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务消费制度借鉴

时间:2022-08-02 04:23:12

国外职务消费制度借鉴

【摘 要】国家公务人员在其履行行政职责、执行公务时发生的由国家财政承担的职务消费支出,应该保持适度,尽量节俭,控制国家公务员消费成本。我国国家机构庞大,公务人员众多,国家每年要付出巨大的财政资金。控制公务员职务消费,应该从制度入手,在源头上把关。本文在借鉴国外职务消费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的思路。

【关键词】国外职务消费制度;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制度借鉴

职务消费本应该是国家公务人员在其履行行政职责、执行公务时发生的由国家财政承担的必需的、适度的支出。目前,职务消费开支也日益膨胀,职务消费容易成为腐败的孽生地。这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世界各国的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多种多样,货币化、定量化、显性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被称为“廉价政府”,其在公务员职务消费管理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成功之处。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机构也以廉洁高效著称于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的制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借鉴样本,值得我们深思。

一、规范职务消费的制度基础

很多国家规范官员的职务消费行为是依靠高度的行政法治和财政法治。他们重视法律、制度和预算的执行,通过公开透明、国家审计、行政监察、财政监察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为打击职务消费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从制度的构架看,大体形成、立法和预算三个层次:(1)在的层次上落实“在民”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由于人具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和“政府是必要的恶”,西方大多数国家设计了立法、行政、司法相互钳制的三权分立制度,通过法治抑制权力腐败,防止官员滥用权力和过度的职务消费行为。(2)在预算的层次上对每年的公务开支进行立法限制。各种预算开支是依据相关的部门法律确定的,每一项开支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并在议会中经过充分的辩论和审议。预算一旦批准就成为法律,是财政年度立法。预算确定的,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没有的,一分钱也不能花。

二、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使用

很多国家只保留高级官员的专车,取消大部分公务用车,如英国和芬兰等国。在保留公车的国家,一般也对公车进行统一购买、统一管理、统一拍卖。同时,制作公务用车专门牌照,以便于公众监督,防止私人滥用。

(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英国政府机关只有部长有专车。内阁办公室有一个专门机构为部长提供专车,部长的专车司机也是公务员,车、人都由内阁办公室提供,公务活动中发生的交通费和通讯费由预算支付。美国政府公车使用专门牌照,便于遏制公车私用。总务署对联邦机构公务用车集中采购,集中提供租赁与维修服务,采购汽车比汽车商发票价格平均低13%至

18%;买得最多的小轿车,低于市场价大约20%。(2)限制公车配备范围。加拿大政府一般不给副部级以下官员配车,对按规定可配车又不要车的副部级官员,按月发给一定数额的公务交通费。公务员使用个人车辆执行公务时,可按规定程序报销油费和停车费,并按照行驶里程领取车辆损耗费;公务员因公用车,也可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从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领取车辆使用,用完后交回。芬兰政府(总统除外)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四人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司机的待遇,地方政府中只有市长享受这一待遇。新加坡政府各部门都有少量的公务用车,一般是部长或法定机构最高长官配备专车,另外配几部特殊用车。一般官员和普通工作人员外出,或乘公共汽车,或坐出租车,据实报销。(3)从技术上保证公车公用。加拿大政府的公务车印有的“公务车”标志,必须是在执行公务时方可使用。瑞典在每辆公车上安装“公务汽车监控系统”——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车”字样,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起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转向中央监控台。每隔一段时间,监控人员就会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核实,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总体上看,国外公务用车管理至少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车辆购置资金渠道单一,严格控制车辆购置环节,不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车辆的现象;二是车辆运转费用合理,资源利用效率高;三是公务车辆使用管理严格,公车私用现象不多,反而常常是私车公用,由政府予以补贴。

三、采取措施控制其它职务消费

对于公务旅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由政府主管该项工作的部门或直接提供服务,或统一与社会私营部门议定优惠价格,签订合作合同,为公务旅行人员或部门提供一种或多种选择,降低开支。对于办公用房及设备,一般按照工作性质和实际需要分配,个人办公用房及设备的配备不与职务挂钩。政府资产的管理,大多采用集中管理体制,政府各部门与政府房产管理部门,是使用或租用关系,根据部门预算定期缴纳租金,没有产权管理责任办公用房的日常管理,如水、电、冷、暖、通讯、安全、清洁卫生及其它设施设备的运转和维护,由房产管理部门负责,主要是以合同方式承包出去实施专业化管理。这种集中管理,能够扼止各部门对公用房产的无度需求,避免部门间占用资源多寡不均。公务人员的个人福利,基本上是市场化。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发育充分,公务人员的个人需求都能从社会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公务员薪酬结构设计合理,也有能力承受各项社会服务的支出,基本能够保证公务人员所需要的“体面”生活。如上下班交通、住房、餐饮、医疗及子女人托等个人福利项目由社会提供,费用完全由职工自己解决,政府除了支付一些项目补贴,如住房补贴以外,并不直接参与这些福利项目提供,在根本上杜绝了相关的不规范行为。

四、严格公务消费的纪律

为保障公务人员廉洁奉公、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很多国家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纪律体系。(1)行政道德法制化。公务员职业道德只依赖社会舆论、公务员自身的信念和习惯等来维持显然不够。很多国家将公务道德上升为行政法规,增强可操作程度,以便更强有力地约束官员。例如,香港有廉政公署;美国政府制定有《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政府道德法》,也有廉政署;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公务人员行为准则》;日木在1999年8月制定《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在2000年3月又颁布《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2)政务信息公开化。1766年,瑞典以《出版自由法》首先确立文书公开制度,1966年美国制定《信息自由法》。而后,特别是在20世纪末,很多国家纷纷跟进,陆续制定《信息公开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限、管理程序、业务范围和经费开支,在遵守保密法的前提下一律公开,防止公务员的违规违纪行为。美国于1976年颁布了《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其主要内容有公开举行会议的要求,豁免公开举行的会议或其中的一部分,不公开会议的种类和举行不公开会议的程序,宣布举行会议的程序,不公开举行会议必须制作会议记录,对公众提供可公开会议信息的义务等等,以此保障公众能够充分了解政府做出决定的程序。(3)内部监督制度化。许多国家除在政府机关设立常规的审计、监察机构外,各部门还设有廉政或伦理监督官。某个官员品行不正、违法乱纪或不公正的行为一经暴露,官员本人要么引咎辞职,或者受到警告、减薪、停职、免职等行政处分或法律制裁。

通过上述不同层次的制度设计,有效防治了公务员违规违纪、滥用公共支出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职务消费滥用的滋生,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廉洁。

参 考 文 献

[1]陈振成.《透析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步履蹒跚的根源》.《长江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1期.2007(2)

[2]Steven A.Rosell,Renweing Governance:Governance By Learning In

Inofmration Society,NewYOrk:Oxofrd University Press.1999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国内外会计准则比较 下一篇:杠杆收购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