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应注意中英文化差异

时间:2022-08-04 02:25:17

在教学中应注意中英文化差异

内容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各民族语言与其文化密不可分,在学习外语时必然要学习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容,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素养; 提升途径;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有些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语言来表现的,如文学等。还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则通过语言来记录、保存和传播。由此可见,各民族语言与其文化内容密不可分,在学习外语时必然要学习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容,了解中英文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一.渗透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共性,着眼于差异性,从宏观上领悟中西文化差异

人类共同的生命运动规律,共同的生存需求必然会使各民族文化间有很多共性因素存在。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必然有不少共性的东西。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词、句、篇等形式,有基本一致的美丑、善恶社会道德准则。在语言和文化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共性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西方文化和语言,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华民族崇尚中庸协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心他人和集体的“集体主义”文化。以英语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哲学、政体和基督教的道德、法律传统,后经“文艺复兴”的推波助澜,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西方“个体意识“文化,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以个人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国民自立自强,勇于竞争,善于自我表现。

(二)立足新的课程标准,科学系统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英语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媒介,也是具体贯彻和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主要课程资源,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应利用教材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英语教师应灵活地挖掘和重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文化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渗透文化教学的主渠道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课程资源,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话题直接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去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1、从词汇的角度,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学

在教授颜色时,我列表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

color(颜色) Chinese(中文) English(英语)

red (红) 革命、喜庆 愤怒、危险

blue(蓝) 肃穆、庄严 沮丧、消沉

green(绿) 春天、希望 幼稚、缺乏经验

white(白) 恐怖、死亡、纯洁 纯洁、天真无邪

又如:在教授数字时,我对比讲述了中国人喜欢6(顺)、8(发)、9(长久),不喜欢4和7,认为这两个数字不吉利;西方人不喜欢5和13 ,因为它们与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被害有关。

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渗透、拓展文化知识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动机。

2、从谚语、箴言、隐语的角度导入文化知识

在学习What’s the time ?时,我介绍了“time is money”这一谚语,对于西方人来说,尤其是美国人,耽误两分钟时间,也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

3、从篇章的角度去强化文化教学

首先,对中英文中的书信、信封、明信片、电话留言等应用文的书写格式进行对比,强化训练。

其次,行文的风格,思想方式也各异。中国人信奉“仁义理智信”,感情丰富,却含蓄委婉,爱用归纳结构;而英美人崇尚“个人自由”,独立意识强,说话写文章一般直截了当,爱用演绎结构。

4、创设语境,渗透交际文化的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现行教材正是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按“结构――功能”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话题和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一个话题均反映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初一教材中集中一单元介绍东西方文化中称谓语、人的姓名和日常问候语等交际文化,汉语中常用职业、职务来尊称某人,如:韩老师,李校长,而英语中不能说Han Teacher,也不能说Teacher Han,应称为Mr/Miss/Ms Han。英文中的姓和名排列顺序与汉语相反,即名在前姓在后。同时结合交际对话教学时,渗透东西方文化中的隐私禁忌语。因为西方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许多我们中国人认为可以公开出于关心和友好的询问,如: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had your meal等,会引起西方人的不快,他们会认为这是触犯了个人隐私。

(二)开设专题讲座,拓展文化资源

仅靠一套教材去传播包罗万象的文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英语老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课程资源,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输入高密度、全方位的多元文化信息,努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初一教材“where are you from ?”学习时,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国家,我选编了一些介绍这些国家的资料,举办专题讲座。

(三)通过社会实践,创设中英文化教学大环境

我校通过电脑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等,营造良好的中英文化教学环境。学校在课外活动播放中英文歌曲,小诗等,力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异域文化。并且结合我国和英美国家的重大节日进行文化渗透,如:NewYear’sDay,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以制作节日贺卡,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图片、明信片、邮票等,互相交流或举办作品展览,以实践性强、生活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徐洪平,湖北保康县城关中心学校教师。

上一篇: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农村幼教如何应对教材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