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发展规范化思考

时间:2022-08-05 12:01:45

我国民间借贷发展规范化思考

摘 要:随着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出现及2012年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的恶化,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不规范问题浮出水面。民间存在借贷定位模糊、宏观调控与监管的欠缺、法律规范的缺乏、利率管制机制的缺乏等诸多不规范问题。在此背景下,着重对民间借贷发展原因及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在引导其规范发展,趋利避弊,使之走上“阳光化”道路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规范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63-02

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大规模扩张,民间借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也逐渐严重。2011年1—9月份,温州私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达80余起,部分案件涉案金额数超过亿元,2011年9月后,温州老板跑路人数继续增加,由此可见我国民间借贷存在问题严重。因此,增进对民间借贷了解,加强对民间借贷规范化运作与管理,对民间借贷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间借贷盛行原因

随着民间借贷问题的出现,民间借贷一度成为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指居民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民间借贷对经济促进起着空前的作用,民间借贷角色之重,其发展是有原因的。

1.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的必要补充。麦金农认为由于“金融抑制”的原因,大量个体和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资金在特权阶层使用率低,急需资金的个体和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资金,金融抑制使部分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满足,民间借贷由此而生。由于金融抑制和政策扭曲,政府信贷配给以及体制内金融机构的偏见和制度歧视,导致了民营企业对民间借贷的强烈需求。金融体制不完善,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2.资源配置功能不足加速了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正规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不足和信用制度的缺失,为民间借贷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农户的信贷资源在得不到正规金融满足情况下,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融资。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期中大多数是小企业,民间借贷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必要途径,同时中小企业也支持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3.高盈利动机驱动更多人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利率较高,诱使很多人放弃向银行存款,转而向民间投资。2011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整体呈现出持续走高的趋势。1—8月份平均利率15.91‰,8月份民间借贷综合月利率高达21.16‰,为3年来最高值。高利率的驱使,使更多人转向民间投资,民间借贷使他们既能较快获取高额利润,又能逃避工商、税收等部门的监督。

4.手续简便吸引更多借款人。为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贷款程序严格,使部分借款人难以及时取得充足贷款,从民间借贷自身特性角度考虑,民间借贷形式灵活,操作快捷、手续简便这一自身的特性是其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驱动民间借贷行为快速发展。

5.社会习惯是民间借贷持续存在和发展。中国有很强的家族意识,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了解,交易成本低,因此他们往往从亲戚朋友那获得借款。风俗习惯的长期存在使民间借贷持续存在,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民间借贷不规范问题表现

我国民间借贷正在快速发展,温州尤为突出。据中金公司报告指出,中国民间借贷大规模扩张,在2011年中期民间借贷余额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20%。民间借贷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民间借贷规范化更加必要。民间借贷发展问题不规范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间借贷定位模糊。民间借贷的身份和地位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中一直没能明确,更没能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内生金融,依存社会法律体系之外。在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等方面民间借贷不受金融法规要求的约束,没有纳入国家金融监管和信用控制等常规管理系统。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各高级法院的指导意见与国家现行经济政策之间在民间借贷主体认定问题上,仍存在一定距离,对民间借贷的法律定性问题从根本上做出调整,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必要性。

2.宏观调控与监管欠缺。2011年初至7月7日,央行曾6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更多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求助民间借贷资金。温州银监局资料显示,2012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是1.74%,并且8个月呈现上升态势,较2011年6月末最低时的0.37%涨了370.27%,达到10年来历史高位。不良贷款率的飙涨说明民间借贷监测体系的欠缺,使得民间借贷规模无限制扩张。不良贷款高涨,民间借贷风险加大,甚至导致金融经济风险的发生。宏观调控与监管规范化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金融秩序良好和社会稳定,是民间借贷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3.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缺乏。根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2011年3—5月份,全市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共2628件,较2010年同期多出474件。温州公安部门报告显示,去年前8个月全市非法集资立案17起,涉案金额5.5亿元,同比上升30.77%,且这些大多与民间借贷有关。有关民间借贷部分是我国法律的灰色地带,缺乏法律规范,犯罪率增加,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民间借贷法律规范化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4.利率管制机制缺乏。2011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持续走高,其中一般社会主体的生产消费性借贷利率已达自2003年以来的新高,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借贷利率也创近2年之首,分别为17.08‰和32.92‰。高利率引来更多的盲目投资者,虽然利率要以市场化为目标,但无限制的利率管制又蕴藏着很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利率管制机制有待规范。

三、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的途径

民间借贷大规模爆发,在众多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为使民间借贷更好的规范化发展,趋利避弊,提出以下规范化途径:

1.科学定位民间借贷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基础。对民间借贷、借款人、贷款人、非金融机构经济组织的定义作出确切规定。在此方面,《民间借贷法》建议稿界定的非金融机构经济组织是指除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需经金融监管机关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的个体工商户、非法人经济组织、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等经济组织,可以说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以后民间借贷的立法提供了参考。

2.完善金融服务及改革监管模式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为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强货币政策传导与窗口指导,完善金融服务是必要的,引导金融机构正确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创新业务品种。同时国家应适度放松金融监管,允许广大乡镇农村地区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除农业银行外,国家还应创造条件鼓励近年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邮政储蓄银行走进农村乡镇,发展农村金融业务。规范民间借贷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快速通道,完善银行审贷机制,并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土地房屋等抵押品的情况创新融资模式。

3.建立专门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规范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必要手段。除了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温州市被允许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外,仍未专门立法确定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地位,使民间借贷在走向合法化进程中存在局限性。由于缺乏专门立法,只能依据相关法律来约束民间借贷。但由于现存法律缺乏统一协调性,导致对同种民间借贷行为性质的判定可能由于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同而不同,因此专门的法律规范使民间借贷更加规范化。

4.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建立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机制,确定民间借贷合理的利率区间,能够遏止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行为。遏制“高利贷”并非一味压低利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浮动利率定价机制,使利率在资金调节供求中发挥积极作用。利率市场化加大金融机构间竞争压力,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5.加强宏观调控与监测分析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建立民间借贷监测体系,加强对民间借贷利率、规模的监测,尤其是民间借贷活跃地区,要定期监测,随时掌握其利率、规模、偿还情况及用途,及时警示,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良好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

6.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是民间借贷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温州发生私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用体系不完善。加强信用监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信用服务市场,有利于降低信息再次确定时的搜集成本,防范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 李世新,等.我国当前民间借贷成因、问题与对策[J].区域金融研究,2009,(5).

[2] 毕德富.宏观调控与民间借贷的相关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8).

[3]黄月冬,赵静芳.当前民间借贷的特点、风险及对策[J].金融发展研究,2008,(3).

[4] 爱德华 S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5] 赵晓宇,陈庆杰.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2,(6).

[6] 满红智.民间借贷规范化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视角,2011,(10).

上一篇: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广告策略动机分析 下一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