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8-04 02:52:37

手机实名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工信部宣布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手机实名制试点,再一次将手机实名制的探讨推向风头浪尖。实施手机实名制,对打击利用手机进行违法犯罪,遏制非法有害信息泛滥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成都市五城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成都市手机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缺失、运营商的不作为、年轻人对实名制的排斥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手机实名制;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手机实名制是指实施手机号码的实名登记制度,即通过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加强用户的实名制管理的一项制度。实行手机实名制的初衷是打击非法短信、遏制利用手机违法活动等。但伴随着手机实名制的实施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宣传力度不足、运营商的不作为、年轻人对实名制的排斥、实名制名不副实等。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五大区的实际调查,分析了手机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手机实名制的实施现状

我国从2005年9月上海率先实施手机实名制,到2006年3月泉州市推行新入网的手机与小灵通用户全部实施实名制,这些试点都没有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原定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手机实名制,后来不了了之。鉴于日益泛滥垃圾短信和手机咋骗等让手机实名制如弦上之箭,工信部宣布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手机实名制试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根据手机实名制的特点设计问卷,对成都市五大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及开放题的形式,主要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手机实名制实施的态度及相关建议。共发放问卷325份,收回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3%。

调查结果显示:①对手机实名制的了解程度中仅有35.5%的消费者较了解,而64.5%的消费者对于手机实名制只存在一个听说过甚至完全不知道的程度(具体见图1)。②对手机实名制的选择意愿为有59.08%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手机实名制,有40.92%的消费者不愿意选择,其中80、90后对手机实名制存在较强烈的抵触心理。③国内目前手机用户有大多数是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预付费用户,要为这些数亿计的预付费用户进行补登记,工作难度相当大。④调查发现目前手机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普及范围窄等诸多问题。

三、手机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宣传不足、实施力度不够

由于手机实名制是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管理制度,消费者和运营商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别扭、不解。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积极、热情的宣传,耐心的解释。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手机实名制的宣传力度较小,没有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作广泛宣传,更没有将宣传引向深入,对运营商进行指导、规范,使消费者和运营商对手机实名制达成共识。

2、运营商的不作为及社会售卡渠道的抵触,实名制可操作性不强

对运营商而言实施手机实名制从投入来看,开展实名制工作,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网络设备、数据库、业务办理流程等进行改造;从产出来看,运营商现有的营销渠道必须进行调整,手机卡的销售会受到影响,实施手机实名制还可能导致用户换卡转网,这显然会使运营商短期利益受损,业绩下滑。而代办点要推进手机实名制工作一方面必须添置大量专业的身份识别设备,需要投入资金,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工作难度增加。如果入不敷出,那么商就会抵触实名制,因此很可能会选择不进行身份验证或是放松身份验证的要求进行手机卡的销售。

3、手机实名制直接法律依据缺失,消费者隐私保护制度不健全

当今社会新制度出台往往必须借助法律手段,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手机实名制的实施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手机实名制的实施首先应该有法律上的直接依据,如果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那么手机实名制在法律上就会成为无本之源。实名制实施后如何有效管理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并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防止出现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保证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必须有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才能够为手机实名制的实施提供保障。当前该领域法律法规缺乏隐私权界定及责任细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

4、年轻一代对手机实名制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

据在成都市的抽样调查,60后愿意选择手机实名制的为66.67%,不愿意选择的为33.33%;70后愿意选择的为78.38%,不愿意选择的为21.62%;80后愿意选择的为57.66%,不愿意选择的为42.34%;90后愿意选择的为54.29%,不愿意选择的为45.71%(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年轻的一代对手机实名的选择意愿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年轻的一代生活、工作不稳定,而手机实名制以后办理、注销手机卡手续麻烦、程序复杂,会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不愿进行实名制登记。

