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时间:2022-07-27 10:56:45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内容提要 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全球及各国和地区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中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探讨了申国如何应对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递减的现实背景下,继续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减少其负面效应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危机 吸引外资

一、引 言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是又一个经济低潮期。从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15日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申请保护,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纵观2008年各国的GDP增长率、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不难发现此次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由于受到国际资本流动性的限制,从而引发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贡献下降。

众多专家学者就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中国吸引FDI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试图以市场换技术,而外资的技术外溢对中国经济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呢?对这一问题,秦晓钟、胡志宝(1998),沈坤荣、耿强(2001),包群、赖明勇(2002),孟亮、宣国良(2005)等各自通过选择不同的行业、省份和年份的数据用计量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得到的结果表现出FDI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贡献程度不一,但一个共同的发现就是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确实有贡献。针对FDI就业方面影响的研究,邱晓明(2004)通过对1986-1995年和1996-2000年数据的研究,认为FDI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移倾向会提高东道国的就业质量。王江(2007)分析了跨国公司不同的进入模式对中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支持了FDI在长期对就业的积极促进作用。针对FDI对中国外贸影响的研究最多,张为付(2005)、陈波(2006)分别利用1982-2003年数据和1978-2001年数据进行了分析,前者在肯定FDI对出口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这种促进作用的逐渐弱化的趋势,后者的研究表明FDI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同时提高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FDI对中国经济的积极贡献

国际直接投资的盛行,加速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带动了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初开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的招商引资政策的成功,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下面笔者仅仅从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就业与对外贸易两个方面来探讨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FDI与劳动力就业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国在劳动力要素的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点的人口大国,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低,另一方面劳动力层次低,熟练和半熟练劳动力缺乏。因此,充分就业是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劳动力多集中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由于政府政策和农业大国的现实,使得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创造不出高的经济效益。中国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失衡也是导致劳动力过剩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鉴于此,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外资政策。通过吸引外资,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步提高了劳动力整体素质。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FDI在中国新建和扩建企业,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就业,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1987年,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还只有21万人,而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903万人。从图1还可以发现在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呈明显的递增趋势。随着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增加,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今的很多“农村留守村妇”现象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现实,在这部分的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吸收方面,特别是像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外资企业的作用非常明显。通过简单的就业培训,农民就一下成为拥有简单技能的农民工,不仅为自己的家庭增加了收入而且学到了技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倾向于在外企工作,以便更好地学习知识和锻炼自己,这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FDI除了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数量具有显著贡献外,对劳动力质量提高的贡献也非常值得关注。FDI在劳动力质量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升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增加入力资本投资及完善就业结构等方面。研究表明,FDI通过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以及技术溢出效应,大大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二)FDI对出口的影响

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宏观就业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出口的增长同时带来了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外汇储备的逐年上升对中国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起到了保证作用,因此不可小觑出口的作用。FDI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出口的贡献尤其重要。首先体现在对出口额的贡献上。图2展现了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1994-2007年各自的出口额,从中可以看到在2002年之前,内资企业出口额远远大于外资企业出口额。同时,由于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总额不超过3500亿美元,因此外资对出口的贡献还比较小。但是自2002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FDI把目光瞄准中国市场,FDI企业出口额开始急剧上升,到2007年已经接近7000亿美元,而且其出口额逐年高于内资企业出口额,其不仅带动了中国出口总额的强劲增长,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从深层次上讲,随着FDI企业的增多,也改善了中国出口结构。中国传统的出口结构特点是初加工产品为主,而FDI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中等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上,这对优化中国出口结构,改善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一贯靠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取胜的形象,以及出口效益的提高都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因此,FDI不但弥补了国内

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短缺,而且还提高了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稳定。

