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纠错本的使用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03 08:01:17

初中学生数学纠错本的使用现状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错误产生和消除的过程。错误有何价值?如何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错本的使用,凸显了“错误”的内在价值,成为宝贵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加强反思能力,提高数学成绩。本文基于学校初中学生数学纠错本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师生清楚地了解纠错本使用过程中的误区,使其发挥最大

功效。

一、“纠错本”文本分析

本文对笔者任教的九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纠错本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错误分布、教师评价、存在差距三个方面进行

分析。

1.错误分布情况

错误是指学生在将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仍不能正确解答的题目。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多数学生的错误数量为1~3个,错误数量在7~10个的很少,10题以上的几乎没有。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明明已经讲评、讲解过的题目,为什么还会出错?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十分正常,有些错误相当“顽固”,难以一次性纠正。因此,数学纠错本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错误订正在本子上,更重要的是“究错”―研究错误,历经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形成反思的习惯。

2.教师评价情况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纠错本的内容、态度和方法所进行的点评或指导。本文基于一些实录进行分析。

(1)把错题来源写明,认真对待错题,加油!

(2)请补上错因分析!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3)知识点一定要弄清,别怕烦,

加油!

(4)“计算错误”中要注明错在哪一步,以免下次再错。

(5)审题要仔细,多想一想就明白了。

(6)尽量减少纠错本上的错误,不懂再问,搞懂为止。

……

这种类型的教师评价,力避了生硬的训导口气,有提醒建议也有激励。借助评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点拨和引导,一方面注重“纠错”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纠错”方法的正确,让学生从中感受教师的关爱和希望,从而改正不良倾向,培育良好习惯,体验学习的快乐感。

3.数学纠错本中存在的差距

在翻阅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纠错时存在极大差距。好的“数学纠错本”中的“纠错”环节存在以下优点。(1)错误原因分析到位,并有反思和小结。例如,画图不准确导致错误,反思:画图要精准,以防扭曲题意;考虑问题不全面,未想到三角形的不同形睿漏解;固定思维导致错误,反思:遇到相似三角形的题目时,不能一遇到面积比就平方,应看清题目,注意“等底、等高”这些已知条件……这类学生真正找到了错误所在,有反思,有改进措施,再次出现错误的比例会大大降低。(2)对待填空题和选择题的纠错,态度同样认真。这类学生将错误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当作解答题来整理,有正确的解答过程,有错因分析,有反思小结,还有同类错误的收集。

反之,更多的数学纠错本中的“纠错”环节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错误原因分析混乱,错解与错误过程缺失。这类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错误,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认真反思为什么出错,只能以“不会”等说明错误原因。这样的“纠错”并不能有效减少学生在此类题型上出错的概率。(2)填空题和选择题正确答案的得出,缺乏相应的解答过程。教师的分析讲解,特别是解题切入口、思路突破方法、解题技巧、规范步骤与小结,有时甚至是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正是解题过程的内容所在。如果纠错时不将解题过程写下来,即便当时弄明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淡忘。

二、学生问卷分析

本文针对学校47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学习错误的发生频率和出现原因、对待纠错本的态度、纠错本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或收

获等。

(1)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发生频率

49.6%的学生选择“经常错题”,49.2%的学生选择“有时错题”,另有4位学生选择“不会错题”这一选项。可以判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近半数学生出现错误的频率较高,凸显出纠错本使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纠错是要求学生将平时的错误积累汇总起来,进行归因分析与归纳反思,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再学习、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还能对思维过程进行严谨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提高反思能力。

(2)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多选)

82.6%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做题马虎,粗心大意”,36.2%的学生认为是“概念不理解”,73.3%的学生选择“读题不仔细”……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做题马虎,粗心大意”和“读题不仔细”而犯错。从表面看,好像是学习习惯问题,本质上是这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讲究思维的严密性,具体要求是:思考符合逻辑、严密、准确,数学运算准确无误。因此,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找出根源,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学科精神。

(3)学生对待纠错本的态度

67.2%的学生认为纠错本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12.7%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普遍认可和接受纠错本,态度较为一致,且正面肯定高于负面排斥,建立纠错本具有积极意义。

(4)学生数学纠错本的使用情况

整理情况方面,“经常”整理的学生比例是8%,“有时”整理的学生比例是84.8%,“从不”整理的学生比例是7.2%,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对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归类整理,但将整理分析错题当作习惯的比例偏低。这或许和数学教师平时的要求有关,也与学生主观意识、学习习惯有关。

复习情况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能把纠错本当作一手复习资料进行定期复习。学生的错误一般有共性,整理错题的背后往往是其数学学习的漏洞。复习“纠错本”的过程,是将这些错题进行二次纠正、再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复习才更高效。

交流情况方面,“经常”的比例不高,“有时”和“从不”与同学交流过纠错本的学生人数相当,这一方面与数学教师对“交流”活动的组织和监督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执行力度有关。

(5)是否需要教师的指导

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需要”和“有一些需要”,这说明学生主观上比较认同是需要教师进行相关指导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选择了“不需要”,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纠错本”使用方法;二是不排除部分学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6)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或收获

第一,解题困难。一些学生指出,“经常有不理解的错题”“当时懂了,但过一段时间又不会了”“有些题目老师讲会了,但自己做还是不会”等。究其原因,首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有关。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知识缺漏多,数学思维有所欠缺,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其进行基本功训练。其次,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听课效率有关。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评时容易分神,或只是关注答案而忽视解题过程,且不能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所以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不会分析错误原因。例如,“不能完全正确写出错因”“不知道一些题目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等。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并没有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或运算法则不清楚,或受思维定式干扰,或辨别能力薄弱。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逐步训练学生学会分析错误,如设置错因分析表。

第三,抄题麻烦。例如,“有些题目太长,写着写着就不想写了”“抄题太麻烦”“错题太多,懒得写”等。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试卷错题剪切、粘贴在纠错本上,在课本和辅导资料中直接注明页码,直接写出有用条件或做出基本图

形等。

在纠错本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也有了很多收获:第一,复习更为方便,知道了学习漏洞。第二,整理过的错题印象深刻,碰到类似题目时会再翻阅,不太会容易出错。第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训练了思维。

不过,学生在使用纠错本时也有过一些顾虑,如“抄题太麻烦,太浪费时间”“没有这个习惯且没有时间”等,一方面是平时作业偏多,另一方面是W生忽略了这样做的本质:整理纠错本只是一个环节,重要的是利用好错题本。纠错不仅是简单地抄题、完成正解、写出错因,更要反思(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和进行同类错误的查询,实现“整理一道错题,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

基于上述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纠错本使用方法指导,端正学生对纠错本的认识,并借助评语,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指点,广泛开展纠错本交流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

上一篇:201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区中考语文试卷命... 下一篇:投资2017:布局全球资产配置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