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时间:2022-08-07 03:22:12

农村初中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 在多年的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 培养 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94-01

在多年的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我深受一些启发,大胆进行教学的创新,通过教学实践,这些方法效果较好,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历史综合能力。

一、全面了解学生

在农村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初次授课时很难把握学生,再加上授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离现在很遥远,有许多知识很难把握。大部分学生没有识图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地区落后,偏远而造成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导致部分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因而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点不知,可以说是一个空白。这样就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度赶不上,学生阅读能力差。

面对这种情况,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因材施教。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规训练、全面朗读和重点朗读相结合,重点辅导后进生朗读,培养思维能力。并教会作业题的解答方法,鼓励后进生,及时发现他们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给予表扬、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进生就会逐步赶上来。

二、认真备课讲课

备课是上课的课前准备,只有精心备好课,才能开心上好课。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要首先认真学习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历史教学参考书,在熟悉这些的基础上,老师认真阅读课本,把握每课的重点和难点、要点知识,精心设计教案,设计板书。讲课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识水平,一词一句该解释时就解释清楚,不能忽视,轻描淡写放过去。精讲多练,但也不能疏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如:图表解释、注释、人物图像等等。释疑点,打比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历史知识点,随时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

三、教法灵活多样

在历史课堂上可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作出正确的解释。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讲丝绸之路时,可让学生看图例,然后设计一个问题“为啥用骆驼来表示呢?”然后说明丝绸之路要经过大沙漠,骆驼是沙漠之舟,所以采用该图例。其次,常采用一些质疑法、默写法、抢答法、开火车法等技巧,让学生既紧张,又愉快地学完一节课的内容。

教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如歌谣:学习中国古代史,记忆朝代的名称和次序时,教给学生“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和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也可采用推算记忆法,如:三国建国年代魏蜀吴分别是220年、221年、222年,只要记住一个其余便知。还有对比记忆法,如:前476年春秋战国结束,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还有拆数对比法,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年黄巾起义, 18年赤眉起义,公元1年是传说耶稣诞生。通过穿插多种记忆法,使学生比较鉴别,强化记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同时,莫让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总考评的定论,而只能作为知识点掌握的参考。开展一些讲历史故事活动,参观地方博物馆、文化宫、参观佛教圣地等活动。通过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等。通过参观活动使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小常识。

四、强调共同进步

在不断地教学工作中发现许多问题。如:后进生太差,优生领先太前,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首先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难度稍大的让优等生回答,简单的人物、事件等,让后进生来回答,或让优等生回答,再让后进生重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检测学习效果,对学生分层次提出要求,先找出差距,鼓励后进生不要灰心,定奋斗目标,目标不要过高,要切合实际对20分的学生定为40分的目标,40―50分的学生要求及格,60―70分的学生要求向80分努力,80分以上要再接再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内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上一篇:注重激励评价 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地理教学“魂”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