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员法律素养的训练综述

时间:2022-08-01 06:08:25

职校学员法律素养的训练综述

比如说,高职生普遍就业法律观念淡薄,特别是顶岗实习,勤工俭学学生劳动权益法律保护意识缺失更甚,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超时加班,不按国家法律规定给加班费,不给缴纳各种保险等不法侵害行为缺乏维权意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竟然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种权利存在,这真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法律信仰缺失。法律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效力,法律权威的崇拜和敬仰,并以之作为行为准绳的一种信念。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法律的信仰,内心就会产生守法、用法和执法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要产生法律的信仰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法律素养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里面,许多学生由于法律基础知识的缺乏,根本不懂也不相信法律,反而会相信一些非法律的准规则。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专业的关系,大部分来自农民、工人家庭,普通的家境决定了他们的家庭一旦遇到法律问题,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而有些高职学生对社会认识偏差,过分夸大社会不正之风和司法腐败现象对执法过程的影响,思想上扭曲了权与法的关系,对于这些现实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有种本能的抗拒,这虽然和当前社会中执法机关公信力下降有一定关系,但是也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法律认识不深,有些学生甚至并未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法律信仰。

农林类高职学生法律素养偏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从现实出发,真正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革课程设置。目前,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而这门课程中谈到法律实质的仅有三四章的内容,而且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少而简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想学到法律基础知识就显得相当的困难。农林类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应作为文化基础课基本课程之一,而不是附带在思想政治教育下。在章节的安排上,应该把民法、刑法等基础性法律安排为主要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并且容易接受法律基础知识。改进教学手段,提倡案例式教学。仅仅对高职学生讲授法律理论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不说,实效也不大。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对于学生的法律素养,也应当培养其应用法律的能力。因此,在课堂讲解法律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应当让学生了解法治社会的现状,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情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例如,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另外,要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性,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法院旁听,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提高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教师作为大学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至关重要。在目前的农林类高职院校中,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一直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之下,并且只是简单地作为小小的三个章节来讲,而教师大部分也不是专业的学法律的老师,多数由教思想政治的老师上课,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农林类高职院校里,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法律教师的法律素养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例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电台、宣传栏等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之外,平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校外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识。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派出所等单位实习,调查了解当地的治安情况和法律意识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全社会法律信仰的普及与社会环境的改善。很多学生对法律缺乏信任,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君主一言九鼎,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权大于法”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寄希望于“明君”,“圣君”的统领,寄希望于包拯、海瑞这样的好官,而不是寄希望于法律。这些传统重人治轻法治,德主刑辅等观念的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人们法律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及特权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仍有负面影响。另外,大学生心理和生理正处于过渡时期,尚不成熟,社会上某些案件的发生或者体现司法审判不公或者体现执法不严或者出现冤假错案,就会给大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对法律的不信任。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甚至民众对于法律或司法的信任。

没有公民良好的法律素养,即使法律制度本身制定得再完美,也无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蔡元培曾经说过,要知道明天的社会,先看看今天的校园。农林院校的高职生作为未来社会主力军之一,不仅要具有优良的文化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其法律素养的高低,法律意识的强弱也是衡量其素质的重要标准。

作者:乔晓静

上一篇:浅析美术编辑的文化素养 下一篇:新时代国内会计文化建设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