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探索

时间:2022-08-03 12:29:27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探索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课本上的知识只是语言符号,它是由单调、抽象的文字或图片组成,缺乏生动形象的元素,导致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课堂,为教学现代化提供新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视野,解决教学难点。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倡导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探索,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讲求实效,重视实践。

1 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展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地理信息,创设生动趣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一课的教学时,学生需要记忆很多的知识,只一节课时间,学生难以及时掌握,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一些知识,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个中国行政区划的Flas课件,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分制作一个类似拼图的小游戏,在课堂上让学生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拼图训练,并进行拼图比赛,看谁能拼得准,拼得快。这样教学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比从讲授法中获得的知识深刻得多。

在“欧洲西部”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引用一段欧洲自然风光视频来导入新课,欣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如仙境的画面、温馨动听的解说,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教学很快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

2 巧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强化与巩固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理解地理知识或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热力运动,三圈环流,气候成因、类型与分布等历来是基础,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易理解,而高中学生又必须要求熟练掌握,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解决。

在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思维转换成直观感受展示给学生。先用Flash课件动画模拟地球自转现象,复习相关知识,导入本节教学环节;再用动画演示昼夜更替现象,阐述相关内容,如昼夜更替周期、晨昏线及其变化特点;第三步是用影音资料说明时差的存在,用动画演示时间的变化规律,具体讲述时区、时差以及地方时的计算;第四步用影音资料说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存在,通过南北半球对比分析,得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结论,然后讲述地转偏向力大小的变化规律;第五步通过示意图,分析地球的不同纬度在自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学生通过形象逼真的情境既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较理想。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宾馆看一下各地的时差表,了解各国的时差值,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3 巧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学习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高中地理教材有许多抽象、不易想象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这些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而以挂图和课本插图为主要教具的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无法展示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很成熟,想象力还较差,对于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借助数字声像片来模拟其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知识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必修教材中三圈环流便是教学难点之一,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示意图、板画和地球仪演示相结合,再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叙述。但因学生抽象思维欠缺,不易理解、难以掌握,教学效果较差。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相关知识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加深直观记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理解知识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工业区位选择时,制作Flas课件,设计具体的区域,提供某地气候、地形、河流、矿产、交通、市场等区位条件,并布置热区场景,要求学生拖动居民区和各类工厂到场景的具置,进行合理化布局,选择正确会出现布局合理的理由,选择不正确时进行提示,让学生进行虚拟空间布局的训练,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情景中,对影响工业的各种区位条件有了明确的认识,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在“地球运动”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制作一幅旋转片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把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太阳高度角的数值变化、两极的极昼和极夜现象等本来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闻目睹,自己观察、动脑研究、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在“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教学时,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黄河“地上河”形成过程的河道横剖面示意图和河床高出地面的“地上河”的清晰画面结合起来制成教学课件,就能把黄河中游泥沙淤积、逐渐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的过程及原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黄河“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4 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读

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绘图的重要本领。

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和洞庭湖、鄱阳湖各自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图文信息的理解。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带来的优势作用,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今后将继续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畴和技巧,继续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运用,改进不足,扬长避短,使它更充分地为高中地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广影.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116-117.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高级中学)

上一篇:引入信息技术 让高中作文教学锦上添花 下一篇:创巧活趣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