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区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变化趋势

时间:2022-05-25 06:56:20

【前言】201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区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变化趋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采辑之博 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发现,形式愈加丰富的命题材料开始走进语文试卷,尤其是多样化的非连续文本材料逐渐“占据”语文试卷。据统计,在42套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平均篇数近三年分别为:1.462(篇)、2.462(篇)、2.231(篇),从2015年起有明显增加的...

2014―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区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变化趋势

编者按

作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语文中考试题对语文课程改革发挥着导向功能。在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语文中考试题也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命题思路、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对全国语文中考、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历经十余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期专题从他们完成的“2016年全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报告”中选择部分内容,从命题理念、试题特点、变化趋势等层面对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在上海、浙江先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自主性、考试评价采取等级制、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各阶段学业考试的衔接,浙江以及北京等各省市已经出台中考改革方案,上海市中考改革方案也将。中考作为高考的“预备战”,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倒向高考的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市、北京市以及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4―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共42套),探求中考改革前后语文试卷命题的变化方向和趋势。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语文能力得以融会贯通的重要纽带。阅读在语文试卷中的考察不仅局限于“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阅读模块,阅读能力贯穿于语言积累、综合运用、写作等各类题型。从近三年语文试卷各类题型的命题情况来看,中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应试技巧,命题材料形式多样、容量激增、维度和深度都有增加的趋势,命题也更为趋向关照整体和实际应用,迎来了“大阅读时代”。

一、采辑之博

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发现,形式愈加丰富的命题材料开始走进语文试卷,尤其是多样化的非连续文本材料逐渐“占据”语文试卷。据统计,在42套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平均篇数近三年分别为:1.462(篇)、2.462(篇)、2.231(篇),从2015年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16年略有减少,原因在于改革区试卷将其进行了更高程度的整合。例如,北京市实用类阅读文本的考查:2014年为说明文《宜居城市》,在文章最后一题中引用了两则材料,内容分别是有关早期的城市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措施;2015年正文即为两则材料,说明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事宜,同时在正文部分引用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线示意图》,并且在试卷中有针对“示意图”提问的题目;2016年正文为两则材料,分别介绍京剧的剧种知识和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随后的问题中,引入梅兰芳纪念馆中的“兰花指”展板图片、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时听到楚歌后使用的手势的图片、《史记・项羽本纪》的链接材料。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篇数没有变甚至是减少了,但是引入了更多数量和形式的文本片段。

除了阅读部分,其余板块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例如,湖州卷2014年没有非连续性文本材料;2015年语言运用部分根据问题引入了一幅《吉山南路限时单行示意图》;2016年同样在语文运用部分引入三幅图片:《湖笔博物馆》《南浔古镇》《德清莫干山》,而后再根据此三幅图片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2016年刂菥淼拿著阅读、2016年北京卷的小作文……都开始采用更为广博的命题材料。

大量的、形式内容更为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被引入并且融入语文试卷的各个部分,考察学生的文本阅读、图文转换、联读、迁移等能力,强调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而后相互贯通的阅读能力养成,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死”知识。

二、选择之精

除了广度拓宽之外,阅读命题也旨在引导学生增加阅读的深度。据统计,引入对比材料的阅读题数量从2014年每套0.358(篇)一直飙升到1.077(篇)。对比阅读不仅扩大了阅读的广度,多篇阅读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更要求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丰富的命题材料不仅是量的堆积,因为所选材料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共同指向同一主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足见命题者的良苦

用心。

在2016年宁波中考试卷中,两篇文言文为对比阅读材料,都是有关劝谏的叙事性文章。在4道命题中,有3道需要考生联系两篇文章作答:第15题为有关两篇文本内容的客观题;第17题通过劝谏这一共同的特点使考生更加有效地提取了两篇文章的信息;第18题通过同类人物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值得关注的是,在改革区的很多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开始将不同的文类文体整合在同一阅读主题下。如2016年绍兴卷将实用类文本和古文阅读整合,该卷实用类文本《陶渊明:四海与丘山》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一篇文章中同时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如《读仙海经》《与子俨等疏》《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考查题目也同时兼顾这两种

