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的国际根源

时间:2022-08-01 01:18:01

【前言】中国通胀的国际根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中国的通胀并不是一个特例。就CPI来看,3月,美国和欧元区均为2.68%,基本处于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巴西3月份为6.3%,俄罗斯为9.56%,印度2月份为8.8%,阿根廷与印尼3月分别为9.7%和6.6%,韩国、越南、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中东与北非地区的...

中国通胀的国际根源

要解决中国通胀问题,还需要国际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全面协调,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据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5%。

从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看,GDP、工业生产、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市场销售均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进出口出现的10亿美元逆差,在长期高额顺差的大背景下,相对于同期8003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显然不需要担忧。因此,不难理解,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治病的起点是确定病因。如果我们认为,通胀主要来自于中国的货币超发,那么,对应的政策选择必定是加息、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票回收资金这样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我们则需要其他的政策组合。

应该承认,关于中国货币超发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们强调中国当前的通胀有其深刻的国际根源

中国的通胀并不是一个特例。就CPI来看,3月,美国和欧元区均为2.68%,基本处于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位;巴西3月份为6.3%,俄罗斯为9.56%,印度2月份为8.8%,阿根廷与印尼3月分别为9.7%和6.6%,韩国、越南、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中东与北非地区的通胀水平也维持在高位。

如果通胀是诸多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超发说肯定有其缺陷,因为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货币和中国经济规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是难以输出到国际的。因此,我们对于中国通胀与世界通胀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反过来理解,即不是中国的通胀造成了世界的通胀,而是在世界通胀的大背景下中国通胀水平水涨船高。

那么世界通胀的动力又来自于何方呢?答案是全球性的货币超发,肇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了救助危机,各主要经济体政府都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辅之以数额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

从经济复苏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2010年,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7.95%,是以G7+AUS(指G20中除欧盟以外的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2.53%)的近三倍,是世界经济增长率(4.77%)的近两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3%。

这一局面的直接后果是,对疲软增长的担心驱使发达国家进一步通过扩张性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其代表是美联储在2010 年11 月实行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货币超发影响中国通胀的另一个渠道是大宗商品市场。由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远期市场和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不断增强。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也使得大宗商品市场本身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使得国际货币超发形成的全球过剩流动性得以迅速低成本地流入大宗商品市场。地缘政治因素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

大宗商品一直是中国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是大豆、铁矿石以及原油。在2010年当年,中国对这三种商品的总进口金额达到了2389亿美元,约占中国全年进口的17%左右。2011年一季度,大豆进口价格上涨25.69%,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59.58%,原油进口价格上涨24.3%。

我们认为,中国月度CPI的同比增速在二季度仍将维持增长态势。CPI增长最直接的动力来自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对于批发价格及零售价格的滞后影响。同时,中国虽然将进一步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今年6月份才到期。

上一篇:动向 第5期 下一篇:城市化的理想,城市病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