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夏洛特的网》中小猪威尔伯的形象分析

时间:2022-08-02 12:25:32

电影《夏洛特的网》中小猪威尔伯的形象分析

[摘 要] 电影《夏洛特的网》向观众讲述了平凡小人物之间的友谊能够创造奇迹的故事。影片以小猪威尔伯的成长为线索展开。在求生、求友爱的过程中,威尔伯的形象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从羸弱到健康,从孤独到有朋友相伴,从依赖他人到性格独立,从接受他人付出到回报他人。威尔伯在成长中不断获得历练,心灵不断得到升华,不但维系了珍贵的友谊,也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 《夏洛特的网》;童话;友谊;成长

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1899—1985)的童话故事《夏洛特的网》出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的青睐。在该书问世的54年之后,这部感人的作品终于在2006年被导演盖瑞·温尼克搬上了大银幕,得以与观众见面。影片以引人入胜的剧情、精妙的声画技巧以及对小动物细腻传神的刻画,征服了许多观众的心灵。《夏洛特的网》以小猪威尔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他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深厚友谊。威尔伯在影片中的形象经过了几次转变:从羸弱到健康;从好吃、单纯到渴望友谊;从害怕死亡到战胜死亡;从依赖朋友夏洛特到照顾夏洛特的孩子们。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威尔伯经历了生活的洗礼,终于蜕变成一个能够承担生命之重的成熟个体。

一、初涉尘世的威尔伯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两种强有力的倾向所驱动:生存下去的强烈愿望以及生儿育女的强烈愿望。[1]首先,主人公小猪威尔伯也正是以充满生存焦虑的受难形象出现于观众眼前——初涉尘世便险些掉进死亡的泥沼。小猪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成为观众的关注所在。他既作为一个悬念,也成为推动整个情节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威尔伯一生下来,在他还没有意识、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任何印象的时候,便无情地遭受到命运的冷落。他不但兄弟姐妹太多,还太瘦弱,差点被费恩的爸爸用斧子解决掉。威尔伯的这一受难形象无法不引起观众的同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威尔伯,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有缺陷。他们希望有机会在生活中逐渐摆脱这些缺陷及其带来的困境。无论是基于对弱者的同情,还是与自身的关联,观众的愿望便是拯救威尔伯。善良的小姑娘费恩出现,正迎合了观众的这一心理需求。她将威尔伯从斧头下面抢救出来,像对待一个婴儿一样庇护他,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威尔伯生存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

其次,童话作为儿童文学载体中最受儿童欢迎的形式,体现着人类原始思维方式,即将自然现象、动物和植物都作为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行为的投射对象,[2]通过用象征性和隐喻性的语言将基本人生真理加以阐释。因此,被高度拟人化了的威尔伯也同人一样,在有了一定的个体意识后,便开始产生思想和欲望,不再是天天只知道吃美食、睡大觉、晒太阳的动物。生存的阴影渐渐退去后,威尔伯开始渴望友谊。这也正像儿童一样,所有的人都不可能永远躲在襁褓里,总有一天他们要脱离父母,过自己的生活。可以说,对孤独的认识和对朋友的渴望,说明威尔伯已经开始下意识地寻找生活意义了。夏洛特的出现,使威尔伯交往需要的矛盾又暂时得到解决。在与夏洛特的交往中,威尔伯在谷仓的生活也充满了新奇和快乐。被剪了羊毛的羊,破壳而出的小鹅,都引起他的好奇和对生命懵懂的认识。但直到生存的矛盾去而复来,在为生存而战的过程中,威尔伯的成长才从外在的身体进入内在的心灵。

二、为生存而战的威尔伯

为生存而战这部分是影片的主要内容,也是威尔伯获得生命意义的过程。威尔伯在朋友夏洛特的陪伴下天真地享受着生活,却并不知道,他之所以有谷仓可以安身立命,天天饭来张口,原来是为了最终成为农场餐桌上的美食。当老鼠坎普顿告诉他这个真相时,威尔伯像孩子一样无助,不停追问夏洛特如何才能免于被宰割的命运。足智多谋的夏洛特在蜘蛛网上先后织出“不寻常的猪、了不起、谦卑”等字后,人们在惊讶之余,竟将其看做神谕。男主人甚至决定带发育尚不良好的威尔伯去参加博览会。直到最后,威尔伯在博览会上为费恩的亲属们赢得了荣誉。他们决定永远养着他,小猪的生存危机才彻底消失。

《夏洛特的网》中的农场动物之间的关系原是有些冷漠的,他们悠闲地生活,面对威尔伯即将被宰杀的命运却袖手旁观。但夏洛特却道出了这一事实,面临被宰杀命运的也许不只是威尔伯,甚至没有了小猪,老鼠也将失去稳定的饭食。于是,蜘蛛夏洛特终于成功地动员了谷仓里其他的伙伴们都参与到了威尔伯的生存保卫战之中,甚至连既贪吃又自私的老鼠坎普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小猪威尔伯在这个过程中,却显得比他的同伴消极。他差不多每次只是静静地听,很少出主意也很少拿主意,在听到不好的信息时,又曾两次昏倒过去。

首先,从电影的技术上考虑,在这部分将原著的描写充分体现出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前后动用了接近50头小猪,而每场戏都会有20多只在场外随时候命。即使有驯兽师的帮忙,动物也总是无法像人一样做出各种精确的表情和行为。因此,威尔伯在这一阶段的形象相对显得死板,并未像原著表达的那样积极、努力地配合夏洛特,如,兢兢业业地做出各种蛛网文字形容的姿态等。

