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

时间:2022-08-05 06:29:46

如何帮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

随着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感觉发生了变化——物理学科概念抽象、逻辑性强、数学计算繁琐、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有些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课程本身的价值。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从学科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课程的意义,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实现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

一、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课程价值,实现心理上的过渡

从笔者调研的经验看,绪论课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其实,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充满了好奇、疑惑、渴望,还有恐惧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绪论课的内容,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向往、价值追求、教学风格和特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科书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绪论课教学的材料,但并不是把教科书内容简单罗列,要精心设计、灵活应用。如可选用静电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听声音,从而联想到雷电现象。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贴近学生生活,从这个角度自然切入高中物理要涉及的一部分内容——静电现象。

还可以选用阴极射线管实验,教师事先说明观察到的亮线是从阴极射出的电子打在荧光粉上产生的。然后像魔术师一样控制射线向上、向下偏转,在学生惊叹的同时揭示问题的本质——是利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正是人们对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处于电气化和信息时代。

精选这两个实验,学生首先感觉很新奇,有视觉冲击感,其次,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心理上那种距离感消失,最重要的是它延伸到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很能体现高中物理课程的价值。

二、通过逻辑关系的梳理实现思维方式的过渡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规律的得出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不同的实验关注的要素虽然不同,但基本上旨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在理性分析、逻辑思维、定量要求、数学计算、概念的严密性、实验的复杂性等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因此,除了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外,还应注重理论探究、逻辑思维过程、数学演变思想等。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要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让学生养成“说话要有根据、说话要合乎逻辑”的好的思维习惯。

如,同样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物体不受力的状态。而高中阶段再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比上述实验更严谨,同时更注重牛顿的根据事实合理外推的思想方法。还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电流的微观表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得出,等等,都是引导学生探究理论、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材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过渡而不是单纯知识的重复和叠加。

三、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实现学习方式的过渡

高中阶段,学生会学习很多科学研究方法,高一伊始,学生第一次接触理想模型的方法;第一次在物理问题中接触极限思想;第一次用图像定量描述某个物理量;第一次用打点计时器来进行定量的实验,等等。这仅仅是高一开始渗透给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单纯靠概念获得肯定是不够的,要在实际情景中认识、在实践中应用,才能掌握科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过渡。

1.从显性阅读到领会过程方法的过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自学要从自读开始,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只关注显性的概念、规律,对于隐含在叙述过程中“过程方法”“整体结构”“逻辑关系”“情感体验”不够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自初始阶段提出明确的阅读提纲或问题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问题涉及概念、规律、方法、逻辑关系、情感体验等,引导学生实现从显性的文本中挖掘出思想方法、逻辑关系、知识结构的过渡。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中,教师把猜想与假说环节设计为学生自读,同时提出如下问题: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困难的?你认为伽利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伽利略的猜想是什么?它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不但能重温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方法,还会被伽利略的勇气和创造力所震撼。

2.从体验探究过程到提高探究质量的过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探究的质量没有过高要求。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自主提炼问题。

关于提出问题要素,大多是教师和教科书直接给出,很少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构思问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

(2)探究计划的优化和选择。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构思探究计划,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在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最终应让学生独立制定探究计划。

(3)客观地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

在收集信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数据,树立把数据作为证据的观念,尤其是与预期目标相背离的数据,也要认真分析原因,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各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该阶段要求会应用图像分析、数学计算等数学工具,定量的要求较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质量。

(4)科学地评估探究结果。

学生之间的公开讨论、评议是提高评估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提出并比较不同的解释,看看收集的证据究竟更支持哪种探究结果。

当然,学生在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能力往往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和指导,能够有效完成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向高中阶段的过渡期,用理性、科学、鲜活、多样的物理课堂吸引住学生,千万不要用枯燥呆板的概念、公式把学生拒之门外。

上一篇:做一个有亲和力的班主任 下一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