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件 大学问

时间:2022-07-29 01:52:51

小课件 大学问

案例背景

基于我校学前专业的特点,PowerPoint课件制作主要培养学生制作幼儿园课件的能力。在PowerPoint的学习进入中后期时,刚好遇到学生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多次接到学生类似这样的“求救”电话:“老师,幼儿园让我制作一个课件,其中有个××效果怎么也做不出来,您知道怎么做吗?”学生焦急的语气始终在笔者耳边回荡。笔者想:为什么不在实习结束之后来一次“忆苦总结”呢?让学生回顾一下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实践中汲取的知识一定是学生非常渴望得到的。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堂课。

案例描述

课前准备:笔者已经告知学生将实习期间遇到的关于课件制作方面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这堂课讨论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上课铃响了,笔者刚走进教室,学生们就开始诉苦:“老师,我们都愁死了!”“哎呀,老师,我们上课学的东西太少了,好多都不会做!”笔者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好了,大家别着急!这节课干脆就作为‘忆苦总结’课,让大家都倒倒苦水,看看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拦路虎。不信还有我们解决不了的困难!”学生们听了这话,忍不住都笑了,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

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将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归纳一下,作为之后讨论的重点。经过讨论,在小组内部消化掉一些问题,剩下的问题则列在黑板上,集思广益,寻找解决的方法。以下选取两个片段:

片段一:如何围绕课堂主题设计简单的小动画

不少学生在课前就反映,拿到幼儿园教材后,想做一个小动画在课堂上使用,可是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这个问题又被提了出来:“老师,我觉得自定义动画挺简单,操作都会,可是设置完后,效果却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想修改吧,却越改越乱……”,根据课前的了解和现场的反馈,笔者发觉问题主要是动画设计思路不清晰。

动画设计思路混乱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笔者强调在动手制作小动画之前应该先有一个设计方案,就像写作文一样,一定要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再动手做。边做边改只能是越改越乱!此处,笔者以学生提供的幼儿园课件《我的一天》为例,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笔者先画出基本框架(如表1)。

然后请学生思考,在每个时间段会出现什么场景?需要什么动画效果?有什么样的顺序?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很踊跃,“早晨”的设计很快就有了(如表2)。

以此类推,其他时间段的动画设计也很快就完成了。有了清晰的思路,按照类别找到需要的动画效果,把动画参数作相应的设置就行了。

片段二:课件在课堂使用的效果不好

这也是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老师,我刚开始上课小朋友就走神,导致整堂课效果都不好!”一位学生这样说。她上课的内容是《年》,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为了吸引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关于“年”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全文敲在了课件的第一页,上课时念给小朋友听。结果念故事的时候,好多小朋友都走神了,后面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听完描述,笔者把问题抛给班里其他学生:“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一起来想想办法!”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是不是她讲故事语气不够生动?”

“应该配上背景音乐,这样就有气氛了!”

“文字太多了,密密麻麻的,显得乱,最好删掉一些。”

“要不在文字旁边加上点图片,小动画什么的,小朋友一定喜欢!”

……

这里实际上涉及课件素材合理使用的问题。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课件多数是课堂上各科教师使用的教学课件,文字比较多,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这种风格延续到幼儿园课件上来,上述这位学生遇到的情况就比较典型。正好有学生建议减少文字,笔者决定顺水推舟,抓住这个机会让大家对幼儿园课件中文字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于是问到:“刚才听到有同学建议减少文字,理由是感觉整个画面太乱了,那问一下,文字减少到什么程度合适呢?有什么标准或者原则吗?”停了一下有学生说到:“老师,这哪有什么标准啊?减到看着舒服就行了!”“是啊,字少点不太乱就行了!”看来,学生的思路还停在“看着舒服”的层面上,笔者于是决定下一剂猛药:“那这样吧,干脆把所有的文字都删掉!”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一片议论,学生们脸上都露出“那怎么可以”的表情。一位学生忍不住说:“老师,没有字了,这课还怎么上啊?”笔者意味深长地问到:“不可以吗?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笔者转身问那位学生:“这个故事上课前你准备得怎么样?”她说:“我备了好几遍课,这故事都会背了!”笔者接着问到:“那为什么还要打出来呢?”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怕忘记了。打出来可以看一看,提醒自己。”“哦,也就是说,准备充分的话,没有这些文字你也可以把故事讲出来的!”她很肯定地点点头。于是,笔者对学生们说:“看来只要备课充分,没有文字对老师没什么影响,再来看看学生吧!幼儿园里,我们的学生都是小朋友,他们……”说到这里,笔者故意停下来,看看学生的反应。没人说话,看来大家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于是笔者接着又说:“……还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再次停下,这一次,终于有反应了。“我知道了,他们还不认识多少字呢!”一个学生大声说到!话音一落,其他学生也都反应过来,“那这么说,文字对小朋友也没什么作用,看来可以不要啊!”

“那么,没有了文字,课件的这一页怎么处理呢?”笔者继续追问。这问题难不倒学生,他们一致认为应该使用与故事内容相符的图片来代替文字。甚至还有学生建议放一些小动画在课件上,理由也很充分:“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幼儿园课件中,的确有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在课件里添加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小动画。以至于形成这样一种定式:没有小动画和卡通图片就不是幼儿园课件。这样就真的好吗?笔者曾经也听过有学生抱怨:“我的课件做得很吸引人呀,可是为什么小朋友们都不听讲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过度使用动画、图片等素材,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的效果。因此,经过讨论,学生们对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的使用归纳了两条意见:①必须与上课内容密切相关;②必须是必要的,宁缺毋滥。

经过一节课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已不是刚上课时愁云满面的样子了,对于如何使用PowerPoint制作幼儿园课件,大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在最后总结的环节中,学生们的发言也非常踊跃,有的说:“我发现做课件不光是操作的问题,还要考虑上课的需要才行!”还有的说:“经过这堂课的梳理,感觉原来杂乱的知识变得有条理了,学会了很多做课件的思路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的话语是朴素的,但是从这朴素的语言中笔者已经感受到这堂课带给他们的触动和思考。

案例反思

1.借助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性很强,“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教学中的“软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用。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笔者发现体验式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具体体验中,发现了问题,引起他们的观察和反思,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新的概念,而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又会被学生应用到新的教育实习环境中去检验。这就完成了一次体验式学习,但并非彻底完成学习过程。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学习活动始终贯穿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悟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实践环节除了教育实习外,现场及远程观摩活动,模拟课堂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形式。反思环节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个体、小组、课堂……

2.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息素养

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外,他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素养,如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作用更偏向于帮助学生去寻找、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应出现“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情景。在这里,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在向师范生潜移默化地展示如何进行信息化的教学,就是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信息素养。

3.突出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研究的热点。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在这方面,中小学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学前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经过长期实践,笔者认为幼师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想达到较好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内容以幼儿园教材为依托,突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②密切联系学前教育专业课,引导学生以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营造恰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③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关于教学设计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教育技术课程做一定的铺垫。

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学科,学前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两者的结合点――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必将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研究、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

上一篇:基于岗位导向的高职图形图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整合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