文体。

这样的命题材料整合形式要求考生具有多维、立体、多样化的视角和胸襟,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多读多想,相互参照,相互作证,走向文章的“青草更

青处”。

三、视角之高

语文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现阶段课改对于阅读的要求从具体的字、词、句上升到更高层级的整体把握能力,从一斑窥全豹发展到“高屋建瓴”,在整体的关照下聚焦细节,尽可能地避免阅读零散、无序的状态。

经统计,“通过全文”“联系全文”“联系上下文”这类语句在阅读命题中出现的平均次数为:2014年0.846(次)、2015年1.077(次)、2016年1.077(次),这表明试题力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关注全篇。如在杭州市近三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从命题顺序看:2014年首先将有关具体段落的内容问题放在第一位;2015年第一题关注文章开头和结尾,开始有了全文的轮廓;2016年第一题为补全线索脉络题,贯穿全文。同时,在2015年和2016年的命题中,出现了“联系全文”的字眼,也是引导学生在关照整体之后,再关注细节。具体如下:

【2014】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01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2016】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再如金华卷中有关《水浒传》的考察在改革前后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前:

武松抢过林子(快活林)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武松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这武松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 (人物)了。”直抢过去。(《水浒传》

改革后:

某班举行《水浒传》故事会,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故事:① 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 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前更加偏重于对单个情节或者人物的考查,改革后更侧重于对整本书的考查。改革后的题目少了对具体字句、具体知识点的考查和分析,而侧重于整体的把控,这与新课标中提倡“读整本的书”的理念是内在统一的。这样的改革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观,避免阅读碎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往依靠考前背诵名著知识点的方式再也无法应对语文考试了,只有真正地阅读了整本书,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才是教师和考生们应该着力的方向。

四、运用之真

阅读之“大”,不仅体现在语文试卷和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更体现在生活这个外延中,中考引导学生提高“大阅读”能力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使语文真正走进生活、服务生活。在全国和改革区的改革方案中,都提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深入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不应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得到基础的、生硬的语文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思考,并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解决具体问题。

以宁波市近三年的综合性学习考题为例:

【2014年】

活动一:[探源释义]

汉字很有趣。老师提供了《辞海》中“集”字“佳”部的注释:“佳:短尾鸟”。请你解释《诗经》“黄鸟,集于灌木“一句中“集”的意思”。

【2015年】

请根据对话内容,以编辑部的名义写一则启事(只写正文,60字左右)。

【2016年】

根据两则知识卡片完成如下题目:爸爸买了智能手机,他听说用WiFi上网会有风险。请你根据知识卡片提供的相关信息,告诉爸爸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注意事项,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求表达合理、得体,字数在80字以内。

可以看到,2014的命题较为侧重知识的积累与记忆;2015年开始有了知识运用的命题意识,但作为一名初中生,真正为编辑部写启事的机会少之又少,运用范围狭窄;2016年的命题材料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智能手机、公共WiFi网络普及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帮助父母解决手机互联网等问题在我们身边时刻都在发生。2016年的宁波卷正是将这样一个出现频率高、应用性能高的社会问题引入中考命题,旨在引导学生“真刀实枪”地解决身边的问题。

再如,2016年湖州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为《2016文化看点看什么》,嘉兴卷和舟山卷都选入了名为《“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的阅读文本……都是引领学生对当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凸显语文的实际应用功能,让语文之“大”与阅读之“大”的范围更加宏阔。

中考语文改革旨在“养能力”,养的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以迎接“大阅读时代”。对于中考语文改革者、⒂胝摺⒂镂慕逃研究者而言,其路漫漫,行之将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平凡中的发现 下一篇:投资2017:布局全球资产配置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