇众薰卡总销量也只有1万辆左右。上海汇众坐落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注册资金1.7亿美元,下设七大生产基地,拥有四家合资企业,主要有轻型客车、重型卡车与轿车底盘系统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重卡系列在十五吨级以上,年生产能力10000辆。

2001年,韩国双龙汽车因业务调整,将重点放到乘用车上,拟出让重卡生产线。此事成为上海汇众重整旗鼓的机遇。经多方接洽,汇众成为接盘者,以320万美元购入了韩国双龙重卡生产线,由此开始了上海汇众100系列重型卡车的生产。2005年初,几乎一夜之间,巨大的“上海汇众”广告牌出现在上海浦东和浦西的主干道旁。但由于种种原因,汇众重卡恢复活力依然毫无进展。

上海汇众重卡的销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上汽依维柯红岩的成立,上海汇众重卡板块越来越边缘化。目前。汇众重卡基本停产,去年只有600多辆的销量,大部分技术人员分流到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或其他岗位。目前。留给收购方的只有技术资料和一些生产设备。上海汇众内部人士表示,这些资产可不是没有价值自拣西。汇众重卡市场表现不好,不是产品不行,而是价格过高。汇众的鲸鲨系列重卡驾驶室,即使现在看来也不落后。

尽管上海汇众业绩不佳,但在中国重汽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吸引力。中国重汽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这次的收购是从集团发展战略考虑做大的需要出发的。汇众重卡技术来自双龙,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通过交易来转让上述技术并无障碍。而双龙技术来自戴姆勒奔驰,而后者为全球最大的重卡生产企业。而且此次收购也将会更有利于中国重汽的高端产品进入市场。华东地区一直是中国重汽的优势市场区域,收购汇众重卡业务之后,中国重汽在这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汇众重卡有生产基础,再加上有中国重汽这样的重量级企业的强力介入,重生的几率很高。

上一篇:广电台网关系期哪走? 下一篇:解密盛大和阵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