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步入温和通胀时代

时间:2022-08-05 08:50:19

中国将步入温和通胀时代

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就来了。而现在还没把通缩研究完,市场关于通胀的传闻又起。新一轮通胀真的会来吗?

由于上半年信贷的快速扩张以及近期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日益强烈。鉴于CPI翘尾因素的逐渐缩窄,以及近期农产品价格及肉价的上涨,预计11月份CPI将同比转正,届时中国将正式步入通胀期。

物价拐点来临

CPI止跌回升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1.2%,相比7月同比上升0.6%(7月份为同比增长-1.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0.1%,CPI迎来拐点。9月份CPI再次上涨,同比增长-0.8%,比8月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5%,比8月回升0.2个百分点。

8、9月份CPI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猪肉价格出现快速回升。自今年5月份发改委进行冻肉收储后,猪肉价格出现逐步的回升,至目前36城市的猪肉零售价已回升了13%左右,回升幅度较快。猪肉价格的回升除了发改委收储政策作用影响外,受旱情影响导致玉米等粮食价格上升带来的猪饲料成本上升也是猪肉价格上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猪肉是食品价格中的重要部分,猪肉在CPI中占比在3%~6%之间。2007年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带头上涨,猪肉在中国消费习惯中比较重要,所以其价格也属于一个比较重要和敏感的指标。所以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CPI有比较明显的上涨。

二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价格出现快速上涨。8、9月份,多种蔬菜都出现快速的上涨,如油菜、蒜台等蔬菜价格涨幅都比较大。蔬菜价格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根据历史规律,一般8、9月份都是蔬菜价格回升较快的季节,而四季度则可能有所回落。

三是在CPI环比类别中,衣着类和居住类价格环比也有较大上涨。8月份衣着类价格环比增长-0.3%(7月为-0.9%),回升了0.6个百分点,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5%(7月环比上涨0.3%),上涨了0.2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环比回升,主要可能源于秋季来临,衣服的换季影响所致。而居住类价格环比回升,一方面是受房地产价格快速上行影响,另一方面与目前正进行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改革有关。受公用事业改革影响,多数地区的水价等公用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预计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对这方面的影响仍将持续。

PPI亦迎来回升拐点

PPI同比增速自去年8月达到10.06%高点后便一路下滑,已连续下滑11个月,至今年7月份甚至下跌至-8.2%的历史低位。今年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7.9%,相比7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PPI同比增长-7.0%,相比8月回升0.9个百分点。

首先,从PPI各分项看,PPI生活资料回升幅度较大,尤其是其中的食品类及耐用消费品类,都出现快速回升,衣着类和一般日用品类也都有所回升。反映出受经济回暖、消费回升影响,生活消费方面的价格回升。

其次,从PPI生产资料看,PPI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好转,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都有所回升,也反映出经济回暖现象。预计随着终端需求的逐渐回升,也将逐步影响到最上游的采掘业,采掘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也有望逐步上行。

此外,9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0.1%,相比8月回升1.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价格同比上涨-17%,相比8月回升3.9个百分点;燃料动力类同比上升-14.3%,相比8月回升2.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材料类同比上升-18.5%,相比8月回升0.7个百分点;化工原料类同比增长-10.8%,相比8月回升0.5个百分点。可见,这几类价格指数均出现快速上扬。

货币供应充裕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31%,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幅则为29.51%,这是今年以来M1增速首次超过M2。此外,9月份新增贷款达到5167亿元,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也显示出信贷环境依然宽松。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未出现变化,货币流动频率仍然较高。

历史上,伴随货币供量的增长,CPI都紧随其后出现明显上涨。虽然目前货币政策开始回归常态,但扩张性货币政策自去年11月份开始执行至2009年第一季度,其累计效应将在2010年逐步体现出来。

对于当前M1的创纪录增长,其中有同期基数过低的因素,但基础货币供应的大幅增长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大部分加工业、制造业的产能都处于过剩状态;同时,在经济尚未完全走出低谷之前,国内需求以及出口都难有大幅度增长,这也加剧了加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程度。因此,笔者比较看好目前我国供应偏紧或未来供应增长缓慢的行业,如以石油、煤炭、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

明年将出现温和通胀

2010年中国物价很可能重回上升轨道,初步预计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在4%左右,处于温和上涨水平。鉴于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供给及库存充足,而需求相对疲软,今年估计将在60~80美元区间震荡,明年则在70~100美元之间震荡。同时中国政府农产品储备充足,而且粮食已连续多年丰收,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猪肉价格亦将受限于充足供给而难以出现2007年那样快速的上涨。因此,预计明年CPI大概在2.5%~3.5%之间,属于温和通胀,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高信贷增长不一定必然出现高通胀。

上半年巨量的信贷投放埋下了通胀的隐患,但是高信贷增长是否就必然出现高通胀呢?笔者认为不一定。根据我国1990年以来的三次主要的通胀分析,可以发现,信贷增速与CPI增速虽然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并不是高信贷增速就必然导致高通胀。

1996年信贷增速达到40%以上的历史高位,M2亦接近30%,但是当年及后几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增速甚至是逐步回落的。2003~2004年信贷余额增速及M2增速也达到阶段性新高,但是CPI同比增速也只有几个月超过5%,2003和2004年CPI分别为1.2%和3.9%,总体上属于比较温和的通胀。而2007~2008年,虽然信贷余额增速及M2都处于16%~18%左右的历史平均偏下水平,CPI却出现快速大幅上涨,最高达到8.7%的高速增长。2007和2008年分别达到4.8%和5.9%的高增长。

