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国文学

时间:2022-08-01 02:30:49

当代外国文学

海珊 梁志英,张子清

阿元 赵健秀,王光林

乌亭走了 英格博格·巴赫曼,贺骥

惊喜 伊丽莎白·乔治,魏群

叶甫图申科诗六首 叶·亚·叶甫图申科,谷羽

汤姆·冈恩诗三首 汤姆·冈恩,李践

我的巴比伦大脑 杜尔斯·格仁拜因,沈勇

文明的孩子--布罗茨基的生平和创作 刘文飞

不同华裔美国作家构筑想象中的不同共同体 张子清

文化民族主义斗士--论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的思想与创作 王光林

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蒲若茜

觊瑟琳·安·波特创作简论 杨金才

勒克莱齐奥及其笔下的异域 李焰明,尚杰

多声部的主题变奏--德国转折文学 陈良梅

在困境中探寻--试析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 黎雪清

美国的郊外契诃夫--谈谈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 张柏然

简论托尔斯泰娅的短篇小说 周湘鲁

从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看日本现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叶琳

追求生命的极致--约翰·厄普代克访谈录 德怀特·加纳,陈亮

伽里略向往但丁的地狱 王家新

格仁拜因印象记 芮虎

九十年代末期德语文学综述 景丽屏,唐存芳,褚宇澄

角筈欢乐街 浅田次郎,全贤淑

陌路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徐洪,冯寿农

最先进去的是瘸子 弗兰纳里·奥康纳,魏群

丐女 爱丽丝·蒙罗,范文美

二十世纪英国诗歌的变迁 何宁

从《公众的怒火》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 陈世丹

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另一面 余一中

新新闻主义: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产物--兼论其与越南战争的关系 李公昭,胡亚敏

卡尔维诺的艺术个性及其中国含义 仵从巨

帕特里克·朗博和他的小说《战役》 刘阳

宽容与共振--论日本小说《中阴之花》 王奕红

欧美主流文学传统与黑人文化精华的整合--评莫里森《宠儿》的艺术手法 王烺烺

跨越世纪的政治预言--冯尼格特后现代小说解读 罗小云

反叛的悖论--新历史主义文学功能论与《麦田里的守望者》 刘萍

从译介到接受--萨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吴格非

独特的视角--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 吉人

程抱一访谈录 卡特琳娜·阿尔冈,刘阳

帕斯卡尔·基尼亚尔访谈录 卡特琳娜·阿尔冈,杭零,陈凌娟

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评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 朱叶

寻找生存的意义--兼评《打破沉默:华裔加拿大人的英语文学》 刘捷

南京当代俄罗斯文学国际研讨会纪要 赵丹

《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全八卷)亮相南京 哈若蕙

萤火虫的墓场 野坂昭如,斯语

勒内·德佩斯特小说三篇 勒内·德佩斯特,张媛媛

病人的翻译员 江帕·拉希里,尹玲夏

纳博科夫诗六首 纳博科夫,谷羽

日本当代诗五首 堀口大学,岸田衿子,内山登美子,帅松生

离开贝尔法斯特(外三首)--写给克·雷尼 安德鲁·姆辛,李践

克里斯特瓦的符号学理论探析 罗婷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实用主义诗学观 张跃军

踩高跷的"孔子":庞德与中国古典文化 冒键

新历史主义的形式化倾向 方杰

保守的解构--关于解构理论的犹太情感渊源和神秘主义缺陷 李伟

历史·语言·身份--评皮得·凯里的小说《科利帮的真实历史》 周韵

一个独立而迷惘的灵魂 --凯瑟琳·安·波特的政治和宗教观 王晓玲

评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 陈蓓琴

乔治·巴塔耶:文学与哲学结合的典范 刘成富

重塑女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中的神话解析 刘晓静

历史的伤痕:昆丁形象的文化读解 武月明

克里斯特瓦访谈录 阿里亚娜·普朗扎斯,张恩旻,姜欣斐

讲不完的故事--约翰·巴思访谈录 查理·莱利,沈黎霞,王育平,舒程

我是怎样成为作家的 --德拉布尔访谈录 屈晓丽

英国桂冠诗人姆辛访谈录 李践

萨巴赫诗歌:"爱"的世界和女牲主义--读林丰民新著《为爱而歌》 卢铁澎

希望还是绝望的归宿?--世纪之初读《末世之家》 韦清琦

构建单身知识女性的世界--论布鲁克纳的小说创作 王守仁,何宁,Wang Shouren,Hening

成长的迷误--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 张和龙,Zhang Helong

贝克特:戏剧对小说的改写 何成洲,He Chengzhou

"品特风格"的颠覆意义 胡宝平,Hu Baoping

碎片化与整体性--《白色旅馆》的历史感书写 杨博华,Yang Bohua

论当代英国女诗人卡罗尔·安·达菲与她的戏剧独白 刘须明,Liu Xuming

戴维·洛奇的美国梦--兼论后现代小说通俗性的界线 张琦,Zhang Qi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访谈录 凯瑟琳·伯纳德,丁晓红