5、配套监管制度未同步,实名制依然名不副实

实施手机实名制,相应部门的监管必须同步跟进,但是目前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监管的主体也不确定,手机实名制的监管是一项内容复杂且工作量庞大的工作,面对庞大零散的手机卡销售网络,应该由谁进行监管这无疑是最大的监管难题。这监管的缺乏导致手机实名制推行难,各地不记名的手机号卡从批发零售点到一些街边报刊亭依然在卖,并未进行实名身份登记,实名制名不副实。

6、实名制补充登记难度大,实名登记方式单一

据了解,目前有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并未进行手机实名制的登记,那么如何处理庞大的非实名用户群,有效地进行个人信息重新登记将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三大运营商投入大量的设备与人力。此外,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认为实名制登记手段单一、程序复杂,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数量如此庞大的非实名用户群的补充登记非常困难。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手机实名制宣传、推广力度

手机实名制实施虽然有一段时间了,但本次调查中有55.1%的消费者只听说过但并不了解具体内容,对手机实名制非常了解的只占5.6%,而完全没听说过的占9.4%。可见,目前手机实名制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还不大,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手机实名制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手机实名制的选择态度,了解程度越低,越不愿意选择手机实名制。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各大运营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作广泛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印制宣传册、散发传单、设立咨询台等方式把宣传引向深入,提升消费者对手机实名制的认知程度,这样才能推动手机实名制的进一步发展。

2、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手机实名制有法可依,让消费者隐私得到保护

一要制定关于手机实名制及其如何实施的直接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同步完善甚至先行是保障手机实名制成功实施的核心。针对有关涉及手机实名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要专门立法,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二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调查结果中显示,79.03%消费者因担心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而不愿意选择手机实名制,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职责,确定侵害个人信息的法律责任与诉讼程序,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不受侵犯,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得手机实名制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进行,这样才能使手机实名制的益处真正发挥出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麻烦。

3、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运营商、社会售卡点实施手机实名制,并加强监管

运营商、代办点因短期利益受损而对手机实名制的实施有抵触心理,政府先关部门应一要对运营商进行宣传教育,让其注重长远利益,二要在政策给予相应的支持,如:减免相关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等,鼓励其实施手机实名制。此外应明确监管执法主体与执行主体,并对各运营商及其点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监督,若出现违规现象,应按规定进行相应的惩罚。

4、运营商在实施手机实名制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手机实名制存在不同的看法,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对进行实名登记的用户进行奖励,如:赠送话费、免费提供手机服务、免费办理手机号卡等。另一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实名制方案及号卡,如:为经常出差及各地奔走的消费者减免漫游费和优惠的全球通套餐、帮助爱上网的群体规范某些网络平台乱收费的现象等。

5、相关部门及运营商应尽快建立手机实名制的标准化流程及办理模式,简化办理程序、准确识别身份信息

目前各运营商在进行实名登记时有各自的方法和流程,信息的管理并不统一,这为保护消费者隐私带来不便。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标准的实名制登记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集中管理消费者的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隐私。同时,简化办理流程,为消费者进行实名登记带来方便,促进实名制的实施。准确识别身份证件,防止假身份信息泛滥,增强消费者对手机实名制实施的信心。

6、开通多种渠道进行非实名用户补充登记

实名制的登记必须到营业厅去办理,这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便,增加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三大营运商和政府部门可以开通多种渠道进行实名登记,如网上登记、电话登记等,改变实名登记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实名制办理流程图

参考文献:

[1]吴淼,吕廷杰,凌飞洋.手机实名制浅析及建议[J].移动通信,2010(12):25-29.

[2]廖石亮.手机实名制可行性质疑及其法律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10(5):127-130.

[3]杜振华.移动互联时代的手机实名制问题[J].移动通信,2010(13):54-58.

[4]张晶.从消费者看手机实名制[J].世界电信,2005(12):5.

[5]于斌.手机实名制你愿意吗[J].中国林业产业,2010(9):52-53.

[6]应江勇,周宇.实名制现状及推进策略建议[J].通信与法,2011.

基金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手机实名制选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简介:廖蕊(1989―),女,现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

指导教师:郑循刚,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

上一篇:我国税源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云南省旅游低碳化评价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