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原来可以更美的

时间:2022-08-01 11:26:25

阅读教学原来可以更美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课文都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课文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美的陶冶,进而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一、初读课文感受美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完美、生动的艺术形象。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使他们能通过字、词、句、声调、语气等灵敏地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我的战士》一课,教师首先满怀激情地朗读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直至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一段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无论是听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自读,他们的心都和作者的心一样紧紧地绷着,心里也像刀绞一般,大家似乎亲眼看到了纹丝不动地被大火烧身的悲壮场面。有的同学听着或读着,眼睛里饱含着泪水,这说明了学生的语感灵敏,他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目标的革命精神。

二、细读课文体验美

体验美的过程也是动情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对字、词、句、段的阅读、分析,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体验到文章的美、人物心灵的美、意境的美。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通过复习《邓妈妈补睡衣》《温暖》《难忘的泼水节》等反映敬爱的工作和生活的课文后,再让学生细读描写1976年1月11日长安街上百万群众等待灵车和送别灵车的情景,他们也就会体验出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的心情,就能想象出百万群众追着灵车奔跑着、呼喊着的那种心境,这是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体验美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美

理解文章的美,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也是由情过渡到理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重点情节和段落,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包含在其中的情感,才能达到理解美。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透彻,其中的美感也就能体会出来。如《大海的歌》一文中:“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欢乐的歌”,这两句含义深刻,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小学生对字、词、句的学是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美感才能真正理解得透彻。

四、熟读精思鉴赏美

有些课文,如文艺性的课文,它的文字精湛、语言优美,学生读完后还回味无穷,有兴趣的学生仍然在鉴赏文章的美。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让他们从愉悦的情感中鉴赏美、享受美。如教《鸟的天堂》时,教师播放“静态”与“动态”对比的录像、小电影。孩子们看到了静止的大榕树和大榕树上百鸟奋飞、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热闹景象,他们对活动着的鸟形、鸟色、鸟声有了直感,都情不自禁地读着课文,看着鸟飞,听着鸟声,很自然地鼓掌称快,似乎自己也是一只鸟,飞进了鸟的天堂,感受着鸟的天堂的情境美,享受着鸟的天堂幸福、欢快的生活。动态性的电影,使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五、发挥想象拓展美

小学语文教材有强烈感人的抒彩,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能感受、体验这些审美内容和形式外,我们还要注意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展开审美活动。儿童富有想象力,想象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儿童在想象中自由自在,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潜在的创造力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因而,他们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到极为广阔的天地。课文中的优秀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驰骋想象,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九寨沟》一课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特别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教师可边放录音边让学生闭上小眼睛想象一下九寨沟的原始自然风光――高耸入云的雪峰,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如白练腾空,哗啦啦,轰隆隆,水浪翻滚,水花四溅,多姿多态。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身心都得到了美的熏陶与浸染。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收到这样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爱想象、爱幻想,而且善于想象、善于幻想。想象一旦与美育结合,其魅力是不容低估的。

六、生活实践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是随理解课文的过程而逐步深入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植学生创造美的萌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生动形象地描述,还要善于给小学生以理性的指引。例如上例,当学生朗读课文,想象随着千姿百态的鸟儿奋飞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把这棵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呢?”于是学生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明确了题目的准确含义、作者选材布局的匠心,教师又可即兴命题:“假如我是一只鸟”,让学生畅叙想象思维的成果。这时课堂上活跃、欢腾,学生争着表达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情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给学生以理性的指导,同时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作业,有利于学生创造美的萌芽。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芦林学校)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