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感悟活力

时间:2022-08-04 12:30:06

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感悟活力

摘 要: 课文实际上就是文章,但文章一旦成为课文其意义将不会完全一样,它将具有两重意义,也将肩负两大责任。语文教学必须思考其语文教学之本真魅力的凸显。本文所谈及的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的感悟活力,可供借鉴的很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感悟活力

语文教学,经历过多年改革,业已开始走上良好的轨道,人们开始比较有意义地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抓住其“语”,更要努力抓好其“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不可偏废地做到“意”、“文”兼得。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比较注意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的感悟活力,力求做到“意”、“文”的兼得,获取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感悟活力需建立学生硬读功夫

古代著名学者朱熹曾说:“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此为学者对感悟的主张。古之学者对感悟的主张都离不开读,看来读之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都是些比较短小精悍的作品,应当说是很适合小学生读的。但平时的教学让我们感到不可乐观的是,许多小学生还是不能形成读之硬功夫的。首先是教学设施的先进,人们都在以音频资料替代学生的规矩读,譬如现在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能够真正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的可以说寥寥无几。其次是教师对学生读的误解,一般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积累,凡要求学生去读去背的都坚持每个学生过关,也进行相关意义的检查,其检查的要求则显得不是很高,只要学生熟背就行。如此等等都没有真正建立学生读的硬功夫。窃以为,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读的硬功夫,当是学生比较多的朗读,是在朗读基础上的熟读,即使是所谓的熟读成诵,最起码应当去“诵”;让学生建立读的硬功夫,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忘记教师的范读,或是整篇课文的范读,或是精彩段落的范读。教师比较上档次的范读,其效果要明显优于音频资料的播放,因为教师在范读时不仅就是在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比较多地做着传递空间语言的事儿。学生不仅仅听到老师的声音,尤其欣赏教师朗读时的表情。

二、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感悟活力需建立学生自悟功夫

近代学者钱钟书说:“学道学诗,非悟不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的感悟活力,需建立学生自悟的硬功夫。让学生建立自悟的硬功夫,需要学生比较准确地悟具体的内容,即为学生解决好悟什么的问题。窃认为学生的悟,主要应当悟意、悟情、悟美、悟法。让学生建立悟的硬功夫,不是让学生比较孤立地感悟文本的意情美法,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但在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比较单一地让学生在进行一番意义上的读后,就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意义,显得那样生吞活剥,导致学生很难获取感悟的效果,就是人们所意料得到的相关文本意义上的感悟,其悟显得就是那样不够真实和靠谱。因此,建立学生自悟的工夫,应当做全盘考虑,选准学生自悟的切入口,但不管怎样的文体推敲重点词句,感悟词句的感彩都是完全需要的。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很少考虑对文本词句的推敲,对一些比较重点性的词句,都是比较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其所表达的意义,很少让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上做文章。这种不让学生感悟一字一天地、一字一世界的教学可以说是对语文教学的严重不负责任。建立学生自悟的硬功夫,教师不能把小学生看做是感悟的神童,而需要教师引领,但不能替代。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诗人平生流传于世的少有的一首快诗,教学时就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围绕诗歌的词句进行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感悟诗句的情感和灵感,真正意义上获取让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的效果。

三、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感悟活力需建立学生畅表功夫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不仅要打开学生表达的壶口,而且不能为学生的壶口制造诸多的塞子。首先,必须为学生建立起勇于表达的心态,应当说小学生在表达上“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小学生是不可能永远怀有如此心态的,平时的表达如有不顺,平时的表达如果得不到认可和赞同,学生就会因诸多的心灰意冷而失却勇于表达的信心;其次,多进行表达方式的训练,如让学生在表达时语速力求慢一些,表达时力求做到边表达边思考,这样可以避免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再次,多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的可能。这可以从我国一小岛老师来内地讲学得到充分的启示,说是该老师讲学时准备借班上一课,备课时准备了50多条问题,可临上课前才知道自己少设计了一个问题,当他知悉所教班级学生数时,是那样着急。但笔者所能预料得到的是,凭借老师的智慧,是可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顿生灵感弥补自己所设问题的不足的。诸多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小学生如果比较畅快地表达阅读感悟的见解,就会滔滔不绝。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阅读――感悟――表达。让学生比较畅快地表达,老师需要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切合点比较充分完美地凸显出来,促使学生进入阅读、感悟、表达的顺畅境界,少走弯路,那么表达自然会显得十分畅通和畅快。

语文教学利用语言文字凸显学生的感悟活力,需要我们研究的应当就是相当意义上的广泛。教师应当做比较深入和深刻性的研究,毫不夸张地说,研究得越深入和深刻,学生的阅读、感悟、表达越能够绽放出靓丽的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做让学生“心入于境”的事,以期取得“情会于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下一篇:数学分层次教学在中职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