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重力调查在马尔康地区隐伏岩体圈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05:14:10

区域重力调查在马尔康地区隐伏岩体圈定中的应用

[摘要]文中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物性资料等在高海拔、地形条件较差地区圈定隐伏岩体、半隐伏岩体范围,为在该地区进一步布置各种大比例尺勘探工作提供靶区。

[关键字]布格重力异常 航磁异常 隐伏岩体

[中图分类号] P63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45-2

1引言

马尔康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寒冷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雨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区内海拔一般在3500m~4500m,最高四姑娘山海拔6250m;地貌上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和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高山区,河谷切割,地形高差悬殊,地势险峻、植被繁茂、灌木丛生,雪山矗立,河流交错,对开展野外勘探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主要是在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地形条件难度较大地区进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大地构造、确定断裂带展布、圈定隐伏岩体和沉积盆地范围、提出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布置各种大比例尺勘探工作提供靶区。

2地质概况

工作区区域构造板块划分为松潘—甘孜造山带,位居中国西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之东缘;岩浆岩活动较为强烈,印支—燕山期岩脉十分发育,以中—酸性脉岩为主,有花岗伟晶岩、二长花岗岩、花岗细晶岩、闪长岩、蚀变中性盐、细粒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多种岩脉,以花岗伟晶岩脉最为发育,其与矿产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3工作方法技术

测网布设采用3km×2km自由网;测点点位基本执行理论设计点位,野外作业中采用1︰10万地形图定点与手持导航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点定位,用GPS定位仪实际测量测点三维坐标。

重力测点观测利用LCR高精度重力仪,采用单程观测法;资料整理按照《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2006)中的“五统一”原则进行改算,即① 统一采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系统;② 统一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③ 统一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推荐的1980年公式计算正常重力值;④ 统一采用规范规定的公式进行布格改正和中间层改正,⑤ 统一采用2.67g/cm3中间层密度值;远区地形改正半径为166.7km。

4布格重力异常解释推断

4.1热地坪重力低异常(L25)

该异常位于测区马尔康地区金川县东侧;布格重力异常呈椭圆形,走向北西,由8条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封闭,异常最小值为-410×10-5m/s2。

布格重力剩余异常亦呈北西向的椭圆形,幅值-12×10-5m/s2,重力低异常圈闭明显;布格重力垂向二阶导数异常与布格重力剩余异常形态基本相似。

据航磁资料,化极航磁(T)异常变化较为平缓,仅在布格重力异常南部出现,且范围不大,局部异常有两个极值点,其幅值为40nT(见图1)。

据地质资料,该重力低异常(L25)地表出露晚三叠纪新都桥组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砂岩、侏罗纪二长花岗岩以及三叠纪正长岩;在该重力低异常部位有两个北北西走向的侵入岩体,重力低异常极值点与东侧侵入岩体相对应,布格重力异常北端出露的侵入岩体向北伸至悉木斯曼重力低异常区(L28),与(L28)重力低异常形态亦完全一致(见图1)。

据物性资料,二长花岗岩密度为2.62g/cm3,三叠纪密度值为2.67g/cm3,二长花岗岩属低密度,与围岩有一定的密度差;二长花岗岩磁化率为0~10×10-5SI,为弱磁性。

垂直热地坪重力低异常图切重磁异常综合解释剖面,剖面两端点坐标分别为228.07/3473.95、248.19/3495.89,剖面长度29.78km,方位角42.52°。正演拟合剖面结果表明,热地坪重力低异常(L25)是由呈柱状的半隐伏的二长花岗岩引起(见图2)。

以上分析说明,热地坪重力低异常(L25)是由侏罗纪二长花岗岩所引起;岩体呈北西走向,向北变窄且继续延伸,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岩体主于布格重力异常的中心部位,地表有岩体出露,岩体边界即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零等值线。

4.2珊瑚沟重力低异常(L29)

珊瑚沟重力低异常(L29)位于马尔康东部,在区域重力场上表现为:东部呈密集的重力梯级带,西部为低背景宽缓异常区;该重力低异常恰好处于两种不同重力场区的过渡地带;布格重力异常有5条等值线圈闭,且等值线发生明显扭曲,布格重力异常形态呈椭圆形,走向北东向,布格重力异常中心点最小值为-395×10-5m/s2(见图3)。

珊瑚沟重力低异常(L29)在布格重力剩余异常平面图上为椭圆形、走向北东,北东端向外延伸,异常面积约270平方千米,幅值约-11×10-5m/s2。航磁(T)异常北东部高、南西部稍低,总体上磁场变化较为平缓。

据地质资料,珊瑚沟重力低异常区地表出露侏罗纪二长花岗岩、晚中三叠纪扎尕山组、杂谷脑组并层变砂岩、板岩,夹灰岩及晚三叠纪新都桥组灰黑色炭质绢云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砂岩。

据物性资料,二长花岗岩密度为2.62g/cm3,三叠纪密度为2.67g/cm3,二长花岗岩属低密度,与围岩有一定的密度差;二长花岗岩磁化率为0~10×10-5SI,为弱磁性。

综合分析认为珊瑚沟重力低异常(L29)是由侏罗纪二长花岗岩所引起,岩体走向为北北东西,岩体中心位于布格重力剩余异常的中心部位,面积约300平方千米,主于地表出露的西部端点附近,岩体边界即剩余布格重力异常零等值线。

5结论

测区印支-燕山期岩脉十分发育,主要分布于在马尔康地区,但在其地表仅零星出露,这些侵入岩脉与贵金属(金、银铂族)、稀有金属(锂、铍、铌、钽)、有色金属(铅、锌、铜、镍、钨、锡)和非金属(白云母、水晶、饰面石材)等矿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本次区域重力调查工作中,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物性资料等综合解释推断圈定的隐伏岩体,为在该地区进一步布置高精度物化探工作、进而寻找多金属矿床等提供了靶区。

参考文献

[1]钟本善等·重力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年.

[2]地质矿产局·重力勘探资料解释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年.

[3]李叔达等·动力地质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年.

[4]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化学勘查标准汇编[M]·1996年.

[5]成都地质学院·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年.

[6]翟光明等·板块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和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

[7]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年.

[8]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宝兴县幅(H48C002001)·李云泉、谢启兴、朱 兵、曾宜君、杨学俊、胡世华、郑先炜、郝雪峰、刘小虎、刘建清、赖兴运等,2002年.

[9]四川省地质局·中华人民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马尔康幅(H-48-Ⅰ)(地质部分)·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七分队,1979年.

[10]四川省地质矿产局·中华人民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小金幅(H-48-Ⅶ)(地质部分)·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五分队,1984年.

[11]张新民、姜夫爵等四川省1︰20万雅安、宝兴、小金、马尔康四幅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报告·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2012年.

上一篇:复杂地质环境下钻探施工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用EXCEL和AUTOCAD实现井下巷道实测图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