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生态住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2-08-01 06:16:52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生态住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以“适宜技术(Appropriate Technology)”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传统民居生态营建经验现代节能住宅设计中的继承与再创造方法进行剖析,为现代生态住宅的节能设计提供相关参考,以期寻求一条“让生态住宅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可行之路。

节能技术与建筑生态性的关系探讨

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是以高新技术手段还是以低技术或无技术的生态调节手段来达到建筑的生态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从经济层面分析,如果过分侧重于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来获得住宅的生态效益,则前期的成本投入可能会异常高昂,进而对现阶段的生态住宅推广与普及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生态层面看,住宅的节能性作为最主要的立足点,其衡量的标准则需要我们从住宅整体的舒适度层面加以考虑,以获得“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重平衡。且各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与需求程度参差不一,就算花费昂贵的造价将这些高新的节能技术应用到住宅之中,也未必能完全为住户所了解和接受,甚至可能出现废置或仅沦为建筑装饰的消极结果。

因此,现代生态住宅中对节能技术的使用,需要结合当前具体国情,以舒适、适用为目标、以传统非技术调节手段为实现途径、用适宜的节能技术手段加以协调,营造被动与主动调节相契合的适宜技术型住宅。

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现代生态住宅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传统民居通过“引导”与“规避”的相关措施来达到建筑环境的微循环,没有过于复杂的处理手法,不需要过多的成本投入,也不需要对其进行任何的设定或启动运行的操作,这无疑为居于其间的业主减少了额外的负担。并且现代的新材料较传统材料又有了更为高效的物理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这种可替换性为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向现代的转化提供了取长补短、趋利避害的现实可行性。对其进行继承,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也是时代背景下推进生态住宅普及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传统民居在房屋功能、构造技术等层面与现代住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传统的模式无法直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如家庭结构的变化、设备的缺乏、建造技术的局限等。因此,对传统民居生态经验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就显得很有必要。

互融模式下的民居继承原则

对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继承,需要我们从设计的认知、思维、取向和目标进行综合的考虑。不论是低技术的还是高技术的民居,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营造更为生态高效的室内环境,来达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1.和谐整体的设计认知

生态建筑的本质即是将宏观和微观的环境进行完整的衔接,从而带动整体生态链进行自适应调节。在传统向现代的继承中,将这种整体和谐的思想引入,将会为传统向现代的继承问题提供全新的求解方式。

房屋作为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媒介,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思辨精神。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化继承中,这种和谐性、整体性的思辨认知需一直存在。并且,除了对诸如地理、气候等整体环境因素的考虑之外,还需引入诸如人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社会因素,这些往往与“传统的”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需要设计者从和谐整体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以满足住宅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和谐。

2.避害就利的设计思维

民居的生态营建策略并不仅仅是单一的整体,而是由多个独立的部分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动态联系的生态链。

舒适的人居环境营造,需要设计者从局部入手,通过引导与规避的手法来达到避害就利的效果,即对房屋环境中有利于提高舒适度的方面进行强调并扩大,而对于那些会影响到人体舒适度的方面予以减弱或消除。通过趋利避害的手段指导建筑活动中各项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回应环境将是现代生态住宅继承传统民居生态设计思想的一项重要的设计思维。

3.适宜技术的设计取向

在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坚持运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对民居的生态性进行改造与优化。适中的设计取向不是对某一种技术的偏爱选择,也不存在对传统与现代的单方面侧重,而是一种综合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考虑后做出的有利于住宅生态链良性循环的调节杠杆。技术的适宜性是一种动态的、与时代结合的模式,需要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用时代的眼光对其进行选择。

4.理性普及的设计目标

设计群体作为方案的提出者,关系到建筑最终的生态性,业主作为衡量建筑舒适与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是否愿意为此成果买单。因此建筑产业中甲乙双方的这些关系转变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建筑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质性的普及。

要让大众从根源上接受生态建筑,则需要通过理性的普及方式去达到最终的“理性生态化”。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需要我们在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中,重视人的体验,即从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文化的等多层面出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情、以真取得大众的认可。

结语

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不论是功能的、还是形式的,建筑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样,在生态住宅的设计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趋势的时代性,作为广泛的、开放的生态设计,需要我们将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能够有选择的将利于这个生态可持续体系发展的经验、理论等加以融入,来达到理想的生态住宅模式。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毛 磊(1991-),男,学生,籍贯:湖北省孝感市,本科,现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建筑。

上一篇:基层台站远程学习示范点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浅谈企业人才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