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弊端及国企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8-05 12:53:11

国企弊端及国企改革之我见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及产生弊端的根源,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推进国企业快速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 弊端 根源 产权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85-02

一、为什么要提出国企改革

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要改掉或革除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合理、完善、更加适合需要。改革,实际就是通过不断的改良手段达到革命的效果。国企改革也是这样。

笔者之所以现在还提出国企改革,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部分国企的弊端仍未根除。对内:政企不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内则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外竞争不过跨国公司),有些国有企业目前还在依赖政府保护,输血生存。

二、国企弊端的表现及根源

1.政企不分、官本位意识。新中国建立伊始即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用行政级别的方式与党政干部级别挂起钩来,这有它的历史原因。当年没收官僚资本为国有,以后又通过公私合营方式,消灭了资本家阶级,50年代即基本完成了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造。当时大量企业领导人从哪里来?只有从大批党政军干部中调派企业领导干部,他们都有相应的级别。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领导人也和党政干部一样由各级党组织管理考核任命调配,因此,形成了政企不分,企业领导干部也有了官本位意识。上世纪从80年代开始提出政企分开,取消企业干部级别,但时至今日,国企领导干部的级别实际并未取消,部分国企领导均有与政府官员相对应的级别。如:中央管的企业领导干部就是省部级,省委管的企业领导干部就是地厅级、地市委管的企业就是县处级,县属企业的领导就是科级。这种级别的对应深入人心,在政府运作中已习惯成自然。由于历史的影响和现实的原因,国企人的思想,尤其是部分国企当家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官本位”思想。以完成上级主管单位的指令为责任所在;更有甚者,当家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个“家”,而是为了自己能出政绩,用“升官”的思想来管理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不来自市场机制,也不来自企业自身,实行上级部门委派任命制。国有企业中的经营者,不管叫董事长,叫总经理,叫执行董事,叫总裁等等,严格来讲,都属于国家干部。相当部分国企领导者的行为往往遵循官场规则,如服从政治,服从上司,而不服从市场,不服从效益最大化。所以,在企业”国有”的情况下,很难出现真正的经营者,真正的企业家。当然不是说国企没有优秀管理人才。但是,国企体制不利于真正的企业家成长。

2.生产效率低。人类生产天然追求高效率,低成本;尤其是现代企业,本身就是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产生的。大多数国有企业人均产值、利润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太大,当然与整个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与民营企业相比,人均产值、利润率、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有差距。

3.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国企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浪费大量资金。领导人的挥霍(公款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无度已成社会痼疾。据说,某中央国企老总一年应酬就挥霍1400多万。还扬言“一年缴税一二百亿,花这点钱算什么。”似乎这个企业缴的税就是他一个人缴的。

4.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最丰富。但也是人力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度,尤以国企为最。几乎可以说大多数国企人员超需50%以上,越是能发出工资的企业人员越超编。以电力行业为例。日本碧南电厂400多万千瓦装机,400多职工。某电厂105万装机,3500职工。某电厂120万装机3000多职工。即使新建电厂,所谓先进编制,也往往是体制内的人,享受着“精简高效”的利益,另有许多活外包给编外,这些人仍然拿的是电厂的工资,却不算电厂的职工,工资也不占电厂的工资总额。某热电厂集控室坐20~30人,实际只要几个人就够了。400多人管2.4万千瓦,人均收入2.5万元。一年1000万工资性支出。日本原町电厂2×100万千瓦,不到200人,一个人相当1万多千瓦。2个人相当该厂400人的生产率。职工人均工资估计人民币30~40万左右。也就是说,2.4万千瓦发电容量只需要70~80万工资,我国这个热电厂要付出1000多万元。富余的职工浪费了生命,因为没有创造价值,企业也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

5.分配制度缺陷严重,无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按劳分配在很多国企实际上成为“大锅饭”。譬如升工资,以前遇到这样的实例:一个司机跑长途,工作5年,开车10多万公里;一个开小轿车,工作20年,开了大约10来万公里。升工资资格老的先升,理由是了这么多年。你要说他跑的里程短,他说:那是你领导安排,不能怪我。

这种比法,现在已不多见了。但国企内部“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已成痼疾,尤以老牌国企为最。行业差距之大零人咋舌。某垄断企业机关的“正式司机”年收入可达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出租车司机累死能拿多少钱?就是同在一个机关开车,聘用司机的收入也只能是正式司机的1/10.这种制度不仅是社会的极大不公,也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国企弊端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明晰,经营不自主,负盈不负亏。

三、对国企改革的思想认识逐步深化

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在上世纪50与60年代的快速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也为80和90年代的改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国经济五六十年代的快速发展,虽然计划经济和国企体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几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换来的。

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打开国门,我们发现自己的经济实际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邓小平提出用100年左右时间,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这是符合实际的追赶战略,为了实现邓小平的追赶战略,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国企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回过头看,国企改革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对国企制度改革的思想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是没有前途的。”我国国企改革的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实践冲破旧理论的束缚,促使新理论产生;新的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循环往复,国企改革理论的与时俱进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反映理论的与时俱进。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从管理模式改变(党委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利益分配的调整(承包、租赁、利改税)等许多重大改革措施。一些企业的职工经受了破产,下岗的阵痛。改革30年来,党一直寄希望于国有企业,一直关注国企改革,一直领导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有一条清晰的线条,即党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产力标准的认识,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与深化,从而指导国企改革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能不看到国企改革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国有企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速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就是从根本上对国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进行到今天,必须打一场攻坚战,即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产权制度。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才能彻底根除国有的弊端,充满生机,增添活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大舞台上充分显示自己的竞争力,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

国企产权改革是一种根本性的改革,也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改革,同时又是必须坚决推进的改革。国企改革的成功将使我国在今后宝贵的20至50年内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作者单位: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4)

(责编:郑钊)

上一篇:潼关河段清淤方法与技术探析 下一篇:准确\快速\热情地做好住房公积金窗口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