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验式学习帮助“物理学困生”脱困

时间:2022-07-28 02:58:22

探究体验式学习帮助“物理学困生”脱困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除了学科难学,教材编排失当,学生基础知识、技能薄弱外,还有三个原因:“无心”——内需得不到满足;“无力”——缺乏有效的认知策略;“无助”——外在因素的负影响。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在课堂内、外促进学生亲身体验,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提升学生学习中的生命能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元认知水平、策略的培养、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顺利脱困。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内在需要;元认知策略;探究体验;多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098-02

普通高中生源复杂,大多数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但他们不得不面对必修科目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而物理学科合格率低是影响学生总体过关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经严重影响到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迫在眉睫。

一、普通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普通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除了因为物理学科本身难学的特点、教材编排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缺乏、学习方法跟不上等因素以外,主要还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无心”——根本原因是学生内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提到“物理学困生”,除了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外,近一半的学生是因为无“心”:上课无心听讲,下课无心作业,成绩好坏无所谓,目标、前途迷茫……俗话说“心是一切的开始”,人类从孩童起对世界就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探究欲望驱使着人们不断求索。可我们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却丧失了这些欲望、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德瑞克斯的需求导向理论,学生的基本需要有四个:安全感的需要、被接纳的需要、受重视的需要、被认为有能力的需要。我们的学生中考后经历了省重点、星级高中的几轮淘汰,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挫败,致使他们在后来的高中学习生涯中消极对待,物理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能力要求更高,因而物理学习中有更多的不满足,于是开始出现各种负性情绪:焦虑、害怕、羞愧、无助、生气、痛苦,他们慢慢从物理学习中逃走。

2.“无力”——缺乏有效的认知策略。高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受经验支配,他们习惯从直觉、表面现象去判断和感知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包括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调节和监控策略等,同时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物理学困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3.“无助”——学校、家庭、社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学校来说,学生观、学校文化、评估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师源性痛苦体验、学习中的责任与自由、重排名、结果甚于过程等;从家庭来说,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如:家长因为应对生存压力对孩子学习的不作为、因为情感问题对孩子的伤害和漠视、拜金主义和过不去的“面子坎”等;从社会来说,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受到挑战、金融领域硝烟四起、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就业形势严峻、生存焦虑加剧,读书改变命运不再是真理。

二、利用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帮助“物理学困生”脱困

在教师的引导、帮助,在课堂内、外促进学生亲身体验,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帮助“物理学困生”重新建立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1.以课题为媒介,促进学生体验中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选择日常生活物品(如:纸片、气球、自行车、电瓶车等)、生活空间(如:厨房、书房等)为研究对象,甚至可以是自己本身或器官,观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物理现象、规律,体验生活中的物理;另一方面结合高一、高二物理教材的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桥”、“电”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成功,促进自信心的建立。因为没有分数的考核,在老师的引导、鼓励、帮助、陪同下,多数同学们能自愿参与,并表现出兴趣。感触最深的是在“桥”的系列活动中,凌涛同学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先后制作了五座桥,这让我们看到到了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故事中的认真踏实、不畏失败的精神;另外夏恩悦小组利用周末,上网收集了大量资料,后又冒雨,辗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实地考察“城北大桥”,回来后制作了纸桥模型,完成了研究报告,这种自主合作的经历、体验,都不是书本所能给与的。

2.以实验为平台,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方法,无论是课堂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知识应用等,都尽可能以实验为平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过程、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感官参与,体验学习,无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正、为负,只要他们的学习行为为正,收获一般也为正。如讲授《摩擦力》时,先让学生体验手与手、脚与地间的摩擦力,接着请他们用笔、书本等物体演示摩擦力,再请学生体验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并请学生用弹簧秤测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接着老师继续引导:那么摩擦力的方向怎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又跟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学生是以自己亲历的方式获得知识,而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参与了活动,有了体验,老师的引导、点拨就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重视多元智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我们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薄弱,可是他们具备各种特长: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体育、摄像……他们多才多艺,且频频获奖。可是面对物理学习时有太多的挫败,常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为了使“物理学困生”在人生发展最佳学习时期,不错过学习时光,课题组老师不用一杆尺子量学生,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并重。①评价主体多元化。每次问题解答、活动结束时,除了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还有组长、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家长等人的评价。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②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兴趣、意志和个性品质等一些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主要通过日常观察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批改作业、黑板演算、考试、座谈、书面调查等方式评定。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③评价内容多维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自然智能,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随机选取实验班,进行“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实验性教学,数据显示,实验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远明显高于对比班级,也远高于生物、化学学科,甚至还略高于市直同类学校。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2]裴新宁,郑泰年.在探究中体验科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林思宁.体验式学习:献给教育培训者的最佳礼物——时代光华培训大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美]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徐曙光(1968-),男,汉族,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中教一级.,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中学教学管理和物理教学研究。

上一篇:数学课中教师应关注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关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