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体现

时间:2022-09-01 10:11:05

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体现

【摘要】建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拟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目前三峡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对这种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1.引言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还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都离不开对其外语(尤其是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自2004年一月以来,教育部不断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前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音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之外,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也应该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呈现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发生认知论”,这一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需包含的主要要素等。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提出知识并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去建构的;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Instructor)”转变为“促进者(facilitator)”或“引路人(guide)”。此外,美国进步主义理论家杜威(Dewey)的“经验学习(Experimental Learning)”理论以及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等等,它们在学习和教学领域中都对建构主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为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景式学习,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情景中,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教师输入的具体内容去进行知识重构,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语言技能。

3.建构主义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体现

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很明显,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些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结合三峡大学的听说课程目前大规模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对该套教材的内容和每个单元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建构主义理念在教材编写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3.1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在语言资料的组织上确保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每一个单元都由7个部分组成:(1)导入部分(Lead-in);(2)基础听力训练(Basic Listening Skills);(3)主题听力(Listening in);(4)开口练习英语(Speaking out);(5)口语讨论(Let’s talk);(6)补充听力和口语(Furth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7)先看再说(Viewing and Speaking)。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3册中第一单元内容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Enjoy the colorful campus life(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生活应该是一个与个人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并且愿意和他人去分享的话题。由于本单元的重点是大学教育,因此在导入部分设计了和学习习惯相关的话题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去把握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在接下来的基础听力训练和主题听力当中,教材同样是紧扣大学教育这一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大学教育中经常会涉及到的选修课(elective courses)和必修课(compulsory courses),以及谈论选修课和成为一个优秀生必须具备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表达方式,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有效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输出的质量,对于后期的语言学习无疑是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第一单元的口语技能是掌握英语中请求建议和给出建议的具体表达方式,教材的设计非常的人性化。首先通过观看情景对话的方式来初步了解这一类对话的基本模式,接下来的补充句子的练习帮助学生具体了解相关的句型。由于对话的内容也是以大学教育为基础,所以对话的难度也相应的降低。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接收“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产生的,也就是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足够数量和形式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最后的口语练习中结合具体情景,学生们可以利用前面学到的词汇和句型,将输入创造性的转换成输出,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除了基本口语技能的训练外,接下来的口语讨论部分涉及到了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两难的选择:控制招生人数保证教育质量,还是继续扩招。通过一个从英国电视节目中截取的片断,了解英国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学习一些重要的表达方式,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来开展讨论。虽然说该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具体的语音输入帮助下,他们可以从中掌握相当程度的语言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谈论这一过程也有效的帮助他们学会怎样积累观点和有条理的梳理观点,这个共同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人在课外所无法完成的。

最后两个部分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与高等教育相关的语音材料,既可以扩大词汇量,又可以有效地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一举两得。不过,相比较前面的材料,后面的几个部分在难度上确实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取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3.2 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配有专门的语言学习平台,教材上的内容都可以在学习系统中找到。学习平台上面的分区非常细,有教材的学习网页,也有便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页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发作业,而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并提交作业。因此,他们不仅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和教师互动;另外,教师们也可以经常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在三峡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有效地将网络教学资源与实际的授课联系起来,学校专门为外语学习建立了一个语言学习中心,学生除了要完成听课的任务外,还需要去语言学习中心完成《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学习平台上相应的练习,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及练习。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个平台之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能及时的得到学生的反馈,这不仅促进了教学,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这一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优势,促进教师传统教学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为主”向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语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是一套值得信赖的教材,具有较高的可教性和可学性。在第一版中,有些篇章的难度过大,给教和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过修订后,每个单元的内容更紧实,和当前社会的关联度更大了,内容的难度根据不同的级别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一定能够在不断完善中成为一套严谨有效的视听说教材,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avid Janssen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1995(02).

[2]Janssen Mara R.D,Janssen Whither Constructivism,1992.

[3]Kauai,Y.Resnik,M 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1996.

[4]吕世虎,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瑛,女,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及英汉文化对比研究。

上一篇:试论基础类军工研发生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