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探索

时间:2022-07-28 07:59:27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探索

长期以来,关于两法衔接的证据运用仅在一些效力较低的法规中有所涉及,理论研究也较薄弱。2011年最高院、高检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对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作出较为详细且效力较高的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该规定为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提供了法律依据,破解了长期以来两法衔接不畅的困境,是两法衔接机制发展的一大突破。但该规定仅仅是原则性的条文规定,对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审查等均无细则规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将从行政执法证据可以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的缘由、证据分类、审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执法证据可以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的缘由

1.社会危害性。行政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机关为实现社会的有序管理会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司法机关是国家暴力机关,通过强制性对他人实行限制自由或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对社会进行管理,是权利救济的最后途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在社会危害程度上有逐步递进的关系,行政违法超过必要限度则构成刑事犯罪①。两者均体现了公权力对私权力滥用的处罚,只是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行政法规中存在着较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表述,如污染环境、无证销售卷烟、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一般先由行政机关查处发现,认为构成犯罪后移交司机机关。2.证据资源。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中为证明行政相对人违法已经提取了相关证据,提取的物证、书证等客观存在,如摈弃不用,二次取证,势必造成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部分证据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灭失或不可再取,证据资源有限,如若不用会放纵犯罪分子,造成打击不力。3.证据属性。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行政执法证据和刑事司法证据都是为证明案件事实而生的,虽然刑事司法证据的证明标准高,但两者还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大部分证据都具有证据的“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另外,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司法证据共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等八类证据。《行政诉讼法》也规定了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七类证据,证据形式也基本一致。

二、行政执法证据可以作为刑事司法证据的证据分类及审查

如前所述,行政执法证据共分七类,以下将对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收集的七类证据是否可在刑事诉讼中使用进行分类及相应证据的具体审查方式。1.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可直接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列举形式对上述四类证据可在刑事诉讼中使用进行了规定。上述四类系实物证据,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且上述四类证据一经行政机关提取,就不可能进行重新提取、调取。对物证、书证的审查要注重对物证、书证的来源、提取地点、方式、过程等进行审查。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除审查来源、提取方式外,还需重点审查其原始性,视频资料是否有被剪辑、电子数据是否有被篡改等。2.勘验、检查笔录可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是行政执法人员在对与案件相关的场所、物品等进行勘验和现场检查时所作的书面记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属客观性证据范畴,且大部分现场时过进迁后早已不复存在。对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应审查被勘查、检查对象是否真实,有无伪造、变化,同时因勘查、检查笔录受行政执法人员主观方面的一定影响,还需审查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对还存在原始现场,具备重新勘查、检查条件的可重新勘验、检查。3.检验报告等鉴定意见可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鉴定意见属特殊的言辞证据,其是经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根据科学技术方法检验、鉴定而得出的专业性意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科学性,如重复提取按相同程序进行鉴定也无必要。但是如果利害关系人对鉴定意见持有异议,有权请求另行委托鉴定机构再次鉴定,同时,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②。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需审查被鉴定物提取的方式、过程是否合法,鉴定机构的资质、鉴定过程及依据,有无告知当事人等。4.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言辞证据不可作为刑事司法证据使用。刑事司法对取证地点、取证人员及取证程序较行政执法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取证人、不同环境可能导致当事人截然不同的陈述,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且存在重新取证的条件。行政执法更注重效率,而刑事司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司法机关对行为人处以刑事处罚还需充分听取行为人辩解,充分保证公平正义。另高检院有例外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十四条,确有证据证实涉案人员或者相关人员因路途遥远、死亡、失踪或者丧失作证能力,无法重新收集,但供述、证言或者陈述的来源、收集程序合法,并有其他证据相印证,经人民检察院审查符合法定要求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三、完善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1.完善提前介入制度。刑事司法的证据要求较高,行政机关所取证据往往不符合刑事诉讼要求。通过提前介入方式引导行政机关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证行政执法证据质量,提高诉讼效率。诸如环境污染案件一般先经环保部门查处后移交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查处时存在着制作的现场勘查笔录简单、污染物提取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且事后无法弥补。公安机关可通过提前介入方式引导环保部门规范勘查笔录的制作及鉴定物的提取,保证证据质量。2.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定期就相关案件证据、法律适用进行交流,形成稳定的沟通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统一认识。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更能保证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有效运用。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司法机关应与行政机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公开平台促使行政机关完善行政公开制度,便于司法机关及时了解行政执法信息及检察机关监督。司法机关应完善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将案件处理信息反馈给行政机关,实现信息联动。同时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行政执法案件的网上移送、受理,进行执法动态交流和业务衔接研讨③。

作者:赵志刚

上一篇: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初探 下一篇:交通灯PLC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