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时间:2022-07-28 02:17:23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催生了作文教学的春天。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实践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发掘了学生内在作文潜力,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切实提高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克服畏难情绪,实施成功教育

很多老师在讲解作文之道时,都会引用唐代诗人王勃所言“文章之道,自古之难”而强调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不容易写好的,只有多读多练,才有希望。这让本来就怕作文的学生看不到希望,甚至还会进一步加剧其畏难情绪。

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桑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报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记得在初一下学期一次作文前,笔者曾对学生说:“其实写作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作文世界,只要是你用心写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我相信,只要你用心,一定能出色完成这次作文。写得好的,经老师指导、修改后,你的大作还可以在报刊上发表!”结果,这次作文学生都尽了力,写得普遍较好。可见,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要努力实施“成功教育”,对学生多加鼓励,不要“泼凉水”。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尤其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有了微小的进步,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其情感需要,使之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只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诱发写作情感,激发写作兴趣,就会变教师期望为学生的作文现实。

二、开发美育资源,培养审美情趣

当代初中学生大多缺乏审美情趣,他们每天过着家庭—学校—家庭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且学习任务繁重,难免感到生活单调、枯燥无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也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有意培养学生爱好,培养其审美情趣,可以使他们对生活甚至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作文不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初一上学期,我曾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一种爱好,例如养鱼、养小狗、养花、学美术、练琴、练字、唱歌、打球、下棋、跳舞等,每天投入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一个多月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爱好》,结果学生很愉悦地写了起来。赵同学写到:“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我的好朋友——小金鱼,给它喂食、换水。这时候,小金鱼好像懂得我的心思似的,摆动着可爱的小尾巴向我打招呼……”刘同学则写道:“它吃东西时的样子可有趣了,先是慢慢游近食物,等瞄准了目标,如同离弦之箭冲上前去,用小嘴巴将美味一口吞下,然后就转身洋洋自得地游开了……看着小金鱼在鱼缸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感觉到生活充满了乐趣。”审美情趣的开发,使作文有了优良土壤,同学们在这里描述生活、抒感,作文就会变得内容充实,富有情趣,各具特色。

三、拓宽阅读渠道,积累可炊之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写作水平的发挥。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阅读是作文构思创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积累“可炊之米”。要让学生带着较强的写作目的进行广泛阅读,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或介绍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文学刊物等,无论阅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得到熏陶。

我校2009级学生作文基础很差,针对他们因缺乏素材而难以成文的情况,笔者采取了“阅读+积累”的基本教学策略:一是强调日常积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课,让他们坚持做摘抄,并分门别类,如典型论据、名人名言、经典论述、绝妙好段、佳作一篇等。二是利用课前3分钟的演讲,组合版块推出评说时政、焦点跟踪、我读美文、成语故事、妙文偶得等一系列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经过两三年的阅读摘抄并配合开展系列活动,同学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思考问题的感悟力也日渐加深,作文时无素材、无话可说的情况得到了根本解决,作文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并有近一半同学的作文在校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注重因势利导,张扬自我个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定教”,“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美好的、热烈的、奔放的精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摒弃大讲特讲空洞的作文理论,或在讲台上一味地发号施令的一贯做法,而要使学生个性张扬开来,努力使其自由自在地驰骋在作文世界里,真正写自己想写之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学生的观点、想法非常幼稚,但不乏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他们自会“成一家之言”。这当然也需要我们去创造便于学生个性舒展的条件。

例如,结合初二学生的特点,笔者曾让他们就“中学生应不应该注重穿着打扮,”“中学生染红发或者黄发美不美,”“叼上一支烟就酷吗,”“怎样看待中学生迷恋上网,”“怎样才能在同学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等开放而又敏感的问题分组辩论。结果是学生发言踊跃,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争辩不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以上做法,不仅使学生个性舒展了,也训练了其分析问题、思辨陈述的能力,对随后的写作自然大有好处。

五、指导写作技法,抓住文体特征

应该说,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仅有素材,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各种常见文体的典型特征,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典型特征,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不管怎样,文体特征应鲜明,文体特征抓住了,具体写法就不一定要有统一的格式。还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中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很关键,作文时要以饱满的激情打开感情的闸门,调动自己认为最美的语言去表现自己的见解与才思。作文首要的是基本的文体特征存在,用优美的语言做到“言之有物”,至于用什么形式表现、怎样表现则是次要的。

写作的奥秘是无穷尽的。我们就是要在这纷繁万象中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让学生不再畏难于写作,而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作文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使写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英语兴趣激发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