三、经济危机对中国吸引FDI的影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09年2月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已对FDI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2008年全球FDl流量较2007年至少减少了20%。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FDI流量将可能进一步减少。在此背景下,中国的FDI流入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923.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8%,但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例如,2008年11月当月实际利用FDI为53.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52%。2009年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96家,同比下降48.7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同期,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下降53.7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下降70.03%。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跨国公司资产收缩。经济危机使得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企业外部信贷条件变得更加严格,内外两个因素截断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资本的来源。一方面,信贷资本规模大幅减小,财务成本也随之上升。自2008年6月起,非金融公司的外部融资环境明显地开始恶化,这就抑制了跨国公司大规模地到中国直接投资以及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另一方面,美国、欧洲及日本的公司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盈利能力普遍下降。据摩根士丹利预测,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公司2008年的营业收益将较2007年减少22%。与此同时,2008年全球股市跌幅将近达到40%,这使得公司在股票市场上难以融到对外投资的资本。第二,经济前景黯淡。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将面临负增长。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世界产中增长率仅为0.9%,比2007年减少了整整三个百分点。虽然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慢。第三,跨国公司对风险的规避。不确定风险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对风险的高度警觉使得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计划被延迟或取消。此外,鉴于目前经济危机尚未见底,资金充足的企业也会审慎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便预留出资金应对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地利用FDI,继续发挥FDI在中国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并使FDI增速放缓的局面得到扭转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FDI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信心 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FDI合同金额为171.12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5.1%;实际到位金额突破百亿美元,达100.84亿美元,增长27.3%。在全国第四季度FDI总体降低的背景下,上海2008年10-12月FDI实际到位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3.8%、50.70%和58.80%。为什么上海的FDI依然可以保持稳定增长?是因为上海市场环境给外国投资者以信心。FDI青睐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市场不仅为FDI提供优惠待遇,更重要地是FDI对中国市场潜力充满了信心。因此,如何在此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继续增强FDI对中国市场前景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市场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这点毋庸置疑,但事实也说明,目前一部分FDI开始把目光瞄准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优惠的政府待遇。而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政策优惠所具有的暂时性。此时的中国正进入一个转型期,不能再只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各种优惠待遇来吸引FDI。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不管是行政规定还是宏观调控政策,中国各级政府都要使FDI相信,这些规定和政策不是暂时的,而是可以保证中国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源泉,从而使FDI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2008年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变化如此剧烈。虽然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的现状适时做出的调整,但对FDI而言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投资环境如此琢磨不定又如何让FDI放心,因此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深思而慎行,以便确保FDI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以期FDI继续发挥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二)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

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使得FDI的重点已经转向服务业,而中国FDI却长期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对FDI的吸引没有得到充分发展。2006年是中国放开服务业保护而实行对外开放的承诺期的最后一年,服务业FDI因此也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其不仅给中国服务业带来了更多的资本,引进更先进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营销管理经验,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也应该看到服务业FDI很多还是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上,在金融、保险和科教文卫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仍然比较缓慢。此外,受到中国政府对服务业开放态度的影响,服务业FDI的规模普遍较小,这使得FDI实际所起的作用远比理想的要低。发挥FDI在服务业的作用,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政府加强对FDI流向的宏观调控,正确引导FDI在服务业的流向,优化FDI在服务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服务业FDI的监管力度,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服务业引资环境,发挥FDI在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的积极作用。

(三)重视招商引资质量

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新批设立FDI企业同比下降27.35%;实际利用FDI金额同比增长23.58%。这一降一升的数据其实已经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它意味着中国在引资方面的转变,从注重外资数量开始向注重质量转变。同时也反应FDI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调整状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上资本缺口很大,因此引进FDI发展国内经济成为迫切需求,当时以牺牲环境资源、大量提供廉价劳动力以及给予FDI更优惠的待遇作为代价,尽一切可能鼓励FDI的进入。客观地讲,FDI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一直是显而易见,但是其隐性的消极作用如对环境破坏的加剧等也在近些年逐步显现出来。

目前,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因此,中国要对引资政策进行必要地调整,以实现提高引资质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FDI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国务院2006年11月颁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利用外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切实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因此,在引资区位方面,要引导外资从沿海流向内地和中西部,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引资行业方面,第二产业的外资发展已经很可观,中国要把引资行业方向逐步转向农业和服务业。农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也是近年来的政策制定侧重点。FDI引进从量到质的转变必将引导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而且可以让中国在最大限度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认真对待和有效引导FDI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除了政府在政策方面的调整和支持以外,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对积极吸引FDI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越来越强调产业集聚效应的当代,没有国内企业的发展和配套,试图吸引优质的FDI同样难以想象。

(作者单位:彭有轩:鄂州职业大学,张相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王良华: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一篇: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测算结果与调整对策