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时间:2022-08-03 04:54:00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摘要:电视节目曾经是影响力最高的媒体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传播的方法越来越多,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小,因此,对于电视评论节目来说也必须与时俱进,在选题的内容、评论的风格上要有所改变,与其他媒体方式相融合,才能重新确立其媒体地位。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写作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等,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对我国的新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形式的出现,逐渐取代了电视媒体的地位,因此,电视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一些电视评论节目开始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写作技巧作相关分析。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选题要针对热点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多领域的,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新闻评论节目区别于普通电视节目的特点是要对社会上产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询其本质,不单单是向观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信息。电视评论节目大都是选取当天或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进行评论,尤其是关注一些突发性事件、危机事件和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节目,就十分重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评论的内容都是当天或是近期内的一些热议新闻,同时挖掘其深度,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论点。像主席出访、国庆期间景区票价暴涨等问题,都是民众所关心与关注的话题,容易激起观众的热情,引起共鸣。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般都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它的切入口很小,大都选择一些微观方面的问题来评论,由小及大,由微观到宏观进行挖掘。比如《新闻1+1》中2013年3月30日播发的《这个错判,今天是否还会发生》,4月12日播发的《活禽市场,关?还是管!》等,都是普通民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也都是切入点很小的话题。

2、新闻评论有声有色

主持人是评论节目的核心人物,是整个节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整个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评论节目十分重视新闻主持人的选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选择有实际报道经验的优秀记者作为主持人。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进行有益的平衡和补充,把选题的思考空间留给观众,在每个“关节点”发出疑问,防止受众落入窠臼。②对新闻事件进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读,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以《新闻1+1》为例,该栏目最初的模式是两个主持人白岩松加董倩,现在改为单一评论员,由董倩和白岩松轮流主持。这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语言对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有效地掌握节目调度,把握节目的整体风格、评论的倾向和节奏,协调可能在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当事方和第三方评论的关系。

在近些年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画外音评论的使用,现场记者不再出现在镜头当中或者并没有栏目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视频素材。这样的评论形式,既可以弥补现场感的不足,做得声画对位使得画面富有真实感,也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介入过多的嫌疑,给切实的画面添加文本解读和观点评述,在不知不觉中将栏目的意图和观点传递给受众。如《新闻1+1》、《新闻周刊》中的视点栏目、人物栏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画外音评论。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如《焦点访谈》等节目都极少使用第三方评论,但在这些新式的评论节目中第三方评论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评论一般都会请在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专家,他们具有着较高的权威性。第三方事实上与新闻事件相关方没有直接关系,新闻评论栏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这样可以避免预设立场之嫌;多种声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节目的层次和深度以及节目的丰富性,对于整个节目的节奏也有影响,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双方合力制造舆论场。

3、事件与评论交织并进

电视画面在展示评论中的事实时,比文字有着更加直观的优势,那些记录新闻现场的图像更是对事实的一种再现。除了镜头语言外,电视媒介重视视觉和听觉的特征,也使其拥有了采用解说、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特技、图表、多媒体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对于抽象观点的表达,或是评论中论据的呈现,都增进了说服效果。③在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编排中,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建构节目:两个场(事件发生地、演播室)以及三方人士(事件当事方、独立第三方、主持人)。这些因素在节目的结构中是交错的,事件信息挖掘展示和多方评论交织并进,不是按照线性的讲故事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往前推进。

二、在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时要注意技巧的运用

1、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电视媒体已经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着传统媒体由事实的者逐渐向观点的者转向的趋势。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都是摆事实,给出明确的意见和观点,存在着重事实轻评论的现象。当下的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会对新闻事件或者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发生的机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事件放入整个社会的全局进行考虑,新闻评论节目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模式。

我们试比较央视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两个节目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焦点访谈》更类似于一种新闻监督报道,通过记者深入现场挖掘事实,最后由主持人来评价事件,营造社会热点话题,着重对于事件本身的展现,如在1997年播出的《罚要依法》的节目流程是:问题的举报——新闻记者调查揭示事实——节目主持人评述,这是一种线性的模式。《新闻1+1》是关注当下已经存在的热点问题,不断深挖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它采用的模式是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追踪调查,配合演播室的评论解析,穿行,是一种非线性的模式。它是一种事实与评论并重或者是评论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结构。例如《新闻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开路!》,它并没有单纯地指责施工单位的野蛮行径,而是针对这种暴力打斗行为延伸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征地问题,归纳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转型期中国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交织的现状,再依靠评论员和第三方评论对事件进行梳理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要充分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因此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形态。如央视的《新闻1+1》、《新闻周刊》等栏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设置了自己的公共账号作为与网友和电视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网民各抒己见,留下了许多宝贵而又真实的记录,且在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也会大量使用来自网络的信息包括网友的评论等,百度“新闻1+1”贴吧可以找到上千个帖子,光主题就有几百个,帖子多达几千篇。比如有网友这样说:《新闻1+1》节目办得挺好,为我们说出了一些真实问题。在2010年“中国电视榜”中,《新闻1+1》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白岩松则轻松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这些奖项不仅是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新闻1+1》的认可和拥护。

三、结语

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央视的《新闻1+1》栏目是极具代表性的,体现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诸多特色和变化。它注重时效性,大胆采用多样的电视语言表现形式,在维护社会利益、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从它身上也反映出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陶嘉琦.央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特色评析[J].媒体时代,2012(4)

[1]周俊、毛湛文.解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说服力[J].电视研究,2012(2)

上一篇:电网企业危机管理 下一篇:盾构隧道管片破损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