爱情诗选 英娜·利斯尼扬斯卡娅,王立业

程抱一在法兰西科学院的就位演说 程抱一,刘阳

后现代小说中自然主义的传承与塑型:唐·德里罗的《白色噪音》 方成,Fang Cheng

传记诗学的开拓者--评里翁·艾德尔 杨正润,Yang Zhengrun

论兰斯顿·休斯诗歌对民族文化的建构 罗良功,Luo Lianggong

荒诞畸形警醒世人--解析奥康纳笔下"畸人"形象 石云龙,Shi Yunlong

德国"文学之争"争论了什么? 陈良梅,Chen Liangmei

在孤独中走过的生命之旅--解读纳丁·戈迪默的《无人伴随我》 金明,Jin Ming

南非作家库切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唐德

女性"当代英雄"的群像--试论柳·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小说的艺术特色 段丽君,Duan Lijun

双重的叙述与多元的话语--《命运线,或米拉舍维奇的小箱子》的叙述学解读 赵丹,Zhao Dan

从《最后的儿子》到《公园生活》--日本青年作家吉田修一的小说世界 赵仲明,Zhao Zhongming

简论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与接受 宋学智,许钧,Song Xuezhi,Xu Jun

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的后现代主义 亚·博利舍夫,奥·瓦西里耶娃,陆肇明

作家·人·朋友--纪念俄罗斯作家维·阿斯塔菲耶夫逝世二周年 余一中,Yu Yizhong

苍天 埃德娜·奥布赖恩,丁振祺

我心碎了 麦维斯·加兰,韩征顺

爱荷华的阿格尼丝 洛丽·摩尔,何朝阳

"卢卡契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衍变 盛宁,Sheng Ning

从审美批评走向"世俗批评"--赛义德的康拉德研究述评 丁兆国,Ding Zhaoguo

文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概念 康澄,Kang Cheng

赛义德的批评理念之一--文本与批评家的"现世性" 赵建红,Zhao Jianhong

《鬼作家》对《安妮日记》的后现代改写与困惑 刘文松,Liu Wensong

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 李成坚,Li Chengjian

论D.M.托马斯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 袁洪庚,范跃芬,Yuan Honggeng,Fan Yuefen

追寻失落的意义--从托马斯·品钦的作品看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追寻主题 孙万军,Sun Wanjun

喧宾夺主的文学评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文坛现象研究 刘成富,Liu Chengfu

论叙事情境理论 陈良梅,Chen Liangmei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语言游戏 何江胜,He Jiangsheng

汤亭亭《第五和平之书》的文化解读 徐颖果,Xu Yingguo

《黛茅斯的孩子们》:颠覆与被颠覆的狂欢之旅 陈丽,Chen Li

批评家笔下的辛格 乔国强,Qiao Guoqiang

时空交叉的叙事结构--论大江健三郎新作《二百年的孩子》 霍士富,Huo Shifu

现实婚姻异性情仇--当代澳大利亚男性作家笔下的两性主题 王丽萍,Wang Liping

石黑一雄访谈录 李春

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尔兰戏剧--休恩·理查兹访谈录 张平功

《追忆似水年华》新译本后记 徐和瑾

显示邦达列夫的真正价值--评《邦达列夫创作论》 陈辽

《巴登夏日》序言 苏珊·桑塔格,姚君伟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取向 王辽南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四届专题研讨会纪要 李锋,李云川

哈罗德·品特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 舒奇志

让人迷狂的劳儿·维·斯坦茵 户思社,Hu Sishe

《布莱希特的情人》: 换一个角度看布莱希特 周小珊,Zhou Xiaoshan

开放的历史,消散的主体--论巴瑞·汉纳赫的长篇小说《瑞》的后现代文学特征 李杨,Li Yang

魂归东方--论当代韩国作家崔仁浩的小说《商道》 施扬,Shi Yang

天使乎?魔鬼乎?--埃·耶利内克的对立形象初探 印芝虹,Yin Zhihong

马丁·加伊特长篇小说中的人物 李静,Li Jing

论中西文化交流的个人媒介--以程抱一、赵无极与米修为例 刘阳,Liu Yang

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 宋学智,Song Xuezhi

异端的价值:文化碰撞中的个性选择--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文化审美观比较研究 史永霞,Shi Yongxia

中国当代T.S.艾略特研究:现状及走势 董洪川,Dong Hongchuan

审问沉默: 南非文学面临的新可能性 安德烈·布兰克,李永彩

南希·休斯顿方谈录 卡特琳娜·阿尔冈,方琳琳,冷碧莹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世界--简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 王育平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济南召开 许诗焱

上一篇:我国司法制度健全研究剖析论文 下一篇:中国传统司法制的现代作用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