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投资攻略

时间:2022-07-08 11:19:47

创业板投资攻略

面对新生的创业板市场,很多投资者充满疑虑。对于创业板风险的忧虑,对于新生事物的“看不懂”,阻碍了我们参与这个充满机遇之市场的热情。但是,作为理性的投资者,重视风险的原因是希望在可控的风险下实现收益,而非完全与风险隔绝。无论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投资者来说,创业板都将是一个新的起航,我们都需要来认识一个新的市场和投资价值体系。

泡沫并非都是坏事

提到创业板、新经济,投资者难免会想到纳斯达克的网络经济泡沫。1999年末纳斯达克综指飙升,达到了令人眩目的高位,在至2000年冬季末市场见顶的一年里市值翻了一倍还多;但从2000年2月到2002年9月,纳斯达克综指跌幅达四分之三。泡沫破灭后,单单电信领域就有超过100家公司破产,7500亿美元的资产和600000个工作岗位蒸发不见了。这次的繁荣和破灭比以往的周期速度更快,规模更大,声势更强。信息革命之后,新能源革命又起,新商业模式、新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而泡沫又已如影随形。另一方面,我国主板市场已经是难以摆脱泡沫之说的纠缠,新开创业板又将如何面对泡沫化的阴影呢?

投资者对于泡沫总有些误解。2002年RTWI保险公司的保罗・菲利普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分歧之母》,它将泡沫分为三类:资产泡沫、结构性不稳定泡沫、技术泡沫。

资产泡沫,包括80年代日本的地产泡沫和著名的1630年郁金香泡沫,典型特征是对于经济的长久发展来说毫无价值或者价值很少;结构性不稳定泡沫,来源于暂时性的政治和非经济冲击,如中东的石油生产国组织欧佩克能够通过政策或其他手段,使油价发生暂时性的急剧上升,就可能导致这种泡沫,从长期看,对工业和经济不会有实质性影响,或者只有很小的影响;技术泡沫则不同,它与其他泡沫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创造正常经济活动无法创造的重大的新基础设施。技术泡沫引导我们去完成长期投资的任务,结果就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基础设施,改造了商业模式,最终大大提高了收入和财富。但是,实现过程非常曲折,充满意外,有时必须等到数十年后才能看到结果。

网络革命是一场典型的技术泡沫。泡沫会制造可以被企业分享的基础设施,它们使得新技术变得具有可利用性和盈利性,创造了新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这其中确实会有无数的失败,大多数的“dot-com”公司都没能生存下来,但毕竟我们现在能拥有戴尔、eBay、Amazon、美国在线、雅虎、思科和Google提供的服务都需要感谢那场泡沫。

被称之为“创造性毁灭”的技术泡沫留下了有益的商业基础,从长期和繁荣时期来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短期是悲观的,长期来看则可以保持乐观。对于投资者来说,从中获利确实是困难的,但也会是回报丰厚的。

推动着新能源、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业板可能会产生泡沫,但这是积极的、长远看有益的泡沫。它不仅将留下奠定未来经济基础的商业财富,也会为投资者留下一批受人尊敬、能够带来长期回报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应当小心应对其中的风险,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拒绝这新的投资时代。

据悉,目前创业板已受理企业达188家,涉及26个省区市,且开户数也增长迅速,已超过900万户。创业板中签率还不到1%,比中小板高出2倍多,但仍然显示了投资者参与创业板的热情。

创业板投资策略:

不恐惧、不贪婪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创业板首先要正确认识创业板。创业板不是上海外滩三号那样只卖名贵商品的奢华场所,而更像一个大型的百货公司,既有高档精品店风光无限,也有在过道边、电梯旁搭建的临时铺面。它们都能满足商场的进场要求,并且也确实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但每个商家未来的前景都是不同的。有些门庭若市,能站住脚,而另一些也许很快就从市场中消失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些小商家,但是在它们中间也许就将诞生新的财富神话。我们要做的是在众多可能最终死去的公司中寻找到下一个如同Google一样的公司。把握其中的可能性,需要我们不恐惧、不贪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坚持贯彻到底。

策略一:贪多嚼不烂

投资者应当理解集中发力的重要性,切忌贪多。不同于纳斯达克市场一开始就专注于网络经济的定位,我国创业板将目标扩展到了所有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而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多重产业改革的重要关口,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产业分布必将比纳斯达克市场更为丰富。

总理最新谈到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它们都将是创业板的主要标的。这些产业都有着独特的“新经济、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特点。每一个产业的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其中的每个公司往往又各自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或是独特的技术优势、人力资本优势。平均用力必然不会是一个好方法。投资者切忌贪多,选择自己更有经验和认知把握的产业及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或是依靠专业研究机构的帮助,集中一点发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时比选择最好的更重要。

策略二:坚决执行投资纪律

在创业板投资中,严格执行投资纪律是极其重要的。创业板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处于成长期早期的创业企业,其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不是那么稳定,在经营上容易出现起落。技术风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创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或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未取得突破,导致开发失败;或是因为与此类似的相关技术更优越,发展更快,封杀了项目的市场发展空间;或是因为该技术产品成本高,产品未进入成熟期,产品不被市场认同等因素,均可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失败,产生风险。此外,在技术、产品的更迭更为频繁的经济环境中,创业企业的技术风险更为突出。其他如财务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创始人、管理团队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或变动,都可能会给创业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的波动。

但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说,它也许能与主板市场的投资品种形成组合效应,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所以,投资创业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自身现有的投资情况决定适当的创业板投资比例。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当设定一个合理的投资纪律,并要求自己严格执行。

