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

时间:2022-08-02 05:07:11

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

摘要:人是城市的主宰和主体,城市因人类的必要而诞生、发展,城市的建设发展归根到底要针对人的各种需求进行,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便是创造满足人们各种必要的活动空间和人居环境。城市建设是一种本领,而人生存、发展需求的满足是目的。所以,对于城市本质的认知,城市规划应坚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必要”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必要为出发点,创造满足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人工环境。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规划;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工作。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包括城市用地的管理及各项建设的管理,即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等。城市规划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等特点。

一、现代城市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如果说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是线,那么离散的广场、公园、修养疗养区等就是点,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等则是面。现代城市这个以点、线、面为依托不断幅散的体块正规范着也约束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从原始森林中进化而来的人,只会暂时被灯红酒绿的表面繁华所蒙蔽,而那隐藏在浮华背后的点点滴滴的回忆终将慢慢唤醒久已睡去的自然心。要使城市找到真正的生活气息,必须要有更为人性化的规划理论。

如果说城市文明体现了人类进步,古代城市则是点缀在大自然里一颗颗闪亮星星;现代城市扩张则是把大自然当作一张画布,人们在这张画布上不断的涂鸦。如果说城市文明是破坏自然和破坏自然生态的元凶,那么把大自然比喻成人脸的话,古代城市则是脸上长的几个小小青春痘;现代城市则是青春痘已经受到感染,恶化成了大块烂疮。很自然地,对现实的失望变本加利地转化为对未来的期望。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城市规划理念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

二、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存在盲目、无序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划盲目性、无序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缩减,导致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不到位。当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致使统一的城市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三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到位。

三、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措施

1、深化规划管理应用

围绕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空间信息的各个层次,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用以集成有关空间信息的数据资源、作业流程和管理活动,打造集成的管理模式。一是整合工作流程,建立批前、批后、建后3个阶段的定位、定量和可视化监控体系,为规划管理提供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二是通过集成化的政府门户网站,基础地理信息,融合自然资源、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经济信息,建立虚拟的城乡环境,图文并茂地反映各类设施、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基本市情。三是针对城市建设热点地区定期组织航空摄影测量,利用3S技术优势和详实的历史、现实数据,建立高效的综合监控体系,快速、全面、准确地监测城市发展动态、违法建设活动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2、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实施监察。城市规划把构成城市不同功能的物质要素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应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要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符合城市本质要求的城市规划模式的实现

1、包管居民好处诉求,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

城市规划本身属于一种社会运动,多元化的社会必需有多元性的参与者加入,才能反映出不一样性别、不一样阶层、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和价值观人群对城市发展的诉求。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口迁移的速度与规模不停增长,公众参与显得尤为必要,多元参与方便于维护多方好处,维护社会安定,建立和谐社区。事实证明,凡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行比例好的城市,必然有较多的公众参与,从而也包管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2、打造人文城市,延续城市的文脉

城市发展变化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离不开城市文脉。要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一个生态性城市、园林性城市,更是一个艺术性、地方风情性城市。城市的魅力在于生活在不一样城市的人们所创造的文化差别,但现在的统一规划模式正在逐步消灭这种差别。因此,城市规划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地方文化过去,延续地方文脉。曾经的才是最具特色的,并且是最富有人性化和长期生命力的。

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提升某一单项环节就能做到的。在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硬件的规划建设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事关市民素质提高的软件建设对于我国的现状来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注重以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原则。只有当法制意识成为人们一种内在原动力,城市的硬件人文关怀才能真正体现到我们的城市社会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邹东.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阎宏斌.洛阳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上一篇:校友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现代陵园规划设计的策略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