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乡村抗旱效益分析

时间:2022-08-07 12:54:17

地方乡村抗旱效益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水科院关于安徽省抗旱规划工程进行的调研和资料汇总,即《安徽省抗旱规划工程部分汇总表》。使用了其中部分指标1990~2007年间全省合计的数据,其中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口、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受旱面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因旱粮食损失量、因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抗旱投入资金(中央、地方、群众)、抗旱效益(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减少粮食损失)等。

2安徽省农村抗旱效益实证分析

2.1模型构建

生产函数描述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主要研究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模型形式如下:Y=AKaLbm(1)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本文根据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glas)生产函数理论,进行抗旱投入效益分析。由于研究的是抗旱效益,因此对生产函数进行了改动。设定抗旱投入资金K及抗旱投入劳动力L1的产出为减少农业经济损失Q。其中在抗旱投入劳动力L1中引入了旱灾因子———旱灾强度指数Id,因此,农村抗旱投入劳动力L1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估算:L1=Id*L(2)其中,L为安徽省农村人口数。构建引入旱灾因子Id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如下:Q=AKaL1bm(3)其中,Q表示抗旱投入减少的农业经济损失,A为综合技术水平,K表示抗旱投入资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的总和),L1表示抗旱投入劳动力,m为随即扰动项。

2.2旱灾强度指数

Id的计算农业旱灾统计中使用的受灾、成灾和绝收的概念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业旱灾的强度,但不能给人们一个清楚的灾害强度概念。因此提出旱灾强度指数概念,作为旱灾因子,用来描述区域农业旱灾的总体强度。农业旱灾强度指数Id可定义为一个区域内有效受旱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Id=(w1S1+w2S2+w3S3)/S播(4)其中Id是农业旱灾强度指数;S1、S2和S3分别是农业旱灾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S播是历年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w1、w2、w3分别表示S1、S2和S3的权重,根据不同受灾程度下作物产量下降的比例设定这些权重。从以往研究中得知,一个地区农业旱灾损失达到30%左右的农田所占比例即可看作是农业旱灾强度。因此,以S2的权重为单位1,我们可以得到w1=P1/P2=0.45,w2=1,w3=P3/P2=1.78,其中P1、P2和P3分别是受灾、成灾和绝收的产量损失比例。根据我国灾害统计定义,我们可以用中值法来确定P1、P2和P3的值,分别为P1=20%,P2=45%和P3=80%。从Id的定义可知,Id值越大,表示该省份农业旱灾越严重,旱灾损失也越大。

2.3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并进行加权回归以消除异方差性,得到如下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都是显著的,表明该模型是整体有效的。R2=0.99,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抗旱投入资金K和有效投入劳动力L1两个变量均对Q有正向促进效果,相对于K,L1对于减少农村经济损失Q的作用不太明显。

3结论

由模型计算结果可知,有效投入劳动力(L1)和抗旱投入资金(K)对减少农村经济损失(Q)都有积极的作用,L1对Q的弹性为0.158,即当K一定时,L1每增加1%,Q就会增加0.158%;K对Q的弹性为0.754,即L1一定时,K每增加1%,Q就会增加0.754%。以2002年为例,抗旱投入资金为1.9亿元,减少灾害损失为21.5亿元,当抗旱投入资金增加1%即增加0.19亿元时,减少灾害损失将增加1.62亿元,安徽省抗旱投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L1对Q的弹性为0.158,K对Q的弹性为0.754,即两个弹性之和小于1,属于规模报酬递减型,表明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即同时增加劳动力和抗旱投入资金来减少农业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实际的抗旱工作中,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投入的抗旱资金和劳动力能更有效的实现减少农业经济损失的管理目标。

作者:李金鑫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上一篇: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下一篇:低碳农业与乡村金融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