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乡统筹的经验借鉴

时间:2022-09-10 08:29:46

国外城乡统筹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期或中期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城市化水平均在7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城乡融合,积累了许多可供中国较发达地区借鉴的有益经验。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减少农民

二战以后,美国工业、交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业推进高度机械化提供了便利条件。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农民年人均农业产值约

6 000美元。到1950年,农业人口已降至17%,农民年人均农业产值近1万美元。到21世纪初达到2.3万美元。与此同时,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家庭农场数量逐步减少。1935年,美国有680万个家庭农场,到20世纪90年代初减至200万个左右。

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以外经济,增加农业外兼业收入

1950年,日本农户平均收入为14.3万日元,1985年增加到106.6万日元,增长6.5倍;同期农户平均非农业收入由6.9万日元激增到443.7万日元,增长63.6倍;农户来自非农业收入比重由32.5%上升到80.6%。1995年,东京市农民的收入中,来自非农收入已达92.3%。美国农场的非农收入也不断增加。除了占农场总数16%的大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外,其余84%的中小农场收人来源均以非农业收入为主。 发展都市农业

许多国家在都市区都注意保护和发展都市农业,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景观,教育等多种功能。由此而有多种新的经营形式发展起来。比如,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生产基地吸引市民游览;以观光农园的形式,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购买或采摘;有组织地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种植。开辟专为老龄社会服务的市民农园――银发族农园。

政府大量增加对农民的直接经济补贴

尽管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微,但是这些国家都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从20世纪中期起,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固定投资比重都大于同期的农业增加值比重,并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对农民收入支持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直接经济补贴。美国政府根据1996年联邦农业改进与改革法案,对农民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按一定比例进行补贴,2000年美国政府支付给农民的直接补贴超过了100亿美元。

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为了化解城乡矛盾,历经一个多世纪,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德国于1927年开始,逐步建立居民的失业保险制度。1957年,政府设立单独的农场主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出资金,将原来的土地移交现金补贴制度转换成农场主部分养老保障制度。法国通过“农业社会互助金”形式,实现了全国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

实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新城。各发达国家都很注意在都市周边地区建设新城,解决都市过度发展与周边农村比较落后的矛盾。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巴黎确定了“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由农业区、林业区、自然保护区和中小城镇组成乡村绿化带。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重视农村的道路、水电、排灌、市场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法国实现了乡村生活方式城市化,乡村拥有跟城市同等的生活条件。

三是重视职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实行多元化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美国的“工读课程计划”、德国的“双元职业训练制度”、日本的“产学合作”培训制度,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法国从1995年开始不准在巴黎市中心区内新上工业项目,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巴黎市中心区征收“拥挤税”,对从巴黎区搬迁到郊区的占地500m2以上的工厂,政府给予60%的搬迁补偿费。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郊区税收政策,鼓励工厂和居民从都市迁往郊区。

上一篇:日本海外农场启示录 下一篇:打造京西“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