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民培训经验研究与借鉴

时间:2022-10-09 12:22:17

国外农民培训经验研究与借鉴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在农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民培训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我国农民培训应着重从体制上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培训模式、革新师资培养方式等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农民培训方式。

[关键词]人力资源;国外农民培训;我国农民培训对策

[作者简介]曾伟立,云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2-0186-03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着重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国外许多国家在农民培训上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加强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农民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了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 我国农民参与培训率较低

农民是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民参与培训的比率却相当低。截至2009年末,我国有农业人口7.128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4%。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我国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亿人,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62%,而系统接受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接受培训教育的比率达73.2%。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国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70%左右在农村推广不了,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20%-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直接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

2 现行培训体制难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

农民存在多层次的需求,但现行培训体制却难以满足农民的多层次需求,导致许多参与培训的农民发出这样的感慨:“不去可惜,去了后悔。”从农民的就业构成来看,部分农民是从事专门的种植业或者养殖业,部分已经是离开土地成为“农民工人”,还有部分是生活在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两栖”农民。他们的需求是不相同的,之所以选择培训,是由于在生产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希望能够针对问题对症下药,能够彻底地解决问题。而在现行的培训体制中培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脱离实际、过分强调理论,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3 培训后续指导不足

任何教育培训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职业技能培训更应该坚持长期指导,但是现行的农村技能培训多是停留在课堂教授,而且往往是课堂结束指导也就结束了,很少通过后续指导来巩固、提高和发展农民所掌握的职业技能。这样就会造成农民掌握的知识在生产中容易退化,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无法得到科学的指导。

二、国外农民培训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些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国际上对农民培训比较成功的主要做法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实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

19世纪以来,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农民培训教育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作用,率先发展农村教育,实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以此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法国政府规定青年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民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要求农民上岗前必须接受高等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丹麦法律规定,当农民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只有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国家颁布的“绿色证书”的人,才能成为拥有土地和牲畜的农民。

2 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培养的模式

国外对农民的培训,通常是根据农民主体的需求不同,实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模式。培训围绕着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如何适应农民的需要来安排。例如,韩国1981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渔民后继者培养工程”,此项工程注重对农业后继者的精神教育和技术培训,提供经营管理、技术诊断、农产品销售、海外研修等服务。在后继者教育基础上开展的专业农户培养是更高层次的农民教育,重点培养与扶持具有较高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种、养殖大户。日本不仅对农民进行专门生产技能培训,还进行国外农业政策、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知识的传授,以此增强日本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3 已经建立了完善、科学的农民培训体系

经过长期的探索,国外已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基地,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农民培训体制。美国用了50-70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以州农学院为核心的,包括美国农业部、州农业实验站推广站在内的完善的农业科教体系,形成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统一管理的科教体系。而在日本则由3574个基层农协、47个县经济联合会和1个中央联合会三级农协组成完备的流通服务网络,覆盖了整个日本农村。他们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农业、农村、农户三类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99%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农民培训的对策

与国外农民培训相比,我国农民教育培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1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培训是培育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而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则是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前提。从国外农民培训的成功经验来看,应该从法律的层面上保障我国农村教育培训体系能够健康发展。我国应尽快对农村职业培训进行立法,为农民培训提供法制保障。通过立法措施支持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明确农村教育的地位、培训内容和每年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科学规划政府、农业部门、科研院校、企业等组织在农民培训中的具体职责,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协作管理良性运行机制,使技术培训、职业教育、技术推广、继续教育和义务教育有机衔接,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农村职业培训的质量。

2 创新培训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要创新和完善现在的开发模式,为农民提供多层次、有针对、重实效的培训。一方面要打破现行的由政府统办的培训模式,大胆地引入企业、中介

组织等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比如推广企业与培训单位签协议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各类培训机构定期进行考核,形成以教育培训效果作为培训机构准入和政府补贴依据的评介制度。通过促进各类培训机构公平竞争,以能否达到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将考核结果分为好、中和差三个等级,对考评优秀的给予政策、经济和市场宣传方面的鼓励,差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3 创新师资培养模式。适应农村培训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农民培训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的根本性问题。现有的师资在数量和专业结构上远远不能适应培训要求,所以要创新师资培养模式。第一,加强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定期对教师在职培训,让其掌握当前农民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政府部门要对其进行考核,合格者准许其继续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这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第二,创新途径发展教师来源。农民培训的师资来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师,可以培养许多扎根农村的“种植能手”、“农村能人”和大学生“村官”,让他们学会培训农民的技能。因为当前很多教师并不是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培训有限,而通过培养生活在农村的“农民老师”,“让农民培训农民”,一方面便于及时指导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他们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更能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教育培训农民,往往更能产生“共鸣”效果。第三,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将收入分配与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现在很多人把农民培训工作看成“铁饭碗”,工作缺乏积极性,要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就要破除职务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凡是有能力教育培训好农民的,都可以加入教师队伍。

总之,在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中要开放思维,从政府规划、制度改革、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广开门路、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我国的农民培训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李玮,国外农民培训对我国培育新型农民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9,(8)

[3]许喜文,黄超,国外的农民教育与培训[J],异域观察,2009,(5)

[4]张雅光,国外农业职业准入制度及启示[J],中华英才,2009,(4)

[5]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6]赵庆,海王庆菊,国外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09,(1)

[7]潘淑英,诸葛增霞,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乡镇经济,2007,(6)

[8]翁贞林,等,新型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9]孛昌平,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探析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亟须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