根据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以及混合型这几种因素。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看,1990年以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拉动型,因为当时中国处于供给短缺时代。而到1990年以后主要是成本推动及混合型。而导致中国出现成本推动及混合型通胀的重要因素又多与中国经济周期及农产品价格相关。

中国CPI权重中食品占比达到33%左右,非食品占比为67%左右。但由于非食品价格的波动比较小,中国CPI的波动多受食品价格波动影响,而食品价格与农产品、猪肉等价格密切相关,因此,中国通胀一直与农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目前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的复苏阶段,要到扩张阶段还为时尚早,因此,今年及明年中国通胀与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第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行空间有限,预计今年在60~80美元附近震荡,明年在70~100美元之间浮动。

2007~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使用农产品制造生物能源日益兴起,从而造成全球农产品库存快速下降,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而其逐渐传导到国内,是造成当时中国CPI大幅上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年初以来受经济复苏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亦出现快速回升,至8月份已达70美元左右的水平。但是笔者认为今年原油价格可能将在60~80美元左右震荡,超过80美元的可能性小,而明年将在70~100美元之间浮动,其对中国CPI的推动作用将有限。

首先,虽然美元中长期将疲软,但是从目前看其继续大跌的可能性较低。由于美元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贬值往往造成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大幅上扬。前期由于美国财政赤字压力以及避险资金流出美国的因素影响,美元出现大幅贬值,但是笔者认为其造成美元贬值的动力正逐步减小。而目前由于美国经济逐步好转,并且其复苏程度快于欧洲、日本,贸易逆差亦逐步收窄,将有利于支撑美元保持比较稳定,对原油价格上涨形成压力。而如果经济复苏弱于市场预期,市场避险情绪再度升温,美元也可能随之走高,亦将对原油价格上涨形成压力。

其二,从目前原油供需情况看,原油供应仍然充足,而实体经济需求相对疲软。一方面,根据剑桥能源(CERA)预测,目前OPEC的空闲产能已是全球需求量的8%左右,现有的生产能力基本可以保证1年内充足的供给。同时,从美国原油库存看,其库存虽有所下滑但仍处于10年来高位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但是需求依然比较疲软,尽管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在7月小幅回升0.5个百分点至68.5%,但是其绝对水平仍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全球石油需求依然比较低迷。

其三,目前美国政府已开始采取一些监管措施以抑制石油期货市场的过度炒作从而推高油价,这将有利于减小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有利于保持原油价格的相对稳定。因此,综合各方面分析,预计原油期货价格未来3个月将在60~80美元/桶范围内波动,出现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很低。而对于明年,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原油的需求逐步增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可能在70~100美元之间,但超过100美元的可能性亦较低。因此,由于原油价格相对稳定,其对中国CPI的传导作用将比较小。

第三,农产品库存充足,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小。

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空间有限,而使用农产品进行生物能源制造的动力也大大减少,其对今明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可能较小。同时,从全球农产品供需来看,整体上供大于求。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9~2010年全球粮食中,虽然小麦和玉米有所减产,但是大豆将增产,而且期末库存中除玉米有所减少外,小麦和大豆的库存都将继续提高。因此,受库存提高影响,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其对中国的价格传导效应也将较小。

从国内来看,截至2008年,中国粮食已经连续5年实现增产。为保障粮食的继续增产及农民的增收,国家采取了增加补助、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临时收储等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单产提高下,2009年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2008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而秋粮预计将与去年持平并略有回升,整体来说,预计2009年中国粮食将有望实现六年连续增产。

受前期国家收储影响,8月份农产品价格回升迅速,而最近由于国家抛储,农产品价格开始有所回落。从农产品价格看,受国家收储及抛储的影响比较大。自2008年10月20日起,国家已分6批实施收储计划,总收储力度较大,大豆收储量占大豆总产量的43%左右,玉米收储量占玉米总产量的24%,稻谷收购量占总产量的12%。虽然近期国家有所抛储,但是预计抛储量有限,国家的储备仍充足,如果未来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国家将通过抛储来压制价格上行,因此,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将受到国家储备方面的压力,而明年预计这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明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较低。

第四,受制于供给,猪肉价格继续快速上行空间有限。

5月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由于目前供给依然充足,未来大幅上行的空间有限。根据最近几个月的全国生猪存栏量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已较6月份有较大回升,并且已回升至历史平均值以上,1~9月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2.2%。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不断下行,但是仍远高于历史平均值,因此,从生猪的供给看,目前供给依然充足。而且8月份的猪粮比已从低于6∶1回升至6.61∶1,比7月底上涨4.8%,已高于盈亏平衡点,生猪规模饲养略有盈利,有利于维持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排除像2007年发生猪蓝耳疫情的突发事件,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将保持比较平稳,即使继续回升,其回升幅度亦有限。而明年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上行可能性小,养猪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控制,同时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猪供需的调控,明年猪肉价格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也较小。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明年CPI可能在2.5%~3.5%之间,属于比较温和的通胀。经济仍将保持回升态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转为稳健,回归正常。

温和通胀有利消费增长

一般来讲,温和通胀能够促进消费的增长,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根据中国CPI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看,可以明显发现这个规律。历史情况证明,在2000年、2003~2004年、2006~2007年温和通胀的环境下,名义消费及实际消费都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因此,消费可能也会因通胀的到来而快速增长。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5.3%。(见图)

明年出现温和通胀对于股市来说也并非那么恐怖,甚至还将孕育一些机遇。在通胀预期越发强烈的背景下,资金必然会寻找保值的通道,可以逢低布局有明显“抗胀”特征的板块,如金融、地产以及资源类行业个股。

上一篇:创业板投资攻略 下一篇:房地产接过政府投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