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时间:2022-07-29 07:19:38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如今,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接连不断,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焦点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入追踪报道,我们知道了福寿螺致病事件、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的大头婴儿事件等。我国是在逐渐崛起的,恶劣的食品安全环境与国家日渐增强的国力非常不协调。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一、食品安全的含义

食品安全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狭义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对供人们直接食用的各种食品的营养、质量、卫生、检疫、价格、市场供应等诸多方面能否满足社会正常运转和消费者正常生活需要程度的衡量。

广义食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对可供人们直接食用的食品和各种原料性食品的生产、储存、加工、保鲜、营养、质量、检疫、卫生、价格、库存、市场等诸多方面能否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和消费者需求程度的衡量。

二、我国目前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1、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主要问题;

2、农、畜产品农药和兽药的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

3、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仍相当严重;

4、我国转基因作物依就发展迅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安全性评价工作却远远落后;

5、传统落后的加工工艺和储存运输条件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

6、掺假造伪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危害

1、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和谐。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问题严重时,还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如果居民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就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正规的食品加工企业也会因为自身利益不能保证而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

2、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会对我国食品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远远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这也就意味着食品安全保护水平低,很有可能成为不安全食品或垃圾食品的倾销市场,从而对经济造成危害。

我国加入WTO以来,由于技术壁垒和其他原因,归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农产品出口受阻事件的发生较为频繁。出口农产品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有五六百起,货物价值约74亿美元。仅1997年因残留问题出口受阻就给我国禽肉养殖加工业造成了不低于40亿元的直接损失,而且造成上千养殖户倒闭;仅2002年因中国向欧盟出口的水产品受到氯霉素污染,致使中国动物源性产品遭全面禁运,损失了6亿多美元。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威胁日益增大。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和动物疫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瓶颈。

另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在国际市场上造成我国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恶劣影响,使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

四、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

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水平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层次很深的系统工程,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制体系。我国在使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是围绕着增加食品数量而建立起来的,对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未引起足够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究其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制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快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消除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并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利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建立以企业自检、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对食品生产者、市场经营者等各类主体以及生产、批发、零售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今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管理体制,明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局、商务部、海关、国家进出口商检局等各部门及下属管理单位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环节的检测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盲区。

2、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3、赋予执法部门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供技术保障。

4、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建成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及时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信息向社会披露,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风气。

5、加强上市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做好食品加工和批发、零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工作,确保食品批发、配送、零售等各流通环节的安全卫生。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在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进一步推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与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以新阶段我国业已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基础,统一并完善相关的认证体系,实现我国农产品认证与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准和认证形式的逐步接轨;强化安全食品认证和标准管理,建立认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完善的出口验证制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通过认证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并调整关键控制点限值,及时纠正偏差,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体系。严格食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市场准入条件,对进入食品市场的生产企业和食品严格管理,形成一套食品质量卫生安全市场准入体系,对有效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食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建立索票、索证、检测认证认定等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培育食品安全流通营销体系,可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通过将监督管理关口前移,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监控,可为确保食品安全建立起第一道有力屏障。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搭建离不开企业、行业、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政府、企业、行业消费者都应该各尽其责。让食品行业了解信用体系对企业发展的益处,让公众学会通过信用体系选择消费、净化消费环境,是当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加强政府信用,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下一篇:信用秩序的经济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