例如,创业板对流动性有特别规定,保守的投资者应当坚决回避交易不活跃的股票;又如创业板企业往往业绩变动很大,各种信息的流传可能比主板市场更多,投资者应当坚定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受过多小道消息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定合理的止损价,并坚决执行,这一点在高风险投资市场中尤为重要。

策略三:充分利用信息披露制度

创业板公司规模小、可变性大、与主板公司有较大差异,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公司前须非常重视阅读公司的公开信息。我国创业板市场所要求披露的信息基本与主板市场相同,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但在具体披露的内容和时间上要求更细致。(见表)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创业板在信息披露方面仍有缺陷。新经济模式中的中小企业处在成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高,仅根据历史信息的披露也并不一定能完全准确预测企业的经营情况。

另外,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难免在公司治理方面不够完善,强势的创业家本身与投资者利益有时也并不一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够透明。虽然我国创业板注意到了这一点,做出了一些规定,如要求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及高管的股份限售规定也较为严格,但是对于核心人员、核心技术可能出现变化的持续性监管仍稍弱,独董制度也没有更严格的规定。

出于以上原因,投资者对于自己重点买入的公司持续性经营的跟踪、调研依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创业板公司非财务数据的核心信息的持续跟踪。除依靠得到强化的保荐人制度以外,专业投资咨询、投资管理机构的意见仍是重要的参考。

创业板投资的失败往往都与信息不对称相关。如著名的世通公司就是创业板失败投资的最好例子。世通公司早期通过收购兼并,似乎也是“高扩张+高成长”模式的代表,但1999年后美国通信业开始低迷,公司运营每况愈下,公司高层却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并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最终世通公司被纳斯达克摘牌,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世通公司的破产甚至导致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世通公司的案例应当成为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公司过程中,时时刻刻应当牢记的前车之鉴。

策略四:紧抓三个关键

创业有三个最重要的指标需要持续跟踪,以作为投资参考。分别是:成长性、核心竞争能力和人力资本实力。

成长性是创业板公司最大的投资价值。而成长性指标可以从营业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毛利率等来衡量。从微软发展的例子可以知道,高速度的成长是创业企业成长为伟大企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尤为重视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

核心竞争能力是创业板公司持续高成长性的保证。核心竞争能力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具有垄断性高新技术是很多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所在,而独特的商业模式则可能造就更伟大的公司。纳斯达克神话的缔造者们,如英特尔、戴尔、苹果电脑、谷歌等无不具备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1996年,摩根士丹利的网络女神Mary Meekey领衔的一批证券分析师提出《The Internet Report》,首先有条不紊地分析了网络股的不同商业模式,这不仅奠定了摩根士丹利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也确定了对网络股,乃至所有创业企业的重要分析模式,即重视未来的获利,因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收入的不同模式。所以在创业板的投资中,建议投资者重视选择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公司。

人力资本实力是核心竞争能力的最好催化剂。有了独特、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核心技术,掌握了高成长性的钥匙,还需要一支强大的团队来驾御。

一个重要的管理者的力量对于一家创业型企业来说是不可估量的,如比尔・盖茨之于微软,史蒂夫・乔布斯之于苹果电脑。人力资源将是创业板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投资于创业板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于一个我们所认可的、优秀的管理团队。所以对于这个管理团队的任何变化,投资者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9年注定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上的重要一年,创业板的开启也必将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历史新一页的发端。参与其中,与我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投资者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机遇,但也不要盲目投身其中。做好充足的准备,立足于长远的投资,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创业板和投资者都将获得健康的成长。

五大私募谈创业板投资策略

神州创投总裁丁福根:上市之初50倍市盈率的创业板公司,只适合于去打新。我宁愿去买中小板等的廉价好公司,甚至是钢铁股这种蓝筹,等公司市盈率靠近净资产了,再去挑选好公司,标准是:公司质地优良,行业好,如资源品行业、信息化行业、新服务业等。

龙腾资产总经理吴险峰:总体态度是申购,但不一定参与,或者说找合适时机参与。很多人担心创业板会爆炒,但从目前申购的情况看,并没有到疯狂地步,所以还是有参与价值的。一般投资人如果看不懂公司,那就去打新。从目前材料去看一家创业板公司的前景其实也是一个概率,因为基本面是动态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初期看,应自上而下筛选公司,最重要的是看行业、看地位、看壁垒,尤其是朝阳行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低碳行业、文化传媒。

深圳龙票总经理曾祥文:创业板公司估值上普遍偏高,未来成长性可能不能支撑其估值。但从政策层面来考虑,如果估值低了,又会使市场低迷,让创业板成为鸡肋。短期内不会操作创业板,也不会参与打新股。我们相对看好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它们有核心竞争力。在行业方面,会选择医药、农药等行业;对IT、通讯行业会选择避开。

上海阜盈投资董事长张卫民: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讲,创业板投资价值很大。对于创业板要有一个投资趋势的转变:在大宗商品炒作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未来会有更多资金进入创业板。应重点关注新兴行业和公司,尤其是能源消费类公司。由于高风险和估值偏高,还需观望3~5个月,才能更好地挖掘公司成长性。

东方远见总经理许勇:目前不会参与投资创业板,保持观望。创业板公司都是不错的,规模资金还可以。只是现在风险很大,市盈率极高,估值不准确。而且股票数量少,盘子小,爆炒的可能性比较大,没有主力资金护盘。建议从行业情况、市盈率、公司业绩增长和收入增长研究公司的未来成长性,还要看未来预期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地位怎样。

上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资产交易与风险管理 下一篇:中国将步入温和通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