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

时间:2022-08-01 11:42:06

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然而,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学性学科,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冲击学生的大脑,而且对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探索的情境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源于兴趣和对事物的好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较强,任何事物在他们眼中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多媒体录音播放“嘀嗒、嘀嗒……”让学生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在学生回答出“时钟发出的声音”之后,师说:“对,这是时钟发出的声音,是时光老人的脚步声。”接着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在教到认识“分”时,学生随着教师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很清楚、直观地在钟面上认识了什么是1小格及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钟面上一圈是60小格,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在课将结束时,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可亲的话语,提出本课延伸的话题,使学生记忆深刻,激发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巧用多媒体,寻找探索的起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有课程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其中学习者自身因素中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有: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前期学习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奥苏贝尔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应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的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对教学环节作出精心预测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预测。因此,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是探索的最佳起点。巧用多媒体,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起点。数学知识都是某些生活原型的科学抽象概括。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的呈现一定要给它配上生活原型,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并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际含义。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先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多媒体演示:一条路上有两个人在行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行走的方向有同向、相向、背向。理解的同时建立了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巧用多媒体,关注探索的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数学的知识和数学方法。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作为中介,通过演示把数学中各种已知条件的逻辑关系,以一种学生可以感受和认识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一次省历届获奖教师观摩课上,有一位开课教师上“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先求每分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再求4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整个相向运动过程的每1分钟物体运动变化的情况,用计算机逐步显示于屏幕上。(1)开始时,出现两人处于起始位置,多媒体显示两人同时前进,直到对应于一分的位置做点,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2)“先求两人1分所走路程的和。”多媒体闪动小强、小刚各1分所走的路程,脱离出来在上面合并在一起。(3)“再求两人1分所走路程的和。”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演示,把4分钟所走的路程依次排列在屏幕上,由于图像比较直观形象,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要比文字简单、直接,易于回忆和联想,这样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便在学生头脑形成了清晰而牢固的表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性强的特点,巧用多媒体,创设探索的情境;巧用多媒体,寻找探索的起点;巧用多媒体,关注探索的过程,从而引思、导思、拓思,突出数学概念本质属性,使学生愿学、会学、易学。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能够模拟许多复杂的数学动态过程,使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变为具体的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强化认识结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数学思想。

上一篇:“圆柱知识中的长方形问题”教学设计 下一篇: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