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2-08-05 09:00:20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中,逐渐增加了情景材料的容量,加大了文综考试的难度,因此材料解析题能否得高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主要题型之一,具有信息容量大、知识面广、形式多样、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但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非常难,因此平时在训练中只注重选择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缺少应有的训练造成的。我结合教学经验介绍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得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1)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包含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2)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错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理解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要用的重点。当然,有时关键信息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做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能否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与能否做到“六个注意”有关。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导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很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却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得分情况。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基本观点,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理解。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很高,由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不难看出这一点。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予学生帮助,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答题方法,取得满意的成绩。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下一篇:网页设计教改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