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

时间:2022-08-05 06:09:26

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

【摘 要】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是留守儿童、“学困生”和青春期矛盾心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是坚信“爱”是育人的基础,“鼓励”是进步的阶梯,“信任”是无坚不摧的灵魂,进一步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班主任 管理工作 难点 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遗留给农村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显得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1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1.1 不容回避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绝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则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抚养,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难点。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健康、思想品行较差、人格发展失衡、学习成绩较差、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艰巨。

1.2 不容回避的学困生问题。每一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学困生”,他们构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学困生学习困难有自身的问题,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学困生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既尊重学生个性又有所针对地进行教育引导,值得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细细研究。

1.3 不可避免的青春期矛盾心理。与“90”后问题相交织,初中学生的心理水平正处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既幼稚又成熟。“成熟表现在遇事想做主,不愿当小孩子,想参与家庭事务并发表意见;幼稚表现在容易偏激,易受外界影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对家长不太信任,处于半服从、半逆反的矛盾状态。”他们的心理通常表现为反抗与依赖、封闭与开放等矛盾心理。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他们不再像小学那样信任班主任,不再盲目崇拜班主任。这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特别是现在的90后,与以前的孩子们相比,他们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生涩、叛逆、张扬,不循规蹈矩、不惟命是从,敢于挑战任何人的权威,为人处事我行我素、极易冲动。而农村地区,由于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孩子们正好又处在心智发育不完全的时期,他们还不能充分地分辨事情的是非曲直,所以就变得更加难以管教,有的甚至动辄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 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作为一位初中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教育策略,使同学们积极融入班级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在充满关爱的班级中不断成长。

2.1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首先,家庭要落实教育监护措施,父母外出务工时,要保证孩子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在外还要利用多种通讯方式与子女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温暖。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其他代管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方式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措施。积极开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封闭式的教育环境,解决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出现。再次,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使留守儿童错误心理得到及时矫正。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各种通讯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

2.2 学困生问题的对策。面对农村学困生要“以长补短,以优代困”,即对后进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天上课至少提问3~5次,让他没有开小差的时间;做作业时选一些他会做而且感兴趣的题面对面的批阅并写好鼓励语言;转化这些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粗暴,随意惩罚。上课时遇到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多用闪光的语言激励学生,通过疏导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同时可以在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竞赛,以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找到乐趣,享受进步的喜悦。针对后进生,教师要加倍的爱护和关心,细心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后进的前因后果,因人而异。

2.3 妥善解决青春期与农村90后的问题。教师把握好教育“90后”学生的深度,需要班主任既深度了解学生,又与之深度沟通,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深度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摸清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好地教育他们。与学生深度沟通,要讲究沟通艺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需要人文关怀,需要富有人情味的引导。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学生对话、交流、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深处,让班主任工作真正如蒙蒙细雨,一点一滴地滋润孩子们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暖地慰藉着成长的心灵。

总之,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复杂工作,坚信“爱”是育人的基础,“鼓励”是进步的阶梯,“信任”是无坚不摧的灵魂。

上一篇: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近十年来历史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