其次,从电影所要表达的最直接的主题——友谊上看。这一段内容相对来说夏洛特和其他动物们被赋予了较多的戏份。他们在谷仓内,围着威尔伯展开一次次的会议,七嘴八舌地讨论各种词汇。特别是老鼠坎普顿,电影中对他增加了不少戏份。他即使不大情愿,还是多次外出,冒着被两只乌鸦攻击的危险,去寻找印刷物上的单词。老鼠和夏洛特在谷仓中原本都不是受欢迎的角色,在影片中却成了拯救威尔伯的主角。蜘蛛动用智慧和织网本领,老鼠也属于实干派,虽然嘴上总是埋怨,但却做出一次次出色的行动。这正突出了这一主题,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平凡或是多么卑微,在友谊面前,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甚至是创造奇迹。威尔伯则成为某种象征,成为朋友共同奋斗和追求的一个目标,一个符号。他甚至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存在就好。

最后,威尔伯虽然在生命保卫战中没有朋友们表现得那么出彩。他的形象在这一阶段也从两个方面体现出了成长的变化。一是威尔伯对谷仓朋友们,特别是对夏洛特的依赖说明了他对这份友谊的信任。虽然他仍然有强烈的恐惧心理,但他却从未沮丧。他乖乖地听从夏洛特的安排,并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因为威尔伯在这时已不仅视夏洛特为一个玩伴,而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挚友。友谊不再是单调乏味生活的调剂品,而是有了更厚重的内容。二是威尔伯是乐观的。他在死亡的阴霾笼罩下却仍能发现生活之美。如欣赏和赞叹夕阳的光辉和云彩的变化。这都说明了威尔伯在心灵上的成熟与成长。

三、了不起的威尔伯

这一阶段恐怕可以说是电影最感人的一部分了。夏洛特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拯救威尔伯于死亡的结局,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她在蛛网上织出了“谦逊”一词,并将自己的卵袋留在了临时搭建起的集市上。威尔伯面对同伴如此巨大的付出,深受感动,并从夏洛特的死当中,获得了生的意义,学会了感恩与付出,成了一只真正了不起的小猪。

当得知夏洛特即将死去的时候,威尔伯恳求要把她背回去,照顾她,并哭泣着说夏洛特为他做得太多,而该有什么是他能为夏洛特做的。威尔伯已经对友谊有了更深的解读,即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依赖,互相付出。每个人都应该去细心体会和发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对这种付出心怀感恩,不忘回报。这是在心理层面的认识。这个认识接下来便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了。威尔伯以从未有过的认真和严肃态度要求老鼠坎普顿将夏洛特的卵袋衔下来,好带回农场。而坎普顿从拒绝到同意,并向临死的夏洛特点头致意的时候,也说明了友谊的这种相互性。同时,夏洛特也感激这段友谊。这让她平凡的生命有了闪光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并且,我们也发现,这时候的威尔伯在失去了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夏洛特后,开始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地去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坎普顿表现出不吃他那一套大道理和严肃的态度时,威尔伯急中生智地提出,以后他的食物让坎普顿先吃。办法立即奏效,威尔伯也可以带着夏洛特的孩子回家了。这些都体现了小猪的成长与成熟。

其次,威尔伯也学会了为友谊而付出。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个体都要经历找寻、付出与牺牲的历练,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成熟与升华。为了将夏洛特的卵袋带回,威尔伯承诺今后让老鼠坎普顿先吃他的食物。对于一只小猪来说,食物是生存的根基,也是享受生命的重要部分,而威尔伯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3]为朋友而心甘情愿付出,并在此后的日子里都信守这个承诺。坎普顿因此后来成了一个食无忧的大胖老鼠。这种付出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表现。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升华,个体得以向生命更高的阶段迈进。

最后,威尔伯又担负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精心守护承载了夏洛特514个孩子的那个卵袋,直到春天来临,小蜘蛛们破茧而出的那一天。这几乎成了威尔伯有生以来所做的最重大的一件事。这使他找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小蜘蛛的出生,象征着夏洛特的重生,体现了生命的轮回。而威尔伯则在激动与惊喜之中,见证了生命的循环与延续。至此,威尔伯的成长之路告一段落,但这一切还并未结束,他接下来的路还很长,需要面对的东西也会更多。成长这一主题将跨越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阶段。威尔伯诚恳地向夏洛特的孩子们表达了友谊的请求,留下来的几只小蜘蛛回应了他,并成为他的朋友,友谊在相互的付出与牺牲中,恒久地继续下去。

综上所述,影片中威尔伯的形象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在生活的磨难与历练中,从脆弱、无知、渴望友谊、惧怕死亡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懂得付出与责任的生命个体。这体现了友谊的巨大力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威尔伯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怎样的变化,他身上却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与人为善的品格。友善是他能够获得和维系友谊的最根本原因。友善不但改变了农场动物之间的冷漠关系和相互看待的眼光,甚至农场的人们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因此,一方面威尔伯是在平凡小人物的友谊推动下成长起来,战胜了死亡的命运。而另一方面,威尔伯虽然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小者,但正是这个弱小者又使周围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至此,影片的主题也呼之欲出:平凡的友谊能够拯救生命,升华心灵,甚至创造奇迹。正向莎拉·麦克拉克兰在片尾曲中吟唱的那样:当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的时候,其实并不奇特,今天只不过是另一个平凡的奇迹。我们全都是平凡奇迹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加]Guy R Lefrancois.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M].王全志,孟祥芝,樊国福,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爽.解读《夏洛的网》篇章意义建构中的意象投射与概念整合[J].理论月刊,2010(04).

[3] 孙茜.童话心理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J].安徽文学,2009(06).

[作者简介] 徐小雁(1978— ),女,山东广饶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本期话题:数字产业链技术创新 下一篇:郑中:在设计中独辟